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文】第104期: 端午情思

端午情思

文/王詩皓

端午將至,天也炎熱起來。原本前兩天,還在與友人談笑說今年可以在重慶避暑了。

端午,在家鄉更多稱為“端陽”。幼時的端陽,奶奶在瓷碗裡,用白酒調開雄黃,塗抹在我額頭與手臂上,說是一夏都無蚊蟲來叮咬,剩下的都灑在院壩裡。雄黃味藉著酒揮發更快了,不太好聞。

照例,這一天家裡要煮很多鹹鴨蛋、雞蛋、粽子、還有大蒜。大概覺得糯米本來就有些甜了,若是再加上肉類,就太油膩了,所以粽子湯圓一類的糯食,我只愛吃淡淡的甜口,卻不是江南那種加蜜棗的甜。

【每日一文】第104期: 端午情思

湯圓,更愛吃的是“蘇麻”餡,不同於黑芝麻餡一味的順滑,蘇麻籽和了核桃芝麻花生等物,與砂糖拌勻,別具風味,在外面再沒吃到過了。

粽子呢,愛吃簡單的鹼水粽,稍加幾粒綠豆增加口感。吃時蘸熬製的紅糖漿,抑或簡單來一小勺白糖。

端陽這一天,家裡還愛包抄手,大概和北方節日包餃子一般。熬煮好大骨湯加黃豆芽打底,一瓢抄手,幾粒蔥花,是小時候最喜歡的早餐。

有一樣端陽物事,好像是家鄉瀘州獨有的——猻猴兒。老人們用各色花布,填上棉花和香料,做成猴子的形狀,給小孩子們戴上。大概有點像猴子狀的香囊,說是猴子倒也不算特別像,更像是四肢端頭縫在一起的小人,拱起來高高的背。也有一些老人做了許多串在紅繩上,再挨著套在竹簾上街頭售賣。

【每日一文】第104期: 端午情思

這個季節街頭提竹筐賣梔子花的也多,賣白線和曲別針串起來的黃角蘭的也多,偶爾還有賣棉線串起來的茉莉花串的。記憶中,瀘州總是有許多街頭賣花人,也有很多買花人,小時候經常碰見胸前戴著兩三朵黃角蘭的女子——這座長江邊的小城,初夏總是泡在花香裡的。

今年又是獨在異鄉。

提前半個月挑選了些鴨蛋醃製,洗淨的鴨蛋在籃子裡晾乾,被蛋殼的顏色深深美到。青白的粉白的,均勻又自然,透露著最得我心的宋代風格。大概汝窯天青,就有鴨蛋殼的啟發。鹽水加香料的簡單配方,開蓋時香氣還濃郁,蛋黃正好是我喜愛的標準——金黃、翻砂、彈牙、但不流油,也進了少許香料之氣,但比起從前吃到的,還是遜色不少。

高中那會兒,閨蜜的舅媽愛為她做些鹽蛋帶到學校吃,用的都是鄉下家養的土鴨蛋。實在好吃,涼的也無所謂,每次大多都給我吃了。後來請教了如法炮製,卻怎麼也做不出那時的味道。

【每日一文】第104期: 端午情思

準備送些艾草香囊與友人,而成品大多針腳粗陋,於是自己一針針縫製,做成粽子形狀,繫上流蘇。

今年的端午花束,除了傳統的艾草菖蒲,又多了些玉簪葉一類的,倒掛著鮮得滴水,卻不及乾製的香。

包了一些喜歡的鹼水粽,比起尋常粽子,更纖小些,加幾粒綠豆,還是那樣簡單清爽,深得我心。

【每日一文】第104期: 端午情思

末了,熬上一盅恰到好處的白粥,切上一顆五香鹹鴨蛋,拆上一隻小粽子,配上家鄉來的蘿蔔乾,再飲上一泡老白茶,便是初夏好滋味。

祝願所有朋友,心生歡喜,自在清涼。端午安康!

TAG: 端午粽子端陽鴨蛋幾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