明代招遠縣籍的文官當中誰的品級最高?答案應該是楊覲光

古代有四民(士農工商)之說,而“士”為之首。

所謂“士”,雖然不完全等同於“官”,但與“官”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絡。通俗一點來說,曾經當過官的人,正在當官的人,以及有資格但還未當上官的人,都可以稱作“士人”。

由於“士”的地位高,史志對這一群體的著墨也相對較多。且不說二十四史,即便是地方縣誌,亦遵循此原則。

以清順治版《招遠縣誌》為例,其全文字數並不算多,但卻有相當篇幅是記載職官與科貢。前者指的是從外地到招遠任職的官,後者則是招遠自己培養出的“官”(有的只有功名,而非未實際任職)。

讀書的過程難免有所思考。筆者在查閱《招遠縣誌》之後,就忽然心生這樣一個問題:明代招遠縣籍的文官當中,誰的品級最高呢?

問題之所以限於明代,是因為順治版《招遠縣誌》對明代的歷史記載最詳。更早之前,要麼招遠尚未建縣(金代建縣),要麼史料缺乏,難以給出準確答案。

而如果把年代範圍限於明代之後,上面的問題其實就不難回答。只要詳細梳理一遍明代招遠的科貢人物,就可以找到官職最高者。

明代招遠縣籍的文官當中誰的品級最高?答案應該是楊覲光

實際上,一個縣的科貢人物雖然數量都不會太少,但要查詢“大官”的話,也並不麻煩。因為進士、舉人、貢生各自的起點不同,上限也不一樣。對於舉人和貢生而言,能擔任府州縣的正職,就已算是走運(晚清左宗棠等人的情況屬於特例)。而對於進士來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亦有可能。換句話說,剛才那個問題的答案,在明代招遠籍的進士中尋找即可。

明代招遠縣籍的文官當中誰的品級最高?答案應該是楊覲光

根據縣誌記載,整個明代,招遠縣共考取九位進士,分別是溫濡、孫復初、丁希孔、李驥千、楊覲光、李篤培、李乃蘭、楊觀光、李曰成。

其中,溫濡官至山西參政(從三品),丁希孔為戶部郎中(正五品),李驥千為穎州兵備使(正四品),楊覲光為南京通政使(正三品),李篤培為工部主事(正六品),李乃蘭為廣寧道副使(正四品),楊觀光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正四品),李曰成為知縣(正七品)。

這樣來看,答案就一目瞭然——明代招遠縣籍的文官當中品級最高的,應該是楊覲光。

根據《明實錄》和招遠縣誌的記載,通政使只是楊覲光曾經擔任過的職務之一。他在萬曆丁未科考中進士之後,先在行人司擔任“行人”,然後經過禮部和兵部的歷練,又外放擔任副使、參政、左右佈政,而後調任南京太僕寺卿,最後擔任南京通政使。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明史 職官志》的說法,左右布政使屬於“從二品”的官員,比正三品的通政使要高,只不過一個在外,一個在京。另外,根據其他史料的記載,楊覲光去世後曾有少司空、資德大夫的贈官。少司空為“工部侍郎”之別稱,《明史 職官志》記載為正三品,而資德大夫屬於正二品的散官加銜。因此,說楊覲光是二品官員,也無可厚非。

明代招遠縣籍的文官當中誰的品級最高?答案應該是楊覲光

關於楊覲光的生平,歷代招遠縣誌、市志及招遠楊氏族譜多有詳細記載。他和另一位進士楊觀光,都出身於招遠城裡楊氏家族,屬楊氏家族遷居招遠後的第九世族人。

從史料的記載來看,楊覲光不僅官職大,而且口碑佳。他雖然常年在外做官,但對故鄉也頗為牽掛。崇禎五年登萊之亂爆發時,他曾多次上疏請求派兵增援。招遠此前曾負擔的掖縣朱橋驛站部分經費,也因他的建議而得減。當地人對他頗為感念。順治年間主纂縣誌的張鳳羽少時曾見過楊覲光之面,多年之後回憶起這段往事,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公)誠一代偉人云。”

明崇禎八年,楊覲光去世,得到了賜祭葬的哀榮,墓園就在招遠縣西部的靈山之麓,至上世紀五十年代仍存,聽說規模宏大,與其品銜相稱。可惜的是,後因歷史變遷,現已難尋舊貌了。

文章底部可以寫留言

TAG: 招遠縣招遠楊覲光明代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