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巨星馬連良:“可說交了一輩子的好運”

一九八〇年二月十五日,是已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八十冥誕,中國戲劇家協會和北京京劇院特地為他在北京舉辦了四場紀念演出。

農曆正月初十日晚上,紀念演出的第一場戲《甘露寺·回荊州》,由譚元壽演劉備,李萬春演趙雲,袁世海演張飛,言少朋演魯肅,王和霖、馬最良同飾喬玄,趙燕俠、馬小曼同飾孫夫人。

馬連良藝宗譚(鑫培)餘(叔巖),旁及賈洪林,對唱腔、唸白、做表、身段,都別出機杼,對服裝設計舞臺氣氛,尤加意創新改良,力求美化。其人頭腦之新,除梅蘭芳、程硯秋、周信芳外,在京劇老生行中,幾於無人能及。“獨樹一幟”四個字,他是當之而無愧的。

京劇巨星馬連良:“可說交了一輩子的好運”

馬連良青年時代

回族子弟 戲劇家庭

馬是回族,世居北京,從祖父一代起,就在阜成門(俗稱平則門)外開茶館,人稱“門馬家”。他父親名西園,行二,叔父崑山,叔父沛霖,另一位名不詳,一共昆仲四人。四房兄弟排在一起,連良行三,成名後般內行鹹尊稱為“馬三爺”。

馬家茶館院子很大,每天有人聚在那裡吊嗓、打把,無形中成了票友戲迷聚會的場所了。耳濡目染既久,連良的父輩也就上了戲癮,拜師學戲了。兄弟全工老生,不過他們都是業餘的票友身份,唱戲僅為自娛而已。

到了連良這一輩,四房的弟兄多數都進入梨園界,以唱戲作為終身職業了。大爺馬春樵,梆子皮黃兩下鍋,戲路很寬本工花臉,能兼演武生、老生、紅生。二爺不詳。四爺馬四立工小花臉,也會老生(紀玉良就是他的徒弟),後來給他三哥當管事,偶然也登臺演戲。五爺馬全增學“經勵科”。在連良的堂兄弟中,馬最良學三哥的玩藝最像,就是體質較差,精力不濟,經常跑碼頭在外地演唱。

京劇巨星馬連良:“可說交了一輩子的好運”

馬連良在富連成(一排右三)

連良的父親馬西園,身材魁梧,母親蒲氏,活到九十歲才去世。連良身材像他父親,相貌則酷肖乃母。他的嫡親胞弟馬連貴學場面,工大鑼,幫他三哥,有名於時。

馬連良原配王氏,與馬連昆妻為姊妹行,故連良與連昆是連襟關係;雖然二人都姓馬,而且都是“連”字排行,但並非同輩兄弟。

王氏進了馬家幾年沒有生育,就領養了一個兒子馬崇仁,誰知崇仁進門後,王氏即一連生了三男兩女,三個兒子隨著仁”字排,依次為崇義、崇禮、崇智。

京劇巨星馬連良:“可說交了一輩子的好運”

馬連良與其四子合影

連良的胞弟連貴太太穆氏的頭胎兒子名崇信,坐科榮春社,學老生,藝名馬榮祥,在馬的子侄輩中,面貌嗓音最像他的三伯父馬連良。在臺灣大鵬劇團有年,可惜在藝術方面沒有深入鑽研,否則,“馬派”傳人恐非他莫屬了。

唱裡子老生的哈寶山是連良姑母的兒子,馬哈為表兄弟,哈的胞侄哈元章與馬榮祥論血緣輩分也是表兄弟,且同屬大鵬劇團王氏死後,馬連良續娶陳慧璉,十分精明能幹,人稱“馬三奶奶”。曾隨劇團來港,演唱《穆柯寨》的馬小曼,即系陳氏所出之幼女。

京劇巨星馬連良:“可說交了一輩子的好運”

馬連良、陳慧璉結婚照

京劇巨星馬連良:“可說交了一輩子的好運”

陳慧璉之《福壽鏡》

京劇奇才 “扶風”五虎

馬連良生於光緒二十七年,歲次辛丑正月初十,八歲入喜連成科班學戲,依“連”字輩排行,取名連良,字溫如。先從茹萊卿學武生,後又隨蔡榮貴、蕭長華學老生。他起先唱的雖都是掃邊配角,但已顯見小時了了。

宣統二年譚鑫培在丹桂園演壓軸戲《硃砂痣》,配角有陳德霖、謝寶雲、賈洪林,馬連良唱娃娃生,飾韓員外之子天賜,表現卓越,被目為神童,那年他才十歲。

馬連良八歲入喜連成科班,到一九一七年出科,結束了十年學戲生活,就到福州去開碼頭,以一出《珠簾寨》紅透半邊天。翌年返京,仍為母校富連成效力,演出了《八大錘》、《失印救火》等戲。

京劇巨星馬連良:“可說交了一輩子的好運”

馬連良、茹富蕙之《失印救火》

一九一八年,他才十八歲,那時北京的名老生除高慶奎、王又宸、貫大元等外,資深的還有王鳳卿、言菊朋、餘叔巖等,所以他暫回富連成,一來可以借臺演戲,二來可以觀摩其他名老生的戲。他自知在天賦條件上不能全宗譚(鑫培)、餘(叔巖),,因此以譚、餘為基礎,加以融會貫通,又兼學劉景然與賈洪林的演唱藝術,循漸形成了後來廣受觀眾歡迎的“馬派”。

一九二一年,他辭離富連成,先搭沈華軒的臨時班,短期合作,以後又搭高慶奎的慶興社、尚小云的玉華社、俞振庭的斌慶社、朱琴心的和勝社。

馬連良第一次到上海是在一九二三年,與尚小云聯袂同去的。一九二七年他辭了朱琴心的協合社後又去了一次上海。回來稍事休息,就準備自己挑班了。

一九三〇年秋,馬連良認為一切條件都成熟了,就自己當老闆組成了扶風社,一直唱到一九四八年。初期的陣容是旦角王幼卿,花臉劉硯亭、董俊峰、馬連昆,武生尚和玉、馬春樵,小生金仲仁,丑角馬富祿,裡子老生張春彥,二旦諸茹香,武旦邱富棠。

一九三三年起,扶風社的演員陣容再次調整加強。花臉換為劉連榮,丑角加了茹富慈,裡子老生改用李洪福。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小生改用文武不擋、昆亂皆擅的葉盛蘭,馬、葉從此開始長期合作。

扶風社的場面,司鼓已有大名鼎鼎的喬玉泉,翌年又聘楊寶忠為馬操琴,原已花俏動聽的“馬派”唱腔,在楊寶忠嚴絲密縫的襯托下,牡丹綠葉相得益彰。《甘露寺》的〔西皮原板〕“勸千歲”;《借東風》的〔二黃倒板〕、〔回龍〕轉〔原板〕“學天書玄妙法”,紅遍大江南北,幾於無腔不馬了。

一九三五年,馬連良排了一本新戲《羊角哀》,又名《捨命全交》。因為這齣戲裡有武打場子,雖然馬有深厚的武功根底,但此時馬已以正宗老生姿態出現,自覺戲路不太對工,因此演了幾次就掛起不唱,把本子送給了李萬春。李曾拜他學老生,有師生之誼扶風社的旦角先是王幼卿,中期是馬在上海物色到的林秋雯。一九三七年張君秋取代了林秋雯的地位,他與馬合作的第齣戲《蘇武牧羊》,大受觀眾歡迎,一炮而紅。同時,花臉也由劉連榮改換了袁世海。這時候,扶風社有“五虎上將”之稱:即馬連良、張君秋、葉盛蘭、袁世海、馬富祿五人;也是扶風社的全盛時期,乃馬連良演戲生涯中的黃金時代。

京劇巨星馬連良:“可說交了一輩子的好運”

張君秋、馬連良之《蘇武牧羊》

一九四二年,張君秋已羽毛豐滿,大紅大紫,遂離開扶風社,自組謙和社。扶風社的旦角陸續換了李玉茹和王吟秋,胡琴換了李慕良,原來的楊寶忠因與馬失和,辭班去幫他的堂弟楊寶森。除了人事方面的更動,一九四七年喬玉泉去世,令馬如失左右手,扶風社至此便盛極而衰了。

馬派鼻祖 藝海流芳

在表演藝術方面,馬連良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的做表唸白優於唱工,雖然嗓子天賦不佳,但功力極深,且善於運用。談到馬腔,一般人都認為是花俏纖巧、靡靡之音,比起餘叔巖來,簡直是左道旁門,野狐參禪,馬連良的藝術造詣當然無法與餘叔巖相提並論,但較之同時代的周信芳、譚富英、高慶奎、楊寶森、言菊朋、貫大元、王少樓等,在“唱”、“做”、“念”、“打”四個字上,馬則全面發展,皆具特色。換句話說,他嗓子不如高慶奎,字眼不如言菊朋,武功不如譚富英,韻味不如楊寶森,但講到全面發展,平均分數,上述諸人就遠不及他了。

京劇巨星馬連良:“可說交了一輩子的好運”

李洪福、李寶奎、袁世海、馬連良之《龍鳳呈祥》

馬連良正式收的徒弟有李萬春、李慕良、朱耀良、王和霖、王金璐、言少朋、張學津、馮志孝等。學馬最像的,當推言少朋,他私淑馬連良多年,幾乎到了入迷的程度,氣得一向自視甚高的老子言菊朋差點吐血。後來言菊朋也想開了,索性帶了兒子去見馬連良,說道:“三哥,你就收了這個徒弟吧。”言少朋吃虧在沒有嗓子,他學馬的身段做工,可說學到了家,連馬的吐痰動作都學得活脫活像。至於馬在香港收的徒弟汪正華,那只是掛名而已,實際上汪是百分之百的楊(寶森)派老生。

內行之中私淑馬連良的,尚有周嘯天、奚嘯伯、李盛藻等人,但都不及言少朋之惟妙惟肖。

一九四八年冬,馬連良由滬來港,因為香港的京劇觀眾太少,不久便坐吃山空,負債累累,後來回到了北京。一九六三年,馬以北京京劇團團長的名義率團來港演出大受歡迎。但載譽歸去不久,“文革”爆發,老藝人備受摧殘,終於一九六六年含冤去世,享年六十六歲。

京劇巨星馬連良:“可說交了一輩子的好運”

馬連良、張君秋之《趙氏孤兒》

馬連良自十歲出臺唱戲,即節節順利,步步高昇,可說交了一輩子的好運。雖然讀書無多,未曾受過正式教育,但是他對京劇藝術的貢獻,卻是至深且巨,值得大書特書的。

(《馬連良藝術評論集》)

- 歷史推薦 -

TAG: 馬連良老生扶風連良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