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談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先來看一下這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向襄陽下洛陽。

要讀懂這首快詩,先要弄懂一個字“愁”,千古第一愁就是鄉愁。有一首詩“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思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通篇無愁,卻句句是愁。背井離鄉,舉目無親,這在古代是很大的難事。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所以有好男兒志在四方的鼓勵詞。在我們國家,數千年曆史,每個時代都有動盪,而戰爭就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其次災害饑荒。這些因素造成的去國離家都是被迫的,所以,愁緒也最多。唐代出類拔萃的詩人,猶如群星璀璨,沒有寫過離愁別緒的恐怕沒有。而鄉愁又是愁綱。所以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高興成這樣就不難理解了。

杜甫被稱為“詩聖”,也有人民詩人的美譽,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詩反映了下層人民的生活情況。代表作《三吏》《三別》。但這首詩反映的卻是自己的情況,當然背景還是戰亂造成的顛沛流離。詩中流露出來的就是一個字“快!”這個快字有三快:一快是高興快樂之快;二快是情緒變化之快;三快是歸心動身之快。

先看一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訊息傳來,聽到就哭。一個詩人,一個二毛詩人,如此情感失控,那是一個多大的訊息!多好的訊息!高興激動迸發,不是流露。一個忽字突然,一個初字剛剛,一個滿字淚灑滂沱!腦補一下詩人當時的表現!哭之笑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幾近癲狂。首聯濃縮一下就一個字“聞”,聽到訊息後的反應。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自已開心,身邊的人怎麼樣?老婆孩子哪還有往日的愁苦模樣,自已在讀的詩書卷卷放放,哪裡還能讀進去一個字!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用現在一句學生腔就是高興得不知怎樣好了。頸聯也可以用一個字概括“看”。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中國人有個特點是生離死別都可以喝酒,開心悲傷憂愁煩悶更要喝酒。從來沒有一個朝代能把酒禁掉的。杜甫此時一邊高歌大笑,一邊縱酒狂歡。頷聯一個字:動。慶祝。短短的四聯八句滿滿的高興快樂溢位來。

再看二快:初聞即哭,這個哭為國哭,為家哭,為自己哭。酸甜苦辣,悲喜交加,都用涕淚很快地寫滿了衣衫。接著他收住了淚,含著眼淚看妻子,他們的愁雲一掃而空。國家的命運,自己的前途,他看到了希望。越想越高興,喜欲狂了。而後情緒從喜延伸,放歌縱酒慶祝,逐漸趨於理性,計劃還鄉,至於還到家鄉還是帝京,我覺得還到帝京的成分更多。讀這首詩,他的情緒的變化流轉感染著每一個人。

我們再看看三快:計劃剛好,即刻動身。即穿向下四個字寫盡了歸心似箭。

要知道杜甫的歸程和李白不一樣,杜甫是在峽谷穿行,巴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斷人腸。是那麼好穿的嗎?洛陽在襄陽的下游,下起來應該很快。李白朝辭白帝,千里江陵一日就到,杜甫的歸程自然也是飛快,詩仙詩聖其時的心境何其相似!

至於是一個人喝還是邀了朋友一起喝不重要。邊喝邊做計劃。打算還鄉,急不可耐!到了尾聯就上路了“行”。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古人用一個快字來評價這首詩,可謂傳神之至。雖然行動不一定如詩所反映的那麼快,但是這首詩卻是一定寫得很快的。一氣呵成毫無阻滯。

本詩雖然沒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哲光,也沒有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點心之句,但通篇為一整體,達到了唐詩驚人的高度,成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全詩除了首聯,三聯對仗,而且極其工穩。絕非賈島苦吟推敲所能企及。在全唐詩中也是罕見。

本詩充滿激情,極富感染力。情之一字是文學藝術的靈魂,幾乎所有傳世作品,無一不是浸透作者的情感,唱歌是這樣,即使歌喉再好沒有投入感情是不能動人的,就連寫字也是如此,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不是他本人寫得最好看的,也不是和他同時代的人中寫得最美的,但是由於當時當地情與景和作者的靈魂高度契合,所以產生了不朽的經典之作,此外顏真卿的哭侄悼亡之作也是如此。所以情者絕非可有可無的東西。

杜甫在感情如此充沛之下寫出來的詩如何能不感染讀者!

談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談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TAG: 杜甫這首一個還鄉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