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文學宗師錢謙益,為何會被妻子柳如是長眠在這個墓地上呢?

明末清初文學宗師錢謙益,為何會被妻子柳如是長眠在這個墓地上呢?

常熟虞山拂水巖下,有一座土質的墳塋,若不是挺立的墓亭,斷難以引起世人的注意,墓後石碑則更向人們昭示了墓主的不同尋常。一塊是清人錢泳所書的青石碑“東澗老人墓”,一塊是民國花崗石碑“錢牧齋先生墓”。原來長眠在此的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宗師錢謙益,不遠處就是他的寵妾柳如是長眠之所。

錢謙益是蘇州歷史上的才子,更是明清文學史上的巨擘。然而他的一生,卻頗多爭議,“綜其一生,身受黨禍,名列二臣”,遂有“世因鄙薄其人,並及其詩”者。但是,我們今天若對他的詩文作品和傳記資料作細緻的鉤稽和考訂,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錢謙益作為一代文學宗盟的風範,也能隱然從中感受到他一生的“苦心忍志,退藏晦密”。

頭角嶄露

明神宗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農曆九月二十六日,錢謙益出生在江蘇常熟一個篤信佛教的家庭。其父“滿招損,謙受益”之意,以謙益名之,成年後便以受之為字。

在父親的傳授下,年幼的錢謙益不僅學習八股制藝的寫作技巧,更涉獵了許多史籍,眼界開闊,獨具識見。十五歲時,錢謙益就寫出了讓老儒擊節稱讚的史論《留侯論》、《伍子胥論》。也就在這一年(萬曆二十四年,1596),錢謙益隨父至無錫,受到了東林黨代表人物顧憲成的接見,並呼之為“小友”,耳提面命,向他傳授了東林學派的學術精髓。

萬曆三十四年,二十五歲的錢謙益首次到南京參加鄉試,得中南直隸應天府鄉試第三名。萬曆三十八年,錢謙益第二次赴京參加會試。在會試順利題名之後的殿試中,錢謙益頗得時任首輔大臣的主考官葉向高的賞識,並欲置定為狀元。發榜前,司禮監太監和宮中權要都向錢謙益報喜,就在錢謙益躊躇滿志時,到殿前傳臚時,狀元竟變成浙江人韓敬,而錢謙益卻變成了探花郎。這次意外的變故,背後折射出的是晚明時期政壇激烈的黨爭。葉向高、王圖、孫承宗等主考官皆為東林黨中的代表人物,他們對錢謙益特別欣賞,想借科舉取士之機網羅人才,壯大門戶,遂極力提攜錢謙益,這自然要受到反對派的阻撓,宣黨頭目安徽宣城人湯賓尹,透過暗箱操作,賄賂宮中的秉筆大太監,將狀元的名字換成自己的門生韓敬。錢謙益自初入仕途開始,因與東林黨人的這一層關係,就立即被捲入到晚明黨爭的旋渦中,正如錢謙益在詩中所謂:“一從吾黨遊,磁鐵永相取”也。

身受黨禍

進士及第後,錢謙益授職翰林院編修,與首輔葉向高共事。不久之後,名屬東林黨的錢謙益受到排擠,長期被投閒置散,居於家鄉常熟。對於這段經歷,錢謙益在《嫁女詞》中有云:“歸寧十餘載,道路阻且長。”

天啟元年(1621),明熹宗任命錢謙益充任浙江鄉試的主考官,滿懷著為皇家延納人才的熱情,錢謙益來到浙江。殊不知,當年與他爭奪狀元的韓敬就是浙江人,為報十年前東林黨人彈劾免職之仇,就和秀水人沈德符密謀,以浙江鄉試科場舞弊、“關節受賄”等罪名來誣陷、彈劾錢謙益。雖然最後結案時錢謙益的通賄罪名得以洗刷,但他還是引咎辭職,踏上了回鄉之程。浙闈遭陷這一“莫須有”的案件一直陰魂不散,伴隨著錢謙益的一生,日後每一次黨爭,對手都會翻出這筆糊塗舊賬,作為攻擊的把柄和口實。

天啟四年,錢謙益再度被召入京。此時正值東林黨與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鬥爭正酣,錢謙益在京中與東林黨中的楊漣等人交從甚篤,閹黨就把他列為東林黨中的“天巧星浪子”,並以浙闈舊案為藉口,彈劾錢謙益,將他削職回鄉。

直到崇禎帝繼位後,剷除閹黨,重新起用東林黨人。在存世的東林黨人中,無論學識還是資歷,錢謙益都足以被推尊為“南箕北斗”。崇禎元年(1628)七月,帶著滿心的歡喜,錢謙益在進京之路上躊躇滿志,在詩中激動地說道:“重向西風揮老淚,餘生何以報殊恩?”但是,剛到京城不久的錢謙益,就因為朝廷會推閣臣而受到了競爭對手周延儒和溫體仁的攻擊。溫體仁向崇禎帝進呈上書,重提浙闈舊話,說錢謙益是“蓋世神奸”。崇禎帝偏信的誣奏,旋即革除錢謙益的官職,命其著籍還鄉。鄉居數年之後,錢謙益被鄉人張漢儒誣陷,溫體仁遂欲藉機置錢謙益於死地,將他押解進京。經過爭辯和朋友的營救,錢謙益雖然得以脫洗罪名,最終也只落得個削籍而歸。他在詩中把無比的沮喪、悲切傾瀉而出:“秘殿風高白日陰,天階雲物晝沉沉”;“孤臣卻立彤墀內,咫尺君門淚滿襟”。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夾擊下,明王朝在風雨飄搖中迎來了他的末日。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帝在煤山(今北京景山)自縊身亡。此時,錢謙益和很多士大夫一樣,奢望依恃長江天塹,在南都擁立新皇帝,暫且與滿人隔江對峙,再作後圖。錢謙益帶著希望,來到南京,本想憑藉擁戴潞王朱常淓而復官,迎來自己宦途的嶄新天地。但是,在阮大鋮的策劃和江北四鎮的安排下,福王先於潞王來到南京,搶先登基。在無比失望中,錢謙益選擇回鄉觀望。第二年,錢謙益補南明弘光政權的禮部尚書,歷經宦海沉浮歷練的他竟寫下了《矢愚忠以裨中興疏》之類的文字,極力誇讚馬士英、阮大鋮之流是“皆慷慨魁壘男子也”。他甚至還讓寵妾柳如是向阮大鋮移席奉酒,以博阮閹之好感。即便是這樣諂媚與投靠,阮大鋮還數欲置他於死地,而他的所作所為也遭到了清議的唾棄和鄙斥。

南明時期的所作所為,使錢謙益多年積聚起來的聲望和清譽大打折扣,而隨後的降清仕清,名列二臣,更使他成為中國文學史上頗受爭議和詬病的一位文學家。

結縭柳姬

就在錢謙益身陷波瀾起伏的仕宦風波的時候,讓他聊以自慰的是結識並迎娶了江南名妓柳如是,黃宗羲曾這樣說:“柳姬定情,為牧老平生極得意事,纏綿吟詠,屢見於詩。”柳如是,本名楊愛,浙江嘉興人,十歲時被人賣入青樓,初為吳江盛澤鎮歸家院名妓徐拂的侍婢,後被周道登買為侍妾,因眾妓之嫉,再度逐出賣入河房。自此之後,她曾先後與張溥、陳子龍等復社、幾社中的名流交好,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柳如是對黨社中人的正義活動有非常清楚的認識,對他們也極為同情和支援。在經歷了輾轉變故之後,她決定把錢謙益作為自己託付終生的人。錢謙益得此紅顏知己,不無感慨地說:“不虛此生矣!”

說及錢柳姻緣,頗具浪漫和傳奇色彩。崇禎十三年(1640),柳如是身著儒服,女扮男裝,駕扁舟來虞,初訪錢謙益於其新居半野堂,造錢投名刺,隱去楊愛之本名,易“楊”以“柳”,易“愛”以“是”。刺入,錢謙益以為俗士,藉故不見。次日,柳如是作詩投贈,詩內微露色相,錢謙益得其詩大驚,詰問門房:“昨投刺者,士人乎?女人乎?”守門者曰:“士人也。”錢謙益頗感詫異,遂急登輿訪柳於舟中,見之,則嫣然之美女。柳如是將自己所作的七言近體詩請錢謙益就正,錢賞其詩,愛其書,邀入半野堂一敘,絮語終日,二人作合、證盟由此開始。崇禎十四年(1641),六十歲的錢謙益不顧家人的反對和輿論的指斥,與年僅二十五歲的柳如是舉行正式的合巹婚禮,由是開始了錢柳長達二十餘年浪漫而艱苦的歲月,在錢府的我聞室、絳雲樓、紅豆山莊中,充盈著錢、柳纏綿恩愛的溫馨。

名列二臣

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軍在攻克揚州之後,直逼江南,北兵渡江,弘光帝、馬士英、阮大鋮等紛紛出奔。在危急的關頭,柳如是勸夫君殉國,錢謙益“謝不能”,而柳如是則“奮身欲沉池水中”,願與夫君一起保全名節,終因家人“持之不得入”。野史中甚至有錢謙益以“奈何水太涼”而拒的說法。

五月中旬,豫親王多鐸率軍攻入南京,錢謙益以南明禮部尚書的身份隨南都總督趙之龍、內閣大學士王鐸等人,率文武官員舉行迎降儀式。在豫親王剃髮令頒佈之後,錢謙益迅速地剃了頭髮。為了討得清人的歡欣,錢謙益在向豫親王獻上數名江南美女和一份厚禮之後,還向多鐸獻策:“吳下民風柔弱,飛檄可定,無煩用兵。”極盡獻媚之能事。雖然錢謙益在隨後給常熟知縣曹元芳所寫的信中口口聲聲說自己完全是為了“保境安民”之計,但是這些美麗的藉口和幌子都難以掩飾他貪生怕死的本性、洗刷覥顏乞活的汙點。在生命之虞得以緩釋之後,儒家的道德訓戒在錢謙益的腦海中又逐漸浮湧而出,再加上士大夫輿論的指責和鄙嗤,錢謙益的內心在經受著一場激烈的道德拷問。就在豫親王召見降臣時,錢謙益從洪武門入,忽然下跪,向闋四拜,淚流滿面,深深地自譴道:“太祖高皇帝三百年王業,一旦廢墜,能無痛心!”

錢謙益與諸多降清的舊臣按例北上,到北京就任清廷的職務。柳如是留居南京,堅決不肯隨行,表現出凜然的正氣。順治三年(1646)的正月,錢謙益授職內秘書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充修《明史》副總裁。錢謙益在北京飽嘗冷落之後,對自己變節降清的悔意也與日俱增,任職僅六月,他便以老病乞骸骨,在獲准後回鄉。

秘密抗清

南歸之後,錢謙益一方面要飽受士大夫輿論的指責,一方面在柳如是的勸說下,暗中與南方、海上的抗清志士秘密聯絡。順治三年(1646),江陰人黃毓琪在舟山起師抗清,錢謙益暗使河東君(柳如是)至海上犒師,此乃牧齋《秋興詩》中所謂:“閨閣心懸海宇棋,每於方罫系歡悲”;姚志卓兵敗後圖再起,錢謙益遣柳如是“盡橐以資之,始成一軍”。

因曾給盧世《杜詩胥鈔》作過序,順治四年(1647)三月,盧世、謝陛案發生後,錢謙益也因此而受牽連,被捕入獄,押解北上,關入刑部大獄。柳如是扶病隨行,上書陳情,曲為斡旋,誓願代死或從死,更有“傳言行賄三十萬金,得幸免。”

順治五年五月,黃毓祺反清案發。錢謙益因曾留黃毓琪宿於家中,且許助資招兵而受牽連,再次被捕,繫獄金陵。柳如是全力奔走,傾家營救,請託斡旋。錢謙益秘密聯絡抗清義師的舉動同時也得到了南京的許多遺民的同情,紛紛援手相助,在眾人的努力之下,錢謙益得以免禍,釋放出獄被管制在蘇州,寓居在拙政園中。直到順治六年,才徹底獲赦歸裡。

黃毓祺案之後,錢謙益的抗清之志並未消退。返回常熟後,他與柳如是移居紅豆山莊,表面上息影居家,暗中透過它的兩位門生———瞿式耜、鄭成功,與西南永曆政權和東南海上的反清復明勢力秘密聯絡。順治六年(1649),瞿式耜留守桂林,錢謙益秘密致信,為瞿式耜籌劃軍事部署;順治十三年(1656),鄭成功北征失利,退兵至崇明島,錢謙益自常熟白茆駕小舟前往會見,共商復起之計。

錢謙益的晚年為支援抗清耗盡精力和資財,康熙三年(1664)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此時家中早已是高築債臺,一貧如洗。就連臨終前的奄奄一息中,八十三高齡的他還要為掙取自己的喪葬費而殫精竭慮,想方設法賺取潤筆。錢謙益病故之後,遂引發了激烈的家變,柳如是不堪錢氏族人追逼錢財,汙辱人格,自縊而亡,結束了坎坷而壯烈的一生。

明末清初文學宗師錢謙益,為何會被妻子柳如是長眠在這個墓地上呢?

在錢謙益去世之後,黃宗羲在《八哀詩》中悼念這位亡友時這樣寫道:“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後與誰傳。憑裀引燭燒殘話,囑筆完文抵債錢。紅豆俄飄迷月路,美人慾絕指箏弦。平生知己誰人是?能不為公一泫然!”這無疑也是對牧齋老人一生最全面、也是最好的總結和評價。

著述留世

明末清初文學宗師錢謙益,為何會被妻子柳如是長眠在這個墓地上呢?

錢謙益身後,似乎也並不消停,可以說是厄運連連。名列二臣的經歷非但成了許多人對他詬病的焦點,更成為乾隆皇帝禁燬他所有著述的藉口。但是,即便是經過了嚴厲的禁燬,在欽定鐵案、眾口足以鑠金的時代中,依然有許多文士、學者對錢謙益的文學史地位和學術史地位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畢竟他在明清之際詩壇學界的宗盟地位是難以掩抑的。時至今日,我們對錢謙益的評價也不能因其大節有虧而簡單粗暴地抹殺他卓特的學術文化成就。

錢謙益學問淹博,泛覽子、史、文籍與佛藏,因而他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後人所稱誦的是其文學的創作,這些成就都集中展現在其《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吾炙集》、《苦海集》等作品集中。他論詩倡導“轉益多師”,主張學習唐宋,寫學問、性情兼備的“有本”之詩,並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身體力行,力掃明代前、後七子的擬古頹風,為清詩的發展開創了全新的局面。入清以後所作的詩歌,更寄寓了深隱的亡國哀思和滄桑的身世之感,託興深婉,哀感頑豔與激楚蒼涼合而為一,尤有特色。以他為宗師,形成了清初重要的詩歌流派———虞山詩派。

明末清初文學宗師錢謙益,為何會被妻子柳如是長眠在這個墓地上呢?

錢謙益憑藉“絳雲樓”豐富的藏書,潛心著述,寫下許多重要的學術著作。他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私人完成國史,但是順治五年,絳雲樓遭火災,只有寫成的明臣志傳數百本因堆在樓外而逃此劫難。在萬念俱灰中,錢謙益將殘存的志傳稿售與了吳江人潘檉章,在錢稿的基礎上,潘氏和吳炎通力合作,寫出了《國史考異》、《明史記》等重要的史籍。而錢謙益自己所著只有早年完成的《太祖實錄辨證》、《開國群雄事略》。

較為幸運的是,在絳雲樓火災前一年,凝聚著錢謙益心血的《列朝詩集》已交由常熟刻書家毛晉刊刻。此書仿金代元好問《中州集》的體例,將采詩、庀史合為一體,名雖為一代詩歌之結集,實乃“借詩以存史”也。“以詩存史”的學術門徑同樣也體現在錢謙益的另一部學術名著《錢注杜詩》中。他箋註杜詩,以史證詩,在箋註中暗寓明代的時局和自己在政治上的遭際。《錢注杜詩》不僅是清代杜甫詩歌注本的傑出代表,成為今天研究杜詩的必備典籍,而且錢謙益所開創的“詩史互證”的路徑對今日的學術研究也頗多啟益。(楊旭輝)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訊息:群聊

TAG: 錢謙益柳如是東林黨順治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