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界知名的英雄,出自中國,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英雄的人生不愁有人為之譜寫劇本,因為世人喜歡歌頌英雄,崇拜英雄,因為往往英雄代表的是普世積極的價值觀,這在我國的文化當中獨特的顯現為對忠誠和孝順的頌揚,這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所遵從的基本社會道德。

對國家忠誠是“忠”,對父母兄姐尊敬是“孝”,都說自古忠孝難兩全,因為上戰場為國盡忠不能守於父母身邊,不能完成孝道,倘若留在家中盡孝,就不能忠君之事。但歷史上也有例外,而且這個能忠孝兩全的英雄還是一位巾幗。

一個世界知名的英雄,出自中國,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於花木蘭的傳說,我們國人基本上人人都耳熟能詳,從最早從南朝時期的《古今樂錄》一直流傳至今,如今的80後、90後都在初中都學過那首著名的《木蘭辭》,由於“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所以木蘭“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唧唧復唧唧,

木蘭

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

木蘭

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

木蘭

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一個世界知名的英雄,出自中國,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形象現在已經深入世界人民的心中,不只中國人願意把花木蘭塑造成各種戲劇性的銀幕形象,連好萊塢都認為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好故事,並且電影《花木蘭》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全球人的喜愛,甚至在明年還要出真人版。

為什麼花木蘭的形象這樣受人歡迎呢?其實除了和花木蘭本身身為女兒家,喬裝打扮進軍營10年沒被人發現有關之外,還因為花木蘭的形象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價值觀,女兒家也可上戰場盡忠,也可對父親盡孝道,突出了中國女性鮮明的、勇敢的形象,因此分外動人。

一個世界知名的英雄,出自中國,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然對於花木蘭的杜撰也有不少,原本花木蘭的形象出於南北朝時期的北朝民歌,後來經過隋朝和唐朝的文人加以豐富和潤色,使木蘭的形象增加了厚重感,明代有文學家徐渭更大膽的改編了花木蘭的故事,有點類似今天改寫劇本的意思。

歷代文人、志士在自己的作品當中也多有提過花木蘭,可見花木蘭有多麼出名,但是關於歷史上是否真的有一位叫花木蘭的女英雄代父從軍,還有爭議,因為關於她真實的姓名、籍貫等資訊還是史無可證的。

不過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故事中記載的歷史總不會錯。故事發生在北魏年間,那時候由於遊牧民族時常侵犯南方農耕民族,當戰亂髮生時,北魏政府要求每家出一男丁去打仗的確是確有其事的,而對於家中沒有青壯男丁的家庭,女兒代父從軍自然是有理論依據了。

一個世界知名的英雄,出自中國,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了戰場的花木蘭如男人一般勇猛殺敵,還得到皇帝的重賞,而最後花木蘭選擇回家鄉照顧年老體衰的父親,這是中國人最欣賞的傳統價值觀,那麼花木蘭存在的社會道德基礎也是有據可循的,至於花木蘭到底是誰,坊間多有猜測,但其實是誰不重要,最重要的其實是故事展現的真實歷史風貌,普世積極的價值觀。

人們因為對花木蘭的喜愛為其修過不少木蘭祠,始建於唐代,但其實唐代甚至還追封過花木蘭“孝烈將軍”,宋代也為木蘭設過祠,而在金代還曾出現木蘭像。後來到了元代、清代,木蘭祠都有過修整和擴建等,可見,成百上千年中對花木蘭的評價都沒有變。

直到現代,專家已經將花木蘭的故鄉確認在了河南虞城,據說是以《木蘭辭》和元碑記載為據,1993年,第一屆木蘭文化節在虞城舉辦。

一個世界知名的英雄,出自中國,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實關於花木蘭所處歷史年代的問題,民間也有爭議,主要有兩個故事版本,一則是北魏時期北魏和柔然之間發生戰爭,花木蘭代父立功,甚至要被封為尚書郎,結果木蘭辭謝回家照顧老父,這和我們平時所知的故事比較一致。

第二個版本則是出自清代《隋唐演義》,這個版本有點戲劇化,木蘭也有了比較悲劇的形象,除了代父從軍,還不小心被敵人發現女兒身的秘密,後完成軍機任務之後自刎而死,也是忠烈的形象,但明顯有了一種只要“女人從男子之事”便是悲劇收場的隱喻,可見時代觀念已有所轉變。

無論花木蘭到底來自何方,姓朱也好,姓木蘭也罷,都是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巾幗英雄形象,她的故事還會再繼續的流傳下去,給萬千的人以激勵。08年,木蘭傳說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商丘縣誌》、《述異記》、《花木蘭》】

TAG: 花木蘭木蘭形象代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