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京城講學正在興頭兒上,為啥卻要隱遁了呢?

王陽明和湛甘泉在京城一見如故,二人共倡聖學本來做得好好的,王陽明卻突然萌發了隱遁之心。這和思念家鄉有關,但最主要的應該是因為宦官劉瑾。

王陽明京城講學正在興頭兒上,為啥卻要隱遁了呢?

作為武選清吏司主事,王陽明的工作很清閒,有很多時間用來向弟子講學,雖然忙碌,但對千里之外的故鄉山水也時常掛念。

王陽明寫了七首思念故鄉的詩,寄託了自己的思鄉之情,其中第一首是《憶龍泉山》:

我愛龍泉寺,寺僧頗蔬野。

盡日坐井欄,有時臥松下。

一夕別雲山,三年走車馬。

愧殺巖下泉,朝夕自淸瀉。

龍泉山位於王陽明的老家餘姚,山中有一座龍泉山寺,王陽明的父親龍山公曾經在此寺中讀書。

王陽明憶起當時遊覽此山的經歷,寫下了這首詩。“一夕別雲山,三年走車馬。”是指自己離開故鄉已經三年,整日都是在俗世中奔走穿梭。“愧殺巖下泉,朝夕自淸瀉”的意思是,自己整日處於俗世中,內心已被浸染,而從龍泉山岩石上流下的泉水卻依然清冽,跟泉水比起來,自己真是羞愧萬分。

王陽明京城講學正在興頭兒上,為啥卻要隱遁了呢?

在第二首《憶諸弟》的詩中,王陽明吐露了自己思念龍泉山、厭棄俗世,希望早日拂衣隱遁而去的心情:

久別龍泉山,時夢龍山雨。

覺來枕簞涼,諸弟在何許。

中年走風塵,何似山中住。

百歲如轉蓬,拂衣從此去。

王陽明的家鄉有一個叫鑑湖的湖泊,唐代詩人賀知章曾在此隱居。王陽明在另一首題為《憶鑑湖友》的詩中,表達了自己對鑑湖的思念之情,同時希望自己能夠拋卻塵世,出世隱居:

長見人來說,扁舟每獨遊。

春風梅市晚,月色鑑湖秋。

空有煙霞好,猶為塵世留。

自今當勇往,先與報江鷗。

王陽明京城講學正在興頭兒上,為啥卻要隱遁了呢?

生出如此心境的王陽明,自然也會思念自己曾經的養生之所——杭州西湖。在一首題為《寄西湖友》的詩中,王陽明表達了自己希望回到西湖舊居的心情:

予有西湖夢,西湖亦夢予。

三年成闊別,近事竟何如?

況有諸賢在,他時終卜廬。

但恐吾歸日,君還軒冕拘。

王陽明一方面和湛甘泉一起燃起了復興聖學的熱情,教授弟子身心之學,希望祛除時代之流弊,另一方面卻抱有以上詩中體現出來的隱遁之情,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儒學家都是思想界,他們會萌發出隱遁之情,那也是必然。但是儒家所言的隱遁和道家所言的隱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對儒家來說,雖然希望隱遁,但內心深處還是會有一旦有好的機遇,會選擇再次入仕,為社稷民生竭盡全力的想法。

王陽明京城講學正在興頭兒上,為啥卻要隱遁了呢?

儘管如此,可王陽明是經歷了一番磨難才最終確立了儒學之志,這麼快又萌發了隱遁之情,這確實讓人有些難以理解。

當時提倡訓詁的朱子學風靡於世,王陽明提倡身心之學,結果被人誤認為是借異端之學,為自己博取聲名,這會不會是他萌發隱遁之心的動機呢?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尤其是在他結識了湛甘泉之後,二人志趣相投,都致力於復興聖學,根本不可能產生隱遁之心。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王陽明產生隱遁之心呢?這可能和當時的宦官劉瑾禍亂朝政有關。

備註:圖自網路侵刪

作者:嘞一李,曾經是武警老兵,今天在滬上修行,和你一起修心,傳播正能量。

如果喜歡,請點贊、轉發,分享給其他朋友。非常感謝!

TAG: 王陽明隱遁龍泉山鑑湖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