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非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彝族羊皮鼓舞

彝族羊皮鼓舞是世代流傳在楚雄市廣大彝族聚居地區的一項集祭祀和歌舞的民族傳統文化活動,是彝族土主崇拜的重要組成份,在彝族歌舞藝術中具有獨特性和典型性。其主要分佈在大過口鄉、西舍路鎮、樹苴鄉、新村鎮、中山鎮、八角鎮、三街鎮以及紫溪鎮的彝族聚居地區,涉及人口眾多,大約在10萬人,群眾基礎較為廣泛。

羊皮鼓舞源於土主崇拜習俗,而土主崇拜是彝族渴望自然、並企圖依賴自然以外的力量征服自然的一種意識形態,是萬物有靈思想的突出反映,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意識規律,在彝族傳統文化中較為獨特。土主崇拜源於原始社會的社神崇拜和農耕祭祀。其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大約在南詔時期,土主崇拜進入鼎盛時期,羊皮鼓舞也就起源於這個時期。民間唱跳羊皮鼓舞在農曆臘月、正月或二月舉行,每年以戶或村為單位在本村土主廟舉行一次活動。領舞者帶領若干徒弟,身穿“法衣”,手持羊皮鼓,邊擊、邊舞、邊唱,程式嚴謹、節奏分明。羊皮鼓舞祭祀性舞蹈共有72個程式,步法主要有崴腳、勾膝、閃身、轉胯、竄花、跺步跳等舞步,套路複雜多變,整個祭祀活動需一天一夜才能完成。

羊皮鼓舞承載著彝族許多重大歷史文化資訊和原始記憶,是人類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進步發展的產物,表現出對和諧、幸福、美好生活憧景與企盼的強烈願望,是人與人、人與自然親和力的具體反映,是彝族文化傳統得以保持和延續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楚雄非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彝族羊皮鼓舞

卜卦

楚雄非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彝族羊皮鼓舞

土主祭祀活動

楚雄非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彝族羊皮鼓舞

土主祭祀活動

楚雄非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彝族羊皮鼓舞

彝族羊皮鼓舞

楚雄非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彝族羊皮鼓舞

傳承

TAG: 彝族土主鼓舞羊皮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