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賈島、柳宗元詩共五首

李紳:憫農(其一、其二)

賈島:題李凝幽居、尋隱者不遇

柳宗元:江雪

憫農(其一)

[ 唐 ]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李紳、賈島、柳宗元詩共五首

春天播下種子,然後除草、澆水、施肥、滅蟲,精心呵護,

如果這一年沒有天災,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糧食。

四海之內的土地都被開墾、耕種,但是仍然有農夫餓死。

為什麼?苛政不亞於天災。

《憫農》又稱《古風二首》,兩首詩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李紳,字公垂,漢族,亳b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

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粟:泛指穀類。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四海:指全國。閒田:沒有耕種的田。猶:仍然。

憫農(其二)

[ 唐 ]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賈島、柳宗元詩共五首

日正午的時候鋤草效率最高,烈日暴曬,汗水滴落。

你們知不知道,

我們食用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付出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禾:穀類植物的統稱。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題李凝幽居

[ 唐 ]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李紳、賈島、柳宗元詩共五首

朋友的居所沒有左鄰右舍,也很少有人來往,

所以一條小路都快要被野草長滿了,園子裡也看不見煙火氣。

鳥兒在池邊的樹上棲宿,藉著月光我輕輕地敲響他家的柴門。

他沒有在家,我只好往回走。過了一座小石橋,突然發現原野那迷人的景色,雲朵在飄移,就像移動的山石。

我這是暫時回去,請相信我一定還會再來,定不負你的邀約。

少:不多。池邊:一作“池中”。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橋分開。雲根:古人認為“雲觸石而生”,故稱石為雲根。這裡指雲氣。幽期:時間非常漫長。不負言:指不食言,履行諾言,不失信的意思。

尋隱者不遇

[ 唐 ]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李紳、賈島、柳宗元詩共五首

“隱者”,就是隱藏起來的高人。首先他得是高人,有知識有才華,有能力當官,但是不想當官,不想被政府找到,所以就藏了起來。

如果你沒有真才實學,就是一個老農民,就是一個砍柴的,你在田裡種地,你在山裡砍柴,那是你的崗位和本職工作,就無所謂藏不藏的了,也沒人會千里迢迢來尋你。

在此詩中“隱者”是指童子的老師。

隱者的家在一片松林裡,松樹下有一個小孩兒。

詩人問小孩兒:“你知不知道隱者去哪裡了?”

小孩兒說:“我的老師採藥去了。”

詩人又問:“去哪裡採藥了?怎麼才能找到他?”

小孩兒回答:“就在這座大山中,但是我不知道具體的位置。”

因為採藥是逐藥而走,並沒有固定的藥田。

本詩有三句答語,本應對應三個問句,但詩人對詢問內容卻隻字未提,僅從三句答語中表現出二人對話的生動情景,這是本詩的高妙之處。

賈島,字閬(láng)仙,自號碣石山人,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人稱“詩奴”。

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孟郊人稱“詩囚”。

早年出家為僧。賈島早年家境貧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遺有賈島庵。19歲雲遊,識孟郊等朋友。賈島30歲前累舉不中第,後為生計所迫出家為僧,號無本。後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第。

唐文宗時任長江縣(今四川遂寧市大英縣)主簿,故被稱為“賈長江”。

因僧侶經歷,造成他喜寫荒涼、枯寂之境的特點,被視為唐代苦吟詩人的典型。一生不喜與常人往來,《唐才子傳》稱“所交悉塵外之士”。

其以五言律詩見長,多悽苦情味,詩精於雕琢,重詞句錘鍊,刻意求工,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江雪

[ 唐 ]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李紳、賈島、柳宗元詩共五首

漫天飛雪,天寒地凍,所有的山嶺,已經沒有鳥兒敢飛;所有的道路,也尋不到人的蹤跡。

只看到江裡有一葉小舟,舟上有一位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在那兒釣魚。

老翁是在釣魚還是在釣寂寞?他不冷嗎?

他釣得上來魚嗎?是不是他釣不上來魚就吃不上東西了?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於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鬱悶苦惱。

柳宗元,字子厚,漢族,唐朝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

TAG: 賈島隱者李紳小孩兒採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