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歲月裡,尋找秋的足跡,邂逅美好

秋風輕輕的吹來,秋雨淅淅瀝瀝落下,秋草枯黃了葉子,忙碌的秋收進行著。時間來不及細算,恍惚間,秋已拉開光厚重的帷幕。時光最公平,對誰都不偏袒。用足跡丈量山水路長,體驗人間美好,不知不覺中和歲月擦肩而過。

行走在歲月裡,尋找秋的足跡,邂逅美好

秋風起,韶華逝去,惆悵便在楊花落盡的苦楚中瘋長。古今無數悲秋的佳作,但悲傷絕不是秋天的主要基調。“我言秋日盛春朝”秋天卻有它獨特的魅力。每個人遇見的秋天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李因的《鷲嶺山莊尋秋》是輕快愉悅的美。

十丈懸崖掛薜蘿,參雲峰頂見嵯峨。

閒搜怪石秋林晚,獨聽殘鍾曉月過。

黃葉山前人跡少,白榆天際鳥聲多。

冷泉亭下潺溪水,不許漁舟唱棹歌。

鷲嶺山莊,位於杭州靈隱寺飛來峰。飛來峰,又名靈鷲峰,相傳印度僧人慧理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

行走在歲月裡,尋找秋的足跡,邂逅美好

於是在此建寺,取“仙靈所隱”之意,名曰靈隱寺,將寺前石山稱為飛來峰。靈隱寺天王殿外便是冷泉亭,白居易有《冷泉亭記》題“冷泉”二字懸之亭上,後蘇軾續“亭”字。

飛來峰、靈隱寺、冷泉亭,歷來是文人墨客流連忘返、即景吟詠的佳處,這首詩,透過描繪鷲嶺的秋景,表現了詩人的閒雅意趣。

首聯寫山頂景象。首先引入眼簾的是峭壁懸崖上掛著長長的薜蘿。《九歌·山鬼》雲:“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蘿兮帶女蘿。”後就將薜蘿看成隱士的裝束。

首句營造出幽靜的氣氛。接著寫山頂高聳入雲。參雲,就是入雲山勢高峻。此句寫出了鷲嶺的巍巍氣勢峽黃,樸樸嵯峨。

行走在歲月裡,尋找秋的足跡,邂逅美好

頷聯寫山中景象。閒步於秋夜的山林中,不時找尋著嶙峋的怪石,自娛自樂,倒也快活。

寺中的晚鐘聲迴盪在山間,拂曉的月光從林間上空透射過來,一個人聽鍾看月,倒也自在從時間上來看,前句是由晝至晚,後句是由夜至曉,二句連在一起能看出時間的變化,也體現了“尋”的過程。

頸聯寫山前景象。黃葉遍落的山路上,行人稀少,此時此刻,大概只有詩人踽踽獨行。

高大的白榆樹的枝椏伸向天空,啾啾的鳥聲彷彿從天邊傳來,與“鳥鳴山更幽”的手法相同,鳥聲喧譁中的山林反倒更加幽靜。

行走在歲月裡,尋找秋的足跡,邂逅美好

尾聯寫山下景象。在這樣寧靜深幽的山夜,冷泉亭下的溪水潺潺作響,和西湖上的漁歌聲交錯迴盪,彷彿非要把那歌聲蓋過似的,要人只聽冷泉叮咚。

這種擬人的手法,將泉水寫活了,與前三聯偏於冷幽的描寫相比,此聯的靈動與活潑,讓詩人“尋秋”的心情歡快起來,來鷲嶺山莊,因有了入雲陡峰、山寺殘鍾、冷泉溪水和晚湖漁唱,秋味格外濃郁,詩人在尋秋的路上可謂興致盎然。

全詩的中心是“閒”。“參雲峰頂見嵯峨”,閒峰也;“閒搜怪石秋林晚”,閒石也;“獨聽殘鍾曉月過”,閒月也;“白榆天際鳥聲多”,閒鳥也;“冷泉亭下潺溪水”,閒水也;“許漁舟唱棹歌”,閒歌也;而山中尋秋的詩人和西湖泛舟的漁夫便是“閒人”。

行走在歲月裡,尋找秋的足跡,邂逅美好

蘇軾有名言:“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閒”作為一種意象在宋代文學尤其是宋詞中頻頻出現,包蘊了宋人灑脫閒散的人生意趣,也是宋人特別強調的生活藝術化在文學上的表現。

這首詩處處有閒,悠然自得,完全沒有傳統的悲秋情調,也無閨中女子的哀婉感傷,凸顯的是文人士大夫的閒趣,可見是參透了宋人“閒”的真諦。

詩人的坎坷經歷使她學會不糾結於往事,敞開心扉,笑對生活。獨行山中,亦能感受自然,體會愉悅,享受一個人的世界。讓女子在欣賞她的詩的同時,不由生出一股羨豔。

時間有情卻也無情,芳華不長留,多少人不知不覺就淹沒在人海。歲月紅塵中漸行漸遠的背影,扛起的是多少心頭的無奈。

行走在歲月裡,尋找秋的足跡,邂逅美好

在秋天裡,只想與一人等待歲月流逝,安靜如斯。未來太長,承諾再多實質上不能給予任何確定性,但藏在心裡的想念與熱情,和踏踏實實為未來而奮鬥的勇氣和堅定,可以讓當下的每一個期待都變成未來真真實實的確定。

儘管漫漫人生路,一路磕磕絆絆,一路忙忙亂亂。總會有陽光明媚,邂逅美好吧!

(本文系芸語芸心原創,抄襲必究。歡迎關注,帶你行走在文字間,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TAG: 冷泉亭尋秋薜蘿鳥聲飛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