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五十無論貧富,做到:高處立,平處坐,寬處行,餘生會舒坦點

唐代詩聖杜甫曾在詩中慨嘆:“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自古以來能活到七十歲的又有幾人呢?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古人的平均壽命不足五十歲,大部分人在五十歲之前就去見閻王爺了。

所以孔聖人才曰:“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五十歲時很多事情都力不能及,只有樂天知命才能安享晚年。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向高處立、就平處坐、從寬處行”,這是晚清重臣左宗棠掛在書房的一副對聯。

他告誡世人到了五十歲就要明白,無論貧富,做人一定要胸懷遠大,但只求中等緣分、過普通人的生活;看問題時要高瞻遠矚,但做人做事要低調、更要留有餘地,這樣才會讓自己少很多麻煩。

第一、 高處立

“向高處立”有向高處看或站在高處的蘊意,站在山頂看到的都是風景,立於山腳之下看到的則都是垃圾。

有的時候看得遠雖然很重要,但要想看得遠就要先站得高。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你的能力一定要配得上你的眼界。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大格局,只有跳出自私自利的小圈子,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天地。人到五十應該具備高瞻遠矚能力,以及一覽眾山小的格局和氣魄,這樣才能讓自己看到更加美好的東西,而不是侷限於小圈子內自怨自艾。

正所謂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才不會因為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因為五十歲的人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只有努力讓自己往高站、往遠看,才不會被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所羈絆。

對於一個已經50歲的人而言,最需要的做就是腳踏實地的生活,在做人、做事上懂得留有餘地。

有這樣一個故事非常值得大家去思考,古時候有一個乞丐救了皇帝的性命,於是皇帝要給他封賞,問他你需要什麼東西啊?這個乞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想要兩條街做我的地盤,以後討飯就再也不怕被人趕走了。”

皇帝聽後無奈地笑了笑,答應了乞丐的這個請求。乞丐完全可以要個一官半職,或者是一大堆金銀財寶。

這樣就可以跳出自己的身份,變成一個呼風喚雨的有錢人了。可是他的眼界和格局卻限制他的思想,所以註定一輩子只能混跡於街頭巷尾。

第二、平處坐

“就平處坐”中的“平處”指的是平等相處,或者說平起平坐的姿態,不要因為自己身居高位,就凌駕於別人之上,否則就會因此而得罪人,也就沒有人願意幫你了。

有人說:“做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慢慢積累才能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在這個過程中切忌心浮氣躁,對別人頤指氣使或非打即罵,畢竟事物的發展一直都在變化中,今天還是你下屬的人,明天可能就會騎在你頭上作威作福。

做人要照顧方方面面,並且與周圍的人平等相處,而不是處處卻顯示自己的獨到之處,有的時候鶴立雞群未必是好事,因為槍打出頭鳥的教訓依然歷歷在目。

左宗棠曾遭遇多次科舉落榜,但是卻依然潛心學習,最終憑舉人身份入朝為官,並經過個人努力官至一品大員。

後來他教育子女:“讀書應該腳踏實地,紮實認真,識得一字即行一字”。這其實也是做人、做事的準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懂。

第三、寬處行

“從寬處行”就是做人 、做事切忌做絕,給別人留一點空間、就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常言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凡事不要總是針尖對麥芒,因為用針刺別人的時候,自己的手也會有痛感。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也是避免爭執最好的方法。古人言:“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心寬之人必然有大格局,反之凡事都斤斤計較,或者說特別在意得失,最後可能會失去的更多。

要知道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做人一定要擁有寬廣的胸襟,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往寬處想,很多事情你說不能稱之為事情了。

戰國時期宰相藺相如,如果不向“寬處行”和廉頗針鋒相對,恐怕就不會有負荊請罪和“將相和”了。

結 語

左宗棠在波密雲詭的晚清政壇,之所以能步步高昇、平安著陸,原因就在於他獨到的為人處世方式。

而這種可以自保、可以成事、可以逢凶化吉的處世哲學,就在他的這幅對聯中。大家如果讀懂了、理解了,相信一定會成為一個格局大、心胸寬的人,餘生會舒坦點。

TAG: 做人五十歲平處處行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