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作品,裡面記載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情節與人物,讓後人津津樂道,久久回味無窮。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由於本書主要是圍繞男性展開的,我們從此書中讀到了很多關於兄弟之間義氣相投的內容,這也是非常打動人心的地方。

一、有情有義的英雄豪傑1。魯智深的義氣

水滸中記載了很多好漢,如果從整體而論,可以在全書中稱得上是完人的就是魯智深了。

此人出身行伍,曾經習得一身好武藝,平時熱情豪爽,喜歡打抱不平,總喜歡錶現個人的英雄氣質。

魯智深一出場時為渭州經略府中的一位提轄官員,本名魯達。當他在街上閒逛碰到了九紋龍史進,兩人一見如故,前往酒樓喝酒。沒想到聽到了嗚咽慘叫聲,於是酒興正高的魯達有點不耐煩了,他將店小二喚來詢問,不經意間得知了金翠蓮父女的淒涼遭遇。

一氣之下,魯智深便打算仗義出手,營救弱小,懲治奸惡。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在安頓好了金氏父女之後,魯達便抄起傢伙前往鎮關西處來開展計劃。

這番情節十分好看,雖然魯達是個武官粗人,但他辦事還是比較有章法,而且利用自己的威嚇,將鎮關西步步套牢,最後拉他下水,孰料用力過猛,反而一揍即死。

情急之下,魯達也知道大事不妙,於是藉口對方裝蒜,泰然自若地離開去了。

這次拳打鎮關西事件,讓魯智深聲名鵲起,但他受到牽累,從此流落江湖,開始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後來有人指責魯達不應該“多管閒事”,此事可能還有隱情,而鎮關西死的有點冤枉了。

這樣解讀就非常自以為是,其實魯智深表面看起來粗獷,做事還是很小心的。

且不說金氏父女看起來就很可憐,就拿鎮關西平時為人來說,估計魯達早就有所耳聞,所以才能藉此機會一哄而起,表達極深的怨憤,下手才會特別沉重。

由此可見,魯智深教訓鎮關西不是無緣無故地,全在於其人平時的作為給人留下的印象如何。

不過,魯智深作為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能夠為一對素未謀面的婦女挺身而出,且不說他可能對鎮關西早已有所成見,此次可能借題發揮。

足可見他還是很同情窮苦百姓,很痛恨盤剝他人的惡霸流氓的,這是他向來的作風,因此才願意去做這樁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魯達此舉將自己推上了“絕路”,他沒有得到多少好處,純粹是憑藉一腔熱血,這種正義感貫穿了他的整個人生事業,

如同佛的精神一般,普度眾生,但問耕耘,莫問收穫,令人感佩。

後來魯智深也好心得好報,在被迫踏上流亡之路時,也碰到了過去幫助過的金氏父女,結識了趙員外,並且進入五臺山出家為僧。然而他初入佛門,六根未盡,而且只是暫時棲身,所以感覺很不適應,大鬧了一場就被打發到開封的相國寺看守菜園了。

機緣巧合之下,魯智深碰到了林沖,兩人武藝高強,相見恨晚,在幾番交手過後,互相結拜。

林沖本來也是江湖上一個豪傑,但由於自己的身份限制,性格懦弱,所以與魯智深對比,相形見絀。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後來由於高衙內的迫害,林沖踏上了發配之路,

而在此之前,魯智深就曾打算好好教訓高衙內等人,給兄弟出口惡氣,卻被林沖趕緊制止住了,但林沖的苟且還是沒有得到好下場,魯智深對此心知肚明,

他不顧自己的威脅,甘願一路尾隨陪伴,就怕仇家安排人馬坑害林沖,扶搖送往,感人至深。

由此,我們又能看到魯智深義薄雲天的氣質,他做事的出發點從來不是利己,只是急人所難,蹈死不顧。

這樣的胸襟和境界,有多少人能夠媲美。無奈他到頭來看錯了人,縱容他對林沖用心至深,但對方還是出賣了他,

可是這無礙魯智深的高大形象,反而使他的義氣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這位縱橫馳騁的花和尚在書中歸宿是最好的,他後來沒有隨宋江等人接受封賞,而是回到杭州六和塔退隱,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位水滸中的真佛用他畢生的作為詮釋了義氣的真諦,正如智真長老對其人的評價一般:

這是一位佛性純全之人!

2。武松與宋江

書中除了魯智深這樣一個完人之外,還有武松和宋江也是當然的主角,但他們身上也存在各種瑕疵,但同時也滲透著他們對待義的認知做法。

武松和宋江在書中認識是在柴進府上,兩人都因為攤上人命官司,到這邊來躲災避難,因而相交。雙方儘管是巧遇,但卻一見如故。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武松從小孤苦無依,與大哥相依為命,但生活不順,家境貧寒,所以遭受欺凌。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內心是非常需要呵護的,缺乏社會應有的溫暖與關懷。

宋江對此心知肚明,他聽說武松的身世之後,噓寒問暖,朝夕相處,對武松可謂是百般“寵愛”。

在這樣的情況下,武松就被宋江的“紆尊降貴”給徹底征服了。畢竟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誰給予過他這麼多的關照。正是當時的一番美意,使得武松後來成為宋江事業的左膀右臂,為他衝鋒陷陣,在所不辭。

有人說,這是宋江非常有心計的表現,其實這麼說倒也有點以偏概全。

書中記載宋江喜好結交天下豪傑,所以和誰相處都很愉快。這當中固然有他可能希望從中挖掘人才,以後為己所用的目的,但目前這些還只是設想,要想真的實現,還不切實際。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從另一點來說,宋江或許就是因為自己比較有同情心,而且家庭條件不賴,因此熱衷投資交通眾人,滿足他的虛榮,也是個人志趣罷了。

從宋江對武松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宋江還是一個比較重感情和講義氣的人。他當時對武松的疼愛是無微不至,很下功夫的,在對方準備回鄉探親時,宋江十八相送,走了一路又一路,真是一副非常捨不得的姿態。

如果說一個人能表演到這種程度,只能說他裝的太像了,那讓欺騙也能理解。

其實宋江就是很看好武松,而且對他有自己的代入感,也許雙方都是有志向,有抱負,有能耐的人,但是因為際遇不佳,所以一直鬱郁不得志。

宋江安慰武松,就是輕撫自己的心靈。他一路上和武松相談言歡,而且諄諄教導,希望對方能夠本分工作,兢兢業業地努力奮鬥,以後幹出一番事業,封妻廕子。

這麼說就是非常平常的拉家常,而只有關係特別親密的人才能作出這樣的提醒。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所以,宋江是把武松當自己人,才願意說真心話,這樣的義氣超越了血緣親情,十分讓人感動。

書中還有很多描寫義氣的地方,武松為了給哥哥報仇,手刃仇人潘西,石秀為了提醒楊雄,殺了潘巧雲的情夫裴如海,李逵為搭救柴進出監牢,深入虎穴,將他從枯井中救出來,吳用和花榮在聽說宋江亡故後,一起懸樑,魂斷蓼爾窪。

這些故事都很打動人心,但唯獨看到宋江與武松的知遇相交,卻是那麼真實樸素,但卻看到了兄弟之義的難得之處,觀者無不動容。

二、智取生辰綱背後的兄弟義氣

梁山好漢聚義的重要推動情節就是晁蓋率眾擷取生辰綱,不過很快東窗事發,於是眾人匆匆逃亡。

當時參與者都毫無準備,以為天衣無縫,孰料很快大禍臨頭,幸虧有宋江等人出手,救了他們一命。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宋江在聽說後,趕忙通知了晁蓋等人,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由此可見,宋江也是有點“假公濟私”,人在曹營心在漢,他雖為官府中人,但是與江湖聯絡緊密,這時候他心目中或許是對義氣更加看重吧!

後來,晁蓋等人在脫險之後,派遣劉唐專門攜禮感謝宋江。而此刻宋江卻非常平和,他象徵性地收取了一錠銀兩,就謝絕了其他好意。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這也可見宋江的為人的確很周到,他既不為難對方,一點禮都不收好像讓人家不好意思,但只拿一點,表明自己在乎的不是錢財,而是兄弟間的義氣。這就是宋江的過人之處,他對待義氣的態度在此展現無遺。

三、總結

《水滸傳》是一部兄弟間的故事,其中也有勾心鬥角與爾虞我詐,但是之所以能稱得上梁山伯聚義的是好漢,就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義氣

。他們因為義氣結交,感情逐漸升溫,最後匯聚一堂,成就了一段蕩氣迴腸的傳奇篇章。

從“俠義”到“忠義”,淺析《水滸傳》中的“義”之內涵

義氣是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內涵,不只存在於鄉野之間,更是大家腦海中始終遵循的人際關係範疇。

在我們的文化中,大傳統的代表是孔子,小傳統的代表則是關公。《水滸傳》對此的詮釋,正是擊中了大家心中對此產生的深切認同感,才能經久流傳,共鳴永存。

四、參考書目

施耐庵《水滸傳》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清·金聖嘆《水滸評傳》

TAG: 宋江魯智深武松義氣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