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關公文化的現實意義

許多學者認為,關公文化史是在千年歷史長河中自發積累,逐漸形成的,已經融入到了中國儒釋道的文化傳統之中。但是,關公文化是活躍於坊間裡巷和道觀佛寺之中一種文化形態。更多是存在於小說演義和州府縣誌之中。很少見於經典和文字,因此,他們便認為關公屬於民俗文化。

我認為,不論是關公文化的研究者、信仰者還是宗親後裔,只有充分理解和認同關公文化的現實意義,才能讓關公文化在現實社會生存下來。嚴格地說,

關公文化對於今天到底有沒有意義?這既是當今關公文化的生命之本,也是關公文化的生存之本。

胡小偉

先生生前說過,關公,是一位真實存在的歷史巨人。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他從萬千大賢大德中脫穎而出,由人而成聖,由聖而成為中國的第一神明,是中國傳統文化極有眼光的高明選擇。

如果我們把儒、釋。道比作中國傳統文化的三根柱石,而關公就是圓融儒釋道,涵蓋這三根柱石的華美穹頂;如果說在中國由於歷史、地域和文化差異而形成不同民族的話,關公就是連結各民族的一條紐帶;如果說華人不管離鄉多遠都會思念祖國的話,關公就是他們回望中原的精神寄託。更要提及的是,中國歷史上有千千萬萬個“五行八做”、地位卑下的平民百姓和手藝人,他們為了提升職業的自豪感,紛紛把關公當成“祖師爺”。

關公信仰是中國最為普及的信仰,特別是由於晉商的推崇,他在成為武財神之後,在相當長的時期,真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幾乎人人信仰關公,家家都拜關公。一個具有廣泛社會基礎的信仰,還能否適應當前社會發展,能否符合構建當前社會價值體系的需求,這是我們必須明確回答的問題。

這段時間來,我把大家的觀點和我的思考綜合了幾條,供大家探討:

一,實現“中國夢”,人人需要具有“大丈夫”精神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是由儒家亞聖孟子提出,由關公一生實踐的偉大精神。這個精神確定了人在不同環境中的抉擇標準,這個標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人、做事的一個高標準的要求。由於人生經歷所限,在中國歷史名人中,唯一完整踐行這三項標準的,只有關公一人,說他是“千古一人”毫不為過。

我們知道,傳統的標準要求不能替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但是,有了這個精神,許多人不會因為貧賤而苦惱,中國也不會出現這麼多的貪官,面對強敵也不會再有甲午慘敗。這樣的精神價值觀,無疑是對踐行當前社會主義價值觀一個重要的補充。同樣,也會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力量。

漫談—關公文化的現實意義

二,關公文化是走出國門的強大軟實力。

近年來,我們提出“中國文化要走出去”。據說,孔夫子在國外走的十分艱難。我們似乎忘記了,關公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經走出了國門。據統計世界

各國有三千多座關廟,幾千萬海外華人無不信仰關公,無不祭拜關公,這是多麼強大的軟實力?美國再有多少教授也不敢詆譭關公,因為那就意味著跟全世界的華人為敵。還需要說明的是,那些祭拜關公的人並不是完全出於迷信,有華僑說:我們信奉關公是為了維繫中華傳統。有的華僑說:信仰關公,可以讓我們“再從國外顧中原”,關廟,就是我們的“望鄉堂”。

“文聖”走出去,“武聖”照樣可以走出去。其實,大量的少林和武當弟子在海外開設武館,就是我們的開路先鋒。多少洋弟子在接受中國的傳統文化?“武聖文化”不正是中國文化走國門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嗎?

海外華僑工作千頭萬緒,不論是召開客家大會還是什麼大會,都是目,抓住關公信仰這一條,就是統領華僑工作的綱,綱舉目張,天下歸心。

漫談—關公文化的現實意義

三,框定標準,讓忠和義為當今社會服務。

眾所周知,忠義二字是關公一生奉行的崇高精神,也是歷朝歷代學習和膜拜的榜樣。但事實證明,如果我們泛用了忠義這兩個字,它就是一把雙刃劍。譬如,警衛員幫助首長幹壞事,也被當成“忠心耿耿”,黑社會也拜關公、也是滿口“義字當頭”。其實,這完全是對忠義的傷害和背離。因此,框定為當今社會可以接受的忠和義的標準,應成為當務之急。

首先,我們提倡“忠貞”,(貞:“正”也,見《禹貢》)“忠貞”就是做到“惟正是忠”。也就是說,對於不正的人和事可以不忠,也不應當忠。

其次,我們提倡“正義”二字,就是要人們做到“為正而義”,不行不正之義。

人們普遍認為,當今社會是世風日下。如果以忠貞與正義為號召,像關公那樣做一個“忠貞、正義的大丈夫”。人人“惟正而忠”,人人“為正而義”,一定會對社會風氣起到擊濁揚清的作用。事實上,一千多年來,對關公信仰的側重也在不斷變化,順應時代潮流,為當今現實理念服務,是關公文化生命力的表現,應當是關公文化研究的新方向。

關公信仰從一千多年前源自民間,也流行於民間,是最接地氣的傳統文化,從民間信仰到國家祭祀,說明它不僅是幫助人們區分忠奸善惡,同時,也在不斷的影響著歷朝歷代江湖與廟堂價值取向。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特別是從南宋到清末,離開了對關公文化的研究,都是從書本到書本--紙上談兵。

漫談—關公文化的現實意義

正因為關公文化具有民俗信仰和宗教崇拜雙重意義,我們站在更高的起點來探討關公文化層面的意義與價值,就顯得十分重要。

有人說,關公是靠著人們傳說的顯聖、顯靈才登上中國第一神明寶座的。在“無神論”者看來,不管是顯聖還是顯靈都是虛幻的子虛烏有。這也是許多研究者詬病關公的理由之一。誠然,誰也不能否認顯聖、顯靈對關公信仰和崇拜的助推力量。但是,我們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在萬千歷史英雄和神話的人物中,唯獨只有關公經常顯聖、顯靈?那隻能說,叢關公一生讓人們看到了太多的期望。他抱打不平,除暴安良;一心扶漢,忠心耿耿。他義薄雲天,英勇無敵,威震華夏……希望關公為國殺敵,斬妖除魔,常在人間,本身就是一種寄託美好願望的價值的選擇。就像遠古的先民曾經創造出許多美麗神話和傳說一樣,有關關公的神話故事,也是我們民族傳統藝術寶庫的優美篇章。

不論是關公一生驚天地泣鬼神的輝煌業績,還是他死後顯聖、顯靈的傳說,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他一生中踐行的忠貞,正義和大丈夫精神,使他具有“圓融儒釋道,覆蓋多民族,連通港澳臺,護佑全華人”的,無人企及的巨大功能,他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國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希望更多的專家學者和敬仰關公的人們共同投入對關公文化的研究之中,化消極為積極,化腐朽為神奇,讓關公文化和關公精神在現實生活中更加發揚光大!

(轉自《關帝廟》雜誌)

TAG: 關公文化信仰傳統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