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墓碑先考與顯考有什麼區別?

農村墓碑先考與顯考有什麼區別?

農村墓碑先考與顯考有什麼區別?

關山聽風

農村碑文上,對已故的父母名字前冠有先考字樣的,亦冠有顯考字樣的,讓很多年輕人感到疑惑,到底是按什麼來確定的,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民間對已故父母的文字稱呼,地方風俗不同,家族不同,單個家庭不同,甚至地方傳統文化不同,稱法不盡相同,意思基本一樣,如果仔細考究,還是有所區別。先考與顯考只是其中的一種。

顯考、先考指已故的父親,顯妣、先妣則指的是已故的母親。祖父母以上,要在“考”和“妣”前加“祖”或“某祖”,如,祖考、祖妣,曾祖考、曾祖妣,高祖考、高祖妣等等。

農村墓碑先考與顯考有什麼區別?

要弄明白先考與顯考的區別,首先要弄明白民間對已故父母有哪幾種不同的稱呼。一般說來有下列四種稱呼在民間通常使用:1、故慈父、故慈母;2、故先父、故慈母;3、故先考、故先妣;4、故顯考、故顯妣。其次是要弄明白對已故父母稱呼的使用場合。一般來說在以下四種場合的使用:1、喪事現場的靈牌(有的地方立了,有的地方不立)。2、宗祠(有的在家裡)供奉的牌位;3、墓碑;4、祭祖(如清明、中元節、寒衣節等)寫包(又稱包封、包袱)。

故先考、故先妣是對逝去的父母最古老的尊稱。考妣最早應是父母的稱謂,不管是健在的,還是去世了的,都有這個稱呼。如我國最早的詞典《爾雅·釋親》中的註解是:“父曰考,母曰妣。”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言語的演變,考妣用來專指已死的父母。父死後稱“考”,母死後稱“妣”。考、妣語出《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

農村墓碑先考與顯考有什麼區別?

故顯考、故顯妣之稱,是透過對故先考、故先妣的演變後,一種讚美之詞,是對逝去的父母美稱。顯考,古代是對高祖之稱。如,《禮記·祭法》:“是故王立七廟,一罈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又如,唐朝經學家孔穎達所著的《五經正義》中註釋為:“曰顯考廟者,高祖也。顯,明。高祖居四廟最上,故以高祖目之。”到了元朝以後才專稱亡父為顯考。如,清代大臣、學者、藏書家徐乾學所著的《讀禮通考·神主》:“古人於祖、考及妣之上,皆加一皇字,逮元大德朝始詔改皇為顯,以士庶不得稱皇也。不知皇之取義,美也,大也,初非取君字之義。”

農村墓碑先考與顯考有什麼區別?

民間除了用故先考、故先妣和故顯考、故顯妣,還有用故慈父、故慈母和故先父、故慈母。如今年輕一代使用的人越來越多,這也是一種演變,兩種用法既是對逝去父母的尊稱,也是兒女對逝去父母的愛稱,寄託了一種思念之情。

對於已故父母的稱謂,筆者在民間田野調查發現,在喪事現場的靈牌、宗祠供奉的牌位、墓碑、祭祖寫包的使用上,不僅與當地的風俗有關,還有一些家族和個體家庭有關,更與當地的文化水平及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主要是墓碑和牌位起草人及製作人)及個人的喜好有關。如,在一些老祖墳山上,古老的墳墓的墓碑一般使用先考或顯考,用慈父、先父的幾乎很難找到,而新墳墓碑既用先考或顯考的,也有用慈父、先父的,主要是根據逝者後人的喜好和地方文化程度來定,沒有統一的標準。

農村墓碑先考與顯考有什麼區別?

至於有些資料上說,先考是普通的用法,普通百姓能用,當官的人也能用,沒有等級區別。而顯考只能是當官的才用,至少也是讀書謀得出身的人才能用。如此之說純屬無稽之談。古人講究“三不朽”,分別是“太上立德,其次立功,三次立言”。普通百姓,雖然很難為國家立下不朽之功,也做不了文人墨客,創作不出顯世著作,但中國傳統文化“以德服人”的思想深植民間,於國無功,做人有“德”,也是對國家的貢獻。因此,普通百姓一般在先人去世後,既無官員地位,也沒有突出貢獻,都喜歡在“德”字上做文章,“顯”字就是用來讚美父母德行端正之舉。

農村墓碑先考與顯考有什麼區別?

TAG: 顯考先考父母已故先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