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倒在石榴裙下”是怎樣來的?最初又有何意思?你肯定想錯了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液,正因為有屬於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在當今國際舞臺上,舞刀弄槍的血腥戰爭隨處可見,但事實上,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文化戰爭更是一場血雨腥風的戰爭。透過文化輸出,一個國家可以迅速向其他地區灌輸自己的價值觀,在耳濡目染的影響下許多民族漸漸失去了自己本身的文化烙印。更為可怕的是,文化戰爭更是一場財富掠奪戰爭,在宣揚自己文化的同時,宣揚者更是藉此機會賺得盆滿缽滿。

日本與韓國作為中華文化的附屬,一直以來利用中國文化創造屬於自己的東西,經過包裝之後再進行文化輸出,在宣揚自己價值觀的同時賺得無數財富。韓國甚至將恬不知恥發揮到了極端,不斷偷竊中華文化,並打上自己的烙印,我們在保護自己文化的同時也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怎樣來的?最初又有何意思?你肯定想錯了

在今天的社會中,人們常常用“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對風流女性崇拜傾倒之意。可是,人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它有什麼特殊的來歷呢?其實,這句話的來歷與“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有關。

楊貴妃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貌自然無可匹敵,藉著自己的美貌,楊貴妃很快就獲得了較高的宮廷地位。但是,自古紅顏多禍水,楊貴妃的存在使得唐朝由盛轉衰,從她之後唐朝就開始走向下坡路。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怎樣來的?最初又有何意思?你肯定想錯了

在唐代,石榴裙是年輕女子極為青睞的一種服飾款式。這種裙子色如石榴子紅,不染其它顏色,往往使穿著它的女子俏麗動人。唐人萬楚在《五日觀妓》中說:“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韋莊在《贈姬人》也唱道:“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傳說楊貴妃非常喜愛石榴花,並喜歡穿著繡滿石榴花的彩裙,身穿石榴裙的她覺得這樣最為美麗。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怎樣來的?最初又有何意思?你肯定想錯了

為了迎合楊貴妃的愛好,唐玄宗在西安城中的各大皇家景點廣栽石榴樹。每當石榴花競放之際,唐玄宗便會設酒宴於“熾紅火熱”的石榴樹下。但是,由於唐玄宗過分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大臣們不敢指責唐玄宗,便遷怒於楊貴妃,對她拒不施禮。楊貴妃對此很是無奈。

大臣們為了江山社稷,與楊貴妃走向了對立面。但出於立場的原因,楊貴妃對大臣們也產生了反感之情。一天,唐玄宗設宴召群臣共飲,並邀楊貴妃獻舞助興。可是,楊貴妃端起酒杯送到唐玄宗嘴邊時向唐玄宗悄悄說道:“這些大臣對我十分不尊重,我不想給他們跳舞”。唐玄宗聽後,十分同情楊貴妃,便要求大臣們見了楊貴妃必須行大禮,否則一律按照欺君之罪論處。眾臣無奈,凡見到楊貴妃身著石榴裙走來,無不紛紛下跪行禮。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怎樣來的?最初又有何意思?你肯定想錯了

這樣,楊貴妃十分滿意,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就是最初“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由來,此時的含義並不是想表達對女子的愛慕或者崇拜,而是出於強權壓迫,不得不低頭下跪。

南北朝詩人何思澄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詩中就寫道:“媚眼隨嬌合,丹唇逐笑兮。風捲葡萄帶,日照石榴裙”,用石榴來暗比心中美女。隨著朝代的變遷,文人墨客給石榴裙增添了更多的“神韻”,於是“拜倒在石榴裙下”便逐漸成為男子對風流女性崇拜傾倒的意思。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怎樣來的?最初又有何意思?你肯定想錯了

小結:很多古語在歷史演進中慢慢產生更多的色彩,有的失去了本意,有的在本意基礎上變得更加的突出。無論古語如何變化,它們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骨子裡,我們也習慣了時不時嘴中蹦出來一句老話,頓時會覺得:中華文化真奇妙。

參考文獻《中華人文常識全知道》《南苑逢美人》《贈姬人》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TAG: 楊貴妃石榴裙唐玄宗文化石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