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今年的高考成績陸續揭曉,各省的文理科狀元也紛紛出爐,引無數家長的點贊、欽佩和感慨。

大家也不禁好奇,他們小時候是如何培養的?

盤點歷年優秀生,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共同特點:

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

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做個生化實驗像是他們眼中的遊戲;而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

“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而教育的本質是教會我們思考。這種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很大程度上源於幼時的遊戲和啟發,融會貫通而又好奇探索。

愛因斯坦認為,

如果一個方程看上去不美的話,那麼這個理論一定有問題。

李政道說過:

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

今天,Touchbox將帶領小朋友們一邊欣賞藝術大師的作品,一邊挖掘其後的科學現象,並動手嘗試科學小遊戲,

體會藝術與科學的融合,探索現象背後的本質。

1 讓莫奈的睡蓮綻放

《睡蓮》是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的克勞德·莫奈創作的油畫組畫,總共包含251件作品,所有作品都以睡蓮為核心元素。

莫奈在他人生的最後三十年裡,在位於吉維尼的花園中描繪他所鍾愛的池塘,繪製以睡蓮為主題的作品,這些畫作將他的藝術生涯推上了頂峰,成為他最為人所熟知的標籤。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莫奈曾如此形容他的水上花園:

它能給你帶來無限的遐想,在這裡就像在一個小宇宙中,它將每時每刻的變化都呈現在你的面前。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莫奈曾向一位訪客說道:“我花了不少時間瞭解我的睡蓮,當初栽種的時候只是純粹為了樂趣,並沒有打算以它們入畫。然而當我在頃刻間發現原來我的池塘是多麼的美妙時,新的繪畫歷程就此展開。自那一刻起,我幾乎再沒有其他繪畫的題材了”。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當時的評論家也不吝惜他們對莫奈睡蓮的讚美:

“我們認為較早的那些組畫不能夠和這些非凡的池塘景色相比。它們把春天俘獲到畫廊裡。淡藍和深藍的水,金液一般的水,反映著天空和池岸邊的變化莫測的水,在倒影之中淡色的睡蓮和濃豔的睡蓮盛開著。繪畫如此近似音樂和詩歌,誰曾見過?這些繪畫中含有內在的美,精煉、深邃;是戲劇和協奏的美,是造型和理想的美。”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小朋友們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製作出美麗的睡蓮,並讓它們在水中綻放!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把花瓣摺疊收攏,睡蓮真的可以自己綻放喲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只要放入水中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為什麼紙製的蓮花會自己在水中綻放?

這裡的科學小原理涉及兩個基本概念,一個是浮力,一個是“毛細血管現象”。

首先,紙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浮力讓紙花漂浮在水面上;其次,紙張中有細小的孔隙,水分子會進入這些像毛細血管一般的孔隙中,紙張纖維吸水後膨脹,變得越來越大,從而推動花瓣展開,這被稱為“毛細血管作用”。

大家制作時,儘可能利用一些畫圓的工具,讓花瓣的分佈更均勻。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在花的中心增加裝飾。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創作各種美麗的睡蓮在水中綻放。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2 梵高休息好了嗎?

《在阿爾勒的臥室》是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於1888至1889年間在法國普羅旺斯的阿爾勒所繪製的一組作品,共5個版本,都同樣繪製了梵高在阿爾勒時的臥室模樣,床、座椅及傢俱等。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這是梵高在被迫“休息期”創作的作品。他希望該能夠暫時平息創作上的激情而表達超然的靜謐、閒適和安寧。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視線的可以彙集到一點,透視線的滅點超過了房間的末端。但是,強烈的色彩打破了僵直的透視線,搭配和衝撞仍然令人暈眩,在觀眾眼中甚至形成一種波動感。

什麼是“透視”呢?畫面是平的,然而畫面上的影象看起來是立體和有深度的,原因是物體被畫的遠小近大,這種技巧叫作“透視”。

1420年,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發明了透檢視。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布魯內萊斯基透過令人信服的實驗展示了他準確渲染場景的能力。這之後,阿爾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發表了對該技術的經典解釋。它涉及一種引人入勝的新型幾何形狀,即投影幾何形狀。

布魯內萊斯基和阿爾伯蒂的作品對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對藝術家來說,這不再是復興失去的東西的問題,而是發現一種全新的創作力量。

我們可以從佩魯吉諾的《鑰匙的交付》(1481-82)等傑作中看到這一點。城市廣場的瓷磚、建築以及人和樹的相對大小所定義的平行線逐漸消失在滅點。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最早在畫作中使用“單點透視”的技巧,畫面上的所有線條都會在遙遠的坪線上形成一個“消失點”,當然,畫面上也可以有多個透視點。

由於知覺的恆常性,人們已經習慣於中心透視來觀察事物。一旦打破這種恆常,大小恆常錯覺就會讓人產生視覺錯覺。

許多科技館提供的大小屋,正是打破中心透視習慣的錯覺實驗。

明明是相同身高的人,進入之後,站在不同的角度,竟然呈現出了“巨人”和“小矮人”的巨大身高差,彷彿進入了一個施了身高魔法的房間。這就是視錯覺實驗中著名的“艾姆斯房間”實驗。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透視的視覺效果,甚至還被應用到人生哲學上。下面這則漫畫,給你什麼啟迪?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小朋友們也可以來玩一玩透視的遊戲。

塗色梵高的畫作兩張,再分別剪下其中的背景和傢俱。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用一箇舊盒子塗色後的畫紙,貼上部分背景,再請小朋友將傢俱擺放其中,然後再對比原畫,

看看哪樣擺放才是正確的透視,如果不正確的透視會讓人舒服地休息嗎?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3 歐普藝術家,都是錯覺高手

歐普藝術(Optical illusion art,簡稱Op Art)是一種藉由圖案、形狀、顏色、材料等,利用視覺“欺騙”人腦,從而使人產生顫動、旋轉等幻覺的美學風格。

這種技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在19世紀大放異彩。但歐普藝術與超現實主義藝術並不相同。實際上,我們今天所知的歐普藝術通常是抽象的,依靠幾何構圖使觀者產生空間存在的錯覺。

歐普這種藝術風格本身就是一種連線藝術和幻覺感知的橋樑。

下面的示例圖片是完全靜止的,但看起來卻在動,它們由歐普藝術家布里吉特賴利(Bridget Riley)創作。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這一系列圖片中大部分運動錯覺產生的潛在原因都是眼睛運動,包括明顯的和細微的。當觀察者轉動眼睛觀看圖案時,會發現快速的螺旋式運動。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作為對賴利的又一獻禮,這是蘇格蘭鄧迪大學的視覺科學家尼克·韋德(Nick Wade)創作了畫面上同時有流動的和閃爍的運動的作品。使人想起許多賴利的著名藝術作品。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這是歐普藝術家大內初(Hajime Ouchi)創作的錯覺圖案。前後移動你的頭,並讓眼睛在畫面上轉動,注意中間的圓圈和其背景互相獨立的移動。

德國弗萊堡大學視覺科學家洛薩·斯皮爾曼在瀏覽(Lothar Spillmann)大內的《日本光學和幾何學藝術》一書時,偶然見到這一錯覺。之後,大內錯覺被斯皮爾曼介紹到視覺科學界,並大受歡迎。這是大內錯覺同時代的變體,由北岡創作。這也是個大受歡迎的作品。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北岡創作的帽針海膽,生動地顯示出眼睛運動在感知這一動態錯覺時的重要性。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歐普藝術家應用很多方式使觀者產生錯覺。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隧道式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凸型式。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錐形線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交叉線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漸變平行線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渦流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20世紀30年代,維克多·瓦薩里(Victor Vasarely)是最早經常使用這個主題的藝術家之一。維克多·瓦薩里既是科學家又是藝術家,他舒適地生活在兩個世界中。最初接受醫學訓練的維克多·瓦薩里從系統的角度研究藝術。

他分析美學的構成,研究自然,分析感知視覺世界的方式,從而尋找藝術如何揭示真理。在此過程中,他改變了人們如何看待二維空間。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維克多·瓦薩里在作品中反覆提到的一個主題是斑馬。這種動物利用條紋欺騙掠食者,黑白條紋與周圍環境相互影響,掠食者無法分辨出斑馬的行進方向。

當他解開這種現象的秘密時,他將其應用自己的作品中,並於1960年代創造了一種標誌性風格,啟發了歐普藝術運動。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我們的感官體驗將我們連線到一個充滿情感的世界。當我們看到某些東西時,我們會產生某些感覺,這些感覺正是英國藝術家布里奇特·賴利(Bridget Riley)在過去的60年中一直在研究的。在創作初期,她為了挑戰觀者看畫的方式,她簡化了視覺語言,只使用黑白和線條創作。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小朋友來玩一玩歐普藝術吧!

盯著這樣的圖片,你看到了什麼有趣的效果?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之所以會歐普藝術產生這些的效果,是由於視錯覺的存在。

視錯覺又稱視覺假象,是指通過幾何排列,視覺成像規律等手段,製造的有視覺欺騙成分的影象,引起視覺上的錯覺,達到藝術或魔術般的效果。視錯覺一般分為:影象本身的構造導致的幾何學錯視;由感覺器官引起的生理錯視;以及心理原因導致的認知錯視。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歐普藝術正是視錯覺在美術作品中的應用,如利用矛盾空間錯覺的反常態性,在平面上產生多變的層次,給人以視覺刺激,創造出新穎、奇特的視覺空間感;利用畫面構圖元素排列組合不同的動態視錯覺,給眼睛產生不同的效果;光滲視錯覺常存在於那些經過很規律組合排列的強烈的色彩和線條對比中,使畫面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律動感,提高關注度。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小朋友們也可以自己創作你的歐普藝術作品。

在一張紙上畫出手的形狀。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然後背景用直線,手部用曲線,再按線條增加顏色,看看會出現什麼效果?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同樣的方法,還可以畫出水中有立體感的海豚。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小朋友也想一想,試一試,還可以怎麼畫,創作出你自己的歐普藝術作品。

4 是遊戲還是藝術?

如果看到這樣的一幅畫,是不是會感覺很怪異?一時猜不出它是什麼?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但如果用一個金屬圓柱映射出這張怪異的圖片,就會看到一個完整而正常的椅子?這就是變形(Anamorphosis)藝術!

變形藝術是一種扭曲的投影或透視,要求觀眾使用特殊的裝置或佔據特定的有利位置(或兩者兼有)來重建影象。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讓我們來看看變形藝術作品的神奇吧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變形藝術早在史前就被人們注意到了,拉斯科的史前石窟繪畫也可以使用這種技術,因為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洞穴的傾斜角度會導致扭曲的圖形。萊昂納多之眼(達芬奇,約1485年)是現代最早已知的視角變形的明確例子。

到了十七世紀,巴洛克式的錯視壁畫經常使用變形來將實際的建築元素與虛幻的繪畫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幻覺美術,被稱為幻覺天花板畫或者錯視畫。

安德烈·波佐(Andrea Pozzo)繪製的羅馬聖伊格納齊奧教堂(Church of St。 Ignazio)的圓頂和拱頂代表著幻覺的巔峰。

教堂原有的天花板是平的,且光線不佳,波佐被委託將天花板繪製成圓頂且有層次的穹頂,而不是建造一個真正的穹頂。波佐運用透視技術和其他空間效果來建立錯覺,在觀看者上方的二維或大致平坦的天花板表面上形成出三維空間,當訪客從特定位置觀看藝術作品時,建築與裝飾畫融為一體。

荷蘭的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以他的畫作“大使”(The Ambassadors)而聞名。

在這件藝術品中,藏著一個小秘密,那就是扭曲的長棒形狀斜著穿過框架的底部。如果我們把圖片放平,順著長棒的角度去看,這個長棒將其轉化為人類頭骨塑像,這是一種象徵性的紀念品,也廣泛引起爭議。大家也來試一試,換個角度,會看到大棒變成骷髏嗎?

在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變形影象已經逐漸成為兒童遊戲而不是美術。到了二十世紀,一些藝術家嘗試更新變形技術。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Dalí)都曾在繪畫和作品中使用了極端的透視和變形。

小朋友也來玩一玩變形藝術吧!

畫出一個有立體感的的長方體魔方,塗色並剪下來。魔方的模式,下面這兩種,無論是一面同色或不同色都可以。

將剪下的魔方放到桌面的白紙上,然後轉動不同的角度,就會像變魔術一樣,眼看著你剛剛畫出的魔方在變長或變短。睜大你的眼睛,僅僅只是轉換視角,沒有任何其它動作!

5 史前動物復活啦!

在十九世紀法國的南部,一群小孩兒正在隨意的玩耍踢球,一不小心,球落到了一個洞裡,他們順著這個洞一直走下去,試圖去把球撿回來,他們越走越深,發現這個洞好像跟其它洞有點不一樣。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這個洞的頂上面好像有牛,好像有羊,好像還有一些其它的動物。他們急匆匆的跑出來,尋求家長的幫助。

就這樣,距離現在大約1.7萬年以前的洞穴壁畫被世人發現了,被稱為史前藝術。

洞穴上的野牛奔跑分析圖,是人類試圖捕捉動作的最早證據,在一張圖上把不同時間發生的動作畫在一起,這種“同時進行”的概念間接顯示了人類“動”的慾望。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栩栩如生的動物,彷彿馬上就要躍然而出!

雖然我們不能讓這些動物復活,但卻可以利用視覺的執行錯覺原理,做出讓動物們如復活般動起來的效果。

豹子的跳動是一種運動錯覺,多張圖片在運動中因人類視覺暫留而感覺影象動了起來,也可說是一種動畫手法。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1824年,英國人皮特·馬克·羅葛特首先發現了視覺暫留。醫學證明人類具有“視覺暫留”的特性,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畫或一個物體後,在0。34秒內不會消失。

利用這一原理,在一幅畫還沒有消失前播放下一幅畫,就會給人造成一種流暢的視覺變化效果。

法國人保羅·羅蓋在1828年發明了留影盤,它是一個被繩子在兩面穿過的圓盤。盤的一個面畫了一隻鳥,另一面畫了一個空籠子。當圓盤旋轉時,鳥在籠子裡出現了,這是利用了視覺暫留產生的動畫現象。

所以,動畫就是透過把人物的表情、動作、變化等分解後畫成許多動作瞬間的畫幅,再用攝影機連續拍攝成一系列畫面,給視覺造成連續變化的圖畫。

它的基本原理與電影、電視一樣,都是視覺暫留原理。

小朋友們也來做一個這樣的留影盤吧。

工具主要是剪成圓形的紙(半徑5-6cm左右),打孔工具,繩子,以及描畫用的工具(橡皮章,印泥,水彩,彩色鉛筆等)。

分別畫上圖案。

並打孔繫上繩子。

旋轉起來,就會看到兩張圖合在一起的效果。

小朋友們可以盡情創作自己的留影盤。

給聖誕老人帶上帽子。

讓水晶球裡出現聖誕樹、小熊和雪人。

還可以試試另一種旋轉方式。

製作方法是將繫繩,改為小棒的搓動。

除了留影盤,小朋友們還可以自己做出手翻書!

首先,畫出多張連續動作的圖片。

只要是連續的圖案即可。

即使再簡單也沒問題

最後固定成小冊子,快速翻動,就可以讓任何你想復活的動物動起來了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6 達芬奇畫錯了嗎?

2017 年,一幅名為《救世主》( Salvator Mundi )的油畫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以 4。503 億美元天價售出,一舉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畫作。這幅畫的原作者仍存在爭議,不過普遍認為它出自列昂納多·達·芬奇之手,是其傳世不到 20 幅畫作之一。

就像達·芬奇留給後世的其他捉摸不透的問題一樣,畫中的一個小細節一直困擾著藝術家和學者:基督手中握著一顆看似是實心的透明玻璃球,但其成像方式不符合光的傳播規律。因為,如果這個象徵天體的玻璃球是實心的,就應該像凸透鏡一樣,放大並反轉後面的長袍紋理。然而影象中的紋理並沒有呈現出倒置或放大的狀態,僅在邊緣有微小的失真。

達芬奇畫錯了嗎?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活在 15 世紀末的達·芬奇對光的傳播還沒有足夠的瞭解,不足以理解和繪製光在球體中真實而複雜的折射現象。但事實上,達·芬奇的筆記本中充滿了對光線反射和折射的詳細描繪,他很清楚光在玻璃中的折射方式。那他為什麼還會以這種方式繪畫呢?

達·芬奇傳記的作者 Walter Isaacson 曾提出過一個設想:這是個空心球。但問題在於,空心球也存在厚度,因此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長袍紋路,而且隨著觀察視角的變化,扭曲方式還會發生變化。人們一直無法證明哪種空心球可以呈現出類似的效果。

所幸的是,在計算機圖形軟體的幫助下,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的研究人員 Marco Liang 在三個維度上再現了這幅畫的觀察視角和場景,成功分析出了玻璃球的資料和光的折射方式,首次證明了畫作在特定情況下符合物理原理,可以透過技術渲染出來。

在對比電腦渲染圖和原畫之後,他們得出結論,這符合一個半徑 6。8 釐米,厚度僅 1。3 毫米的空心球的真實物理表現。任何超過 1。3 毫米的玻璃球壁都會造成過大的失真,與原圖不符。

原畫( A )和渲染圖( B )對比。

虛擬的 3D 場景渲染,包括觀看視角。

經過多次測試,他們發現唯一能夠復原原畫的方式是使用空心球。此外,空心球會以特定的方式扭曲背景。例如穿過球體中心的直線不會變形,而未穿過中心的直線會略微出現形變,並且在球體邊緣產生不連續性,程度取決於球體玻璃壁的厚度。

實心球渲染( A )和空心球渲染( B )對比。

那麼,當時的達·芬奇是否掌握了這些知識,包括對材料、光源/視角方向和光學原理的理解呢?Liang 的團隊研究了時代背景和他的筆記,認為光學知識至少是在他的掌握範圍內。與此同時,

空心玻璃球也廣泛出現在文藝復興時代的畫作中,而且當時的藝術家在分析和重建特定照明條件上頗有研究,想要用想象力和畫筆繪製出如此逼真的場景並非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對於達·芬奇來說。

“我們的實驗表明,憑藉著 520 多年前可以獲得的材料、光源和科學知識,達·芬奇的確有可能繪製出光學上如此準確的畫作,有真實的物理渲染圖作為證據。”

Liang 的研究團隊確信。這似乎為這幅世界上最貴的畫作又平添了些許價值。

小朋友們也來玩一個折射的遊戲。

在一張紙上畫兩個左箭頭,然後在你和箭頭之間放一個透明的空杯子。當你往杯子裡倒水的時候,你會看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東西。

箭頭掉轉了方向!事實上,你剛剛演示了一個物理概念,叫做折射,光的彎曲。

我們再來看一看: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魔術折射實驗”,“vid”:“h0546b79o8a”,“img”:“http://puui。qpic。cn/vpic/0/h0546b79o8a。png/0”,“desc”:“”})

在一張紙上畫上左右不同方向的兩個箭頭。

在箭頭前放置玻璃杯,並加入少量水。

這時候透過玻璃杯觀察,發現兩個箭頭變成了相同的方向了!

再把玻璃瓶挪開,證明這不是一個魔術!

水和玻璃都會使光線折射,杯子加水之後,成為一個圓形的凸透鏡,因此會使物體的影像產生放大、縮小等等現象。

當物體放在凸透鏡的焦距以內時,產生的影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如果物體放在凸透鏡的焦距1~2倍時,產生的影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2倍焦距以上則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因此,將箭頭放在燒杯(加水)的焦距之外,基本上就可以形成倒立的實像,也就是看到方向顛倒的箭頭。

如果再加一個杯子,又會出現什麼想象呢?小朋友們趕快去試試吧!

7 維美爾作弊了嗎?

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一生作品不多,卻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最終讓維米爾成為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大師,與哈爾斯、倫勃朗合稱為荷蘭三大畫家。

2001年,一名叫菲利普·斯戴曼(Steadman)的英國幾何學教授,出版了一本名為《維米爾的照相機:揭開傑作背後的真相》的書,他分析了維米爾的十幅室內畫,重建了維米爾畫室的三維幾何模型,最終認為維米爾用暗箱進行創作。他發現維米爾的許多畫作都是以同一間房屋為場景。

他估算這間房的一面牆上應該有3扇大窗,而維米爾的作品裡只出現1到2扇窗子,所以他認為第3扇窗對應的空間就是畫家的暗室。當畫家要寫生房間裡的室內景象時,可以把相鄰的房間佈置成暗室,並在中間的隔牆上開孔安裝一枚凸透鏡,鏡後放一塊畫板。

室內明亮的光線透過透鏡在畫板上投下一個倒立的像。調節畫板與透鏡之間的距離,可以在畫板上獲得比較清晰的像。維米爾則用線條把畫板上景象的輪廓描摹下來。這位教授認為維米爾有六幅畫如果是從房間後牆的暗箱裡畫出來的話,它們的尺寸正好合適。

弗米爾畫作中珍珠般閃亮的亮點,可能是暗箱的原始鏡頭產生暈光的結果。

2002年,一個並不會繪畫名叫Tim Jenison的美國發明家,用光學裝置模仿出了了維米爾的作品。

維米爾作弊了嗎?以繪畫通常的觀念,藉助輔助工具而完成的作品並不是真正的創作。

但實際上藝術家們繪畫的時候都喜歡或多或少的借用“工具”來幫助更好的結果呈現。我們先從古埃及的繪畫方式說起,為了遵守嚴格的身體比例,古埃及就喜歡在繪畫的時候打上格子。

維米爾應用了這種和照相機成像原理一樣的“小孔成像”畫法。

超級乾貨,一定要收藏!這樣玩著長大的孩子,都是狀元種子

暗箱(Camera obscura),是相機的前身。據說古代中東的遊牧民族就留意到這樣的現象:白天他們躲在帳篷內休息,偶爾會看到投在帳篷上的倒立影像,而這些影像是來自帳篷的後方。中國古代的墨子也注意到了小孔成像,亞里士多德在《論問題》(Problemata)中提及暗箱的概念,海什木用針孔裝置對日食進行觀測,這些便是最早的“相機”意向。

1453年,Leon Battista Alberti在他的書《On Painting 》裡面首次提出了“一點透視”和“多點透視”,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臨摹,開創了透視畫法。

並且鼓勵藝術家們使用“正交網格視窗”去更好的對人物的輪廓,形態和透視進行分析和描繪。

古代中國的許多壁畫也是透過小孔成像的方式投影並且描繪下來。15世紀,藝術家們開始利用暗箱作為繪畫輔助工具,達芬奇在《大西洋手稿》中留下了暗箱的草圖,而後卡拉瓦喬、倫勃朗、維米爾等都以畫作為證。

所以,在維米爾的時代,使用暗箱技術是可能的。

維米爾本人在光學、音樂、地理、天文學上面也非常感興趣,甚至是有一定的造詣。用今天的話來講,他是個有著理科情懷的藝術家,他的畫裡出現樂器、地圖、地球儀,畫過名為《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的畫。所以,維米爾利用了光學技術來輔助作畫,暗箱幫他解決的主要應該不是畫面輪廓和細節刻畫,而是透過暗箱確定畫面的透視。

小朋友們也可以玩一玩小孔成像的遊戲。

在硬紙板中間鑽一個洞,豆子般大小;把蠟燭點燃,一隻手把白紙豎直地放在蠟燭的一側30釐米處,另一隻手把硬紙板豎直放在蠟燭和白紙之間;調節硬紙板和白紙之間的距離,觀察白紙上的有什麼現象。

注意:蠟燭火焰、小孔和白紙要在一條直線上

白紙上出現了一個倒立的蠟燭火焰的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擾的情況下沿直線傳播,即光的直線傳播。

小孔成像,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也就是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線進行的性質。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今天的美術作品和科學遊戲就介紹到這裡。帶著大小朋友們一起初感受了諸如透視,折射,視覺暫留,錯覺等在美術作品中的應用,是不是很神奇?雖然小朋友不可能理解全部的概念和原理,但

神奇的藝術效果

,特別

親手玩過的小遊戲

,一定會在他們心裡留下印象,為以後的學習打下感性認識的基礎,

學會並打破學科界限思考和學習方式,融會貫通

,成為小小通才。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維米爾透視歐普錯覺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