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我四哥!看鋼鐵直男雍正如何把996貫徹到底

近些年來,大家對於清代歷史似乎都很熟悉。這要拜大量的通俗文化(各種清宮戲)所賜。譬如《步步驚心》,《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因此對於清代的皇帝們,大家都有一個自己的初印象。譬如出鏡率較高的雍正帝。

影視劇中雍正帝的形象,大多是以整天在後宮忙著與諸位愛妃娘娘談戀愛,秀恩愛的寵妻狂魔形象而C位出道。然而,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嗎?

如果你對影視劇中雍正的人設認真的話,那你就輸了······歷史上的雍正卻是個妥妥的話癆,霸氣的鋼鐵直男(不但對於下屬官員下手穩準狠,對自己更是嚴格要求),每天都是“996”的工作狂魔,還動不動就愛暴走!

“社會”四阿哥

雍正作為康乾盛世的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人物,世人對他的評價總會有一些爭議,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我們不能去否認他對於當時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反腐了。

但是他也有一件不光彩的經歷就是繼承大統的合法性,許多人懷疑的原因就是雍正在當皇子的時候一直不被康熙所喜,相反的是對於自己的第十四個兒子就寵愛有加,還讓他去邊疆歷練增加閱歷和在軍中的威望。後世的人說康熙最有可能的就是讓自己這個才華橫溢,文武雙全的十四子繼承自己的位子。

雍正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處境所以就處處低調。這一切就是因為他雖然排行比較大是老四,但是自己的母親出生確實太過低微,他也一直是自己的養母養大的,養母對他十分的好可惜是很早就去世了這也給雍正打擊非常大。

而天意弄人自己的親生母親得到了康熙的喜愛被冊封成為了德妃,接下來就是有生下了和自己同父同母的十四皇子,自己的親生母親對於他的這個弟弟寄予了厚望想讓他當康熙的繼承人。

我們從這裡也能看出雍正從小到大的一個處境,連自己的親生母親都不太喜愛自己,這也讓雍正養成了隱忍的性格。

出人意料的就是雍正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最後是由他成功的登上了皇位,由於康熙不喜愛他所以世人都覺他的這個皇位得來肯定是用了不光彩的手段。但是雍正卻拿出了實際行動給予了回擊,在位期間對思想和律法制定了比較嚴苛使得社會相對康熙年間更為安定。

社會我四哥!看鋼鐵直男雍正如何把996貫徹到底

直至康熙晚年,貪腐已成為官場的普遍現象。從位於官僚群體金字塔的頂點的天子的視角,無法輕易發現弊病之所在。但從橫向的第三者視角觀察,這些都清清楚楚。雍正到四十五歲為止的藩邸生活,恰好給他提供了得以客觀,冷靜,理性分析父親康熙施政得失的獨特視角。

獨夫未必民賊

康熙晚年,社會吏治日益敗壞,官吏貪汙成風,政府高官、皇親國戚大量借支,造成國家錢糧空虛不足、國庫不足,以致到了發生災荒或者邊疆戰爭,國庫無銀用兵賑災的地步,貧富差距十分大,地方豪紳魚肉百姓、擴張勢力、威脅皇權。

雍正十分清楚這種情況和危害,在掌權後的一個月,就給戶部下達了全面清查錢糧虧空的總動員令,細緻而具體地部署各地清查的方針、政策和注意事項,要求三年內各地補齊虧空,並規定不得以補虧為藉口,再向民間增加苛捐雜稅,也不得乘機演飾虧空,或者藉口不全力執行,長期當太子輔助執政的經歷,使雍正積累了充分的行政經驗,加上即位前就曾協助康熙在戶部清理虧空,那次對中央及地方的財政十分明白,對下面官僚的貪汙手段心理狀況也十分清楚,正是因為對下情特別熟悉,雍正改革措施出臺大都能一針見血。

雍正上臺,首先指向的是吏治,這是因為吏治腐敗是康熙晚年最大的弊政之一,整頓吏治的最好突破口就是清查虧空。同時,利用清查,名正言順地打擊諸王的朋黨勢力,樹立威望,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地位和權利。

雍正在清查虧空的過程中,經常調遣特派員去解決一些難以應付的問題。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清政府還設立了一個獨立的清查機構會考府,對中央各部、院的錢糧奏銷工作稽查核實。這一政策出臺的當年,被抄家者層出不窮,山西巡撫蘇克濟、湖廣佈政治張聖弼等一大批地方大吏相繼落馬。

雍正專門變革了官吏任用制度,實行大罷官,確保不出現貪官為彌補虧空,把負擔轉嫁給老百姓的情況。元年二月,雍正指示吏部,凡是官員在任內出現虧空錢糧的,都不可再留任,這一政策出臺後,被罷官者不計其數。

雍正四年,清政府大規模清查江西省的錢糧虧空,在調遣特派員和幾十名官吏的同時,還調動大批後部官員,查出問題立即換人。雍正的這些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雖然不能從根本上革除貪汙腐敗,但畢竟有利於繼任官員保持廉潔奉公、忠於職守。

社會我四哥!看鋼鐵直男雍正如何把996貫徹到底

雍正在正常徵收錢糧的基礎上,由地方官再徵收一定數額的銀兩,雍正規定把各州縣徵收的原本是州縣支配的耗羨全部交到省裡,再由省裡按一定比例發回,另一方面也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針對官員收入低微導致官場腐敗,清政府還設立養廉銀製度,從每年收取的耗羨中,按一定的比例來補助官員生活、辦公等,這部分收入比官員的俸祿要高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方官員的收入明顯增長,對於促進官員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澄清吏治,穩固中央的財政收入都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高薪養廉

雍正皇帝覺得官員之所以貪,是因為俸銀太少了,所以才無法抵抗“糖衣炮彈”。

清朝的俸祿體系是根據明朝萬曆《大明全典》制定的低薪制來制定的,據根據史書記載:清朝官員的薪俸非常微薄,一品官的俸銀每年不過一百八十兩,每月只到十幾兩銀子,小一點七品官知縣之類,每年俸銀只有四、五十兩。這不說很低,但最多也就算是中下層而已。

於是在雍正皇帝繼位後,實施了兩項制度,這兩項制度分別是“養廉銀”和“火耗歸公”,其中養廉銀很好理解,就是給大臣以豐厚的待遇,希望這些臣子們以後就不要再貪了;那養廉銀到底有多少呢?養廉銀的來源來自地方火耗或稅賦,因此視各地富庶與否,養廉銀數額均有不同。一般來說,養廉銀通常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有記載的,當時甘肅總督的養廉銀是白銀兩萬兩,江蘇總督是一萬八千兩,湖北總督是一萬五千兩,之後的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道員、知府、知州等等,數額各異,但哪怕是最小的通判,養廉銀也在五百兩以上,這可比之前一品大員的俸祿還高不少了。剛剛說了,養廉銀來源於地方火耗或稅賦,這裡就要說到雍正皇帝的另一個政策——火耗歸公。

火耗是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徵錢銀。而火耗歸公指的是由中央統一耗損比例來徵收賦稅,用意在打擊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此舉集中了徵稅權利,減輕了人民的額外負擔,增加了外官薪給,對整頓吏治、減少貪汙有積極作用。不得不說,雍正皇帝還是很有想法的,一面堵住官員們貪汙的渠道,另一方面又給官員們鉅額養廉銀,目的就是希望官員們不要再貪了。

乾綱獨斷

雍正對於官場沽名釣譽,結交朋黨,士人輿論評價非常厭惡。“昔者天下治道無二。唯命下之時,熟慮是否秉公持正,適中合理,至於旁意忌嫌亦奚暇瞻顧計慮耶。天下人無數,所思皆異,豈能緘其口焉。”意思是:所謂輿論未必是公正的萬民輿論,因此不可取信,萬事皆在君主心中。別廢話,一切交給我就行了!此即為“乾綱獨斷”。

要達到此目的,對於朝政和官員情況的掌握尤為重要,雍正主要是透過兩種形式來達到。即密探和密摺。

興起於東北的滿洲具備密探政治的良好條件。八旗組織是直屬勢力,也是皇帝的包衣奴才。八旗子弟中心思細密者或被挑選出來擔任侍衛,或奉命擔任機密任務,或被派往各地擔任密探,以監視各級官員的言行。

在傳統的官員給皇帝彙報工作的“題本”制度之外,雍正還開創了“奏摺”即“密摺”制度。所謂“奏摺”,就是各級官員給皇帝寫的秘密信件。雍正要求不僅是總督,巡撫,包括布政司,按察司,提督,總兵,道員,知府都必須向天子上奏。

作為地方官在赴任之前,知府以上的官吏會首先被召入宮,拜謁天子。天子除了對其進行懇切訓諭,還特許其以後可以向天子呈遞私密信。並賜予官員四個“折匣”。長八寸,寬四寸四,高一寸五。外塗黃漆,內裱黃綾,可以上鎖。兩把同樣的鑰匙,一把天子儲存,一把交給官吏本人。

如此苦心孤詣的設計,雍正講的很透徹:“朕惟治天下之道,首重用人”。既要善用其長,又要防其變節。用人之長,是培植親信的需要,防其變節是打擊異己的必須。而密摺就是制度上的保障。

譬如,時任雲南巡撫的寵臣鄂爾泰推薦王紹緒為廣州總督。雍正並不以親信薦人,便掉以輕心。下密旨令廣州將軍石禮哈留心探聽,據實奏聞。與此同時,又密旨兩廣總督密摺奏報,二者相互印證,直到多方密摺一致,才決定任用。密摺奏報不僅多方考察被薦者,而且在印證中督查考核者,這對於官吏的監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雍正時期奏摺

社會我四哥!看鋼鐵直男雍正如何把996貫徹到底

如果以為奏摺只是走走過場和形式,那就大錯特錯了。給皇帝上奏摺,不僅是官員的權利,更是義務。如果官員出現懈怠,敷衍的現象,也必定會遭到來自雍正的怒斥。

“地方事宜如民情吏治,年歲豐欠何故未見陳奏一字?!”

“奏報如此怠慢甚屬不合”

“爾居官惟務巧飾,通省豈無一件可聞於朕之事?!”

“朕悉於他處聞之。汝今何顏對朕?若雲不聞不見,是乃無耳無目木偶人也!”

或者直接痛罵:

“下愚不移,無可救藥,爾之謂也。”

“即禽獸不如之謂也”

“可謂喪盡天良,無恥之小人也。”

“則為木石之無知,洵非人類矣。”

密摺制度猶如懸在各級文武官員頭上的利劍,令人生死禍福難卜,無所適從。成為雍正處置官員的利器,更讓朝臣感到恐懼。

勤政的話癆宅男

其父康熙皇帝厭倦政事時,便去欣賞江南的風景,幾次順著運河巡幸蘇杭地區。之後的乾隆也效仿其祖。唯獨雍正皇帝絲毫沒有空閒,只是偶爾到京郊的圓明園,一步都不踏出北京。夜裡十二點才入睡,早上四點又起床,清醒的時候就完全投入到政事之中,沒有片刻閒暇,可謂勵精圖治的典範。

每天早上四點起床,讀先帝實錄和寶訓。早餐後七點會見大臣,與之商議國事。接見通常會延續至午後。然後是召學者,講解經書或歷史。晚上則利用時間,批閱來自地方官吏的奏摺,而且一定親自書寫回復,被稱為“硃批諭旨”。每日要看奏摺大概五六十份。

社會我四哥!看鋼鐵直男雍正如何把996貫徹到底

“朕立志以勤先天下。天下凡大小臣公奏摺悉皆手批。大概外來奏摺晚批者十之八九”“卿之報告雖為千字之長文,朕亦無一不從頭至尾覽閱完畢。此者亦系燈下所批。”“因卿奏內有恐懼彷徨之語,援筆書此以諭。時夜已過半矣。”

有時,雍正的硃批回覆,比官員奏摺文章本身還要長數倍。甚至對於官員行文中的錯別字,或是用詞不當之處,還會圈圈點點,給以改正。放眼望去,滿篇都是大紅字型。可謂用心良苦!

雍正十年,皇帝決定把自己的硃批諭旨付梓出版。全書直到乾隆初年才最終完成。而且據記載,出版的也僅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在宮中保和殿的東西兩廡中,帶有雍正硃批的奏摺數倍於此,堆積如山。仔細觀看雍正的硃批,行文語言邏輯清晰,使人讀後頗有暢快淋漓之感。

辯論戰鬥值爆棚

雍正六年,“投書案”發生。該案的主角是曾靜,張熙師生倆。曾靜是康熙時的秀才,舉仕未果,便以讀書授徒為生。畢生崇拜浙江學者呂留良。呂留良是清初省思明朝亡國,批判君主專制的領袖人物。後坊間盛傳雍正打擊年羹堯的流言,以及取代年羹堯執掌西北兵權的嶽鍾琪為岳飛後人的傳聞。

於是,曾靜異想天開,派遣徒弟張熙赴陝投書,勸嶽鍾琪興兵反清。後嶽鍾琪告密,雍正帝以謀反罪將曾靜,張熙逮捕。於是,雍正親自參加並主持了此案的審訊過程,其雄辯的口才和強大的邏輯思維得以展現。

針對曾靜直率的列舉出責難雍正的二十七條,雍正逐條解釋清楚,證明其是憑空捏造,接著在詢問曾靜對他的解釋的意見,曾靜最終俯首認罪。特別是針對曾靜提出的“清朝是異族統治者,所以不是正統的君主,漢人沒有對其盡忠的義務”。

雍正辯駁道:“君主乃天命所歸,此亦正如中國聖人所教導。是天命所歸之君不分漢人還是異族。我朝雖為異族,卻無有我朝仰承天命得國之正者。我朝興於滿洲,我朝之於明則鄰國耳。且明知天下喪於流賊之手。天命傳於我朝。非我亡明,明自取滅亡。明使生靈塗炭,我朝為拯救生民而治中國。縱觀歷史,得天下之正者無過於此。若因是異族則不可,經書之中不亦記載舜,湯皆為東夷之人。漢人因蒙古人是異族而鄙視之,蒙古人亦蔑稱漢人為蠻子,如此相稱乃後世至卑至陋之見。忠義乃中國聖人所教萬事不變之教訓,為超越民族的,有價值之道。”

社會我四哥!看鋼鐵直男雍正如何把996貫徹到底

後來雍正帝把他與曾靜的辯論編撰一本書《大義覺迷錄》。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出,曾靜招架不住雍正帝尖銳的反問,稱自己是“彌天重犯”。然而不可思議的是,最後雍正竟然對其予以赦免,讓其活命。

究其原因,是他要利用曾靜遍及鄉壤的宣講《大義覺迷錄》的現身說法,用社會輿論宣揚清朝統治的合法性。其手段之高明,不得不佩服其老道的政治謀略。他並沒有為了殺一兩個平民而解恨。而是展開一場針對深受明末清初影響的思想文化界的意識形態的政治圍剿。

雍正有意思就在於他的“千面帝王”屬性,皇帝哪有傻白甜的?

TAG: 雍正養廉銀官員曾靜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