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 古代社會與國家

文明起源 古代社會與國家

刻銘“田獵”卜龜甲

高19。5釐米、寬14釐米

1991年河南省安陽市花園村出土

社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這版刻辭卜甲共56字,主要內容是子(高階貴族)外出打獵是否能捕獲到野獸。

《古代社會與國家》

杜正勝,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本書是在論文彙編基礎上形成的,對中國早期國家之形成、夏商周三代政治社會結構的本質、古代城邑以及傳統家族等課題有深人論證及獨到見解,反映了作者十餘年來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和國家的成果。全書約八十萬字,分為《研究方法與課題》、《國家起源與發展》、《封建政治與社會》、《古代城邑的特質》、《禮制家族與倫理》五編。以下分別介紹。

《研究方法與課題》中主要討論考古學與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史重建的反思、中國上古史研究的一些關鍵性問題。第一,作者從史學角度檢討了過去數十年來考古學家利用考古資料做出的歷史解釋——-如對社會內部構成和社會性質的探討,指出考古學對中國古史研究的貢獻中,最具體的莫過於時空架構,並說明藉助中國古代典籍的提示闡述出土材料,也可建構符合中國實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代史。第二,作者回顧了重建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取向與方法,對新資料、新問題、新解釋舉例闡述,並指出了關於古代社會與國家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如中國農村社會的開始及轉化問題——從村落到國家、部落集團與多元並存的政治社會體、三代國家形態的社會基礎、商周統治階級的社會組織、古代社會的轉型等等。第三,作者討論了中國上古史研究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如史料和方法、考古文化、氏族傳說、政事制度及社會經濟、宗教禮俗、學術思想等。

《國家的起源與發展》中主要討論從村落到國家、夏代考古與早期國家、中國國家的起源及早期的發現、夏商時代的國家形態。其一,作者論述新石器時代的祖先分別在我國土地上開天闢地、創造文明,先聚集為村落,又聚集為國家。其二,作者推定二里頭三期遺址為夏代國家,論述了夏代國家的起源與發展,討論了早期國家的起源與性質。其三,作者的視點在城垣與國家、宮室基址所反映的早期國家形態、禮器、兵器與早期國家的發展,認為中原國家的萌芽劃在典型龍山文化前段,在中原國家的誕生與發展中社會性重於經濟性或工具性,目前尚不能回答中原早期國家形成的動力。其四,作者研究了卜辭所見的城邦形態及夏商爭霸反映的國家形態,認為夏代到商初是城邦聯盟,最晚到武丁時商王國逐漸進人封建城邦。城邦是貫通三代國家的基本特徵,從夏經商到周,比較平等的聯盟狀態逐漸等級化。

《封建政治與社會》中包括對先周曆史的新認識、《牧誓》所反映的歷史情景、封建與宗法、周代的封建城邦、西周封建的特質、殷遺民的遭遇與地位。第一,作者討論了周族先公時期的年代與地理,介紹了考古資料所見周族起源的論辯,並探討了關中商文化與周族在關中的發展。第二,作者認為《牧誓》所述紂罪比戰國時代的傳說更能反映商周的社會特性,周人宣稱的天命,真正的基礎則是西土之人的群體意識。第三,作者研究了周代封建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社會結構,論述了周人武裝殖民的傳統精神、周初的征服殖民與分封、殖民封建與懷柔安撫、統治階級內部的變革——從昭穆到大小宗、封建社會的中堅——世卿和巨室、世家大族的交替。第四,作者認為周代的國家形態~-一封建城邦的基本要素頗多承襲夏商時期者,從夏到周,城邦為討論三代政治社會結構的重要課題。第五,關於西周封建的特質,作者著重討論了從征服殖民到封建、安撫懷柔的殖民政策及封建的經濟基礎。第六,作者提出殷代氏族相當獨立自主,與殷王室不一定具有高度認同意識,入周後殷人無所謂亡國之痛,周王室對他們也極盡安撫懷柔之能事。

《古代城邑的特質》中討論了城垣的發展與國家性質的轉變,研究了古代的關和周秦城市。第一,作者討論了早期的城與國家的發展、戰國都城演變所反映的國家性質、秦漢城垣發展所顯現的中央集權、從亭障到塢堡—一軍事防衛性的山城。第二,作者研究了古代的關,涉及門與封疆、關設與關禁、關征、秦漢的關。第三,作者對周秦城市的研究分為古典城邑、新型城市和郡縣城三部分。分別討論了(1)古典城邑的建都原則、廟寢社壇與庫臺等城邦的標識、封建城邦的等級性、春秋城邑之拓殖及城制觀念的改變;(2)從城到郭、市場和工業作坊;(3)戰國的築城運動、郡縣與縣城。作者最後指出舂秋時期城邑產生的一連串改變,造成戰國秦漢以下大約千餘年的城市形態,與以往兩千年的古典城邦截然有別,這是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大關鍵,可以稱作中國的第二次城市革命。

《禮制家族與倫理》探討了周禮身份的象徵、宮室禮制與倫理、傳統家族結構的典型、五服制的族群結構與倫理。第一,周禮的身份象徵中涉及互為表裡的禮與儀、車服與器用。第二,宮室、禮制與倫理中論述了三代宮室格局的基調、宮室格局反映的倫理關係、人倫差等、家無二尊和內外有別。第三,傳統家族結構的典型中主要討論了家、族與戶、口,及家口之集聚與家族結構、家族宗族之凝聚與累世同居。第四,對五服制的族群結構與倫理的研究從族的認識談起,論及五服一本與同心圓的伸縮、情與義的分際、女性在父系家族中的角色。

本書附錄收入了作者的其他文章,如《夏文化可以討論嗎》、《戰國成湯仁義聖王傳說的形成》、《尚書中的周公》、《讀史札記》、《古典人物素描》、《中國社會史研究的探索》等等。

文明起源 古代社會與國家

文明起源 古代社會與國家

文明起源 古代社會與國家

文明起源 古代社會與國家

文明起源 古代社會與國家

文字來源《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編

圖片及其說明來源於《文明》雜誌2004年第5期

TAG: 國家作者封建城邦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