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壺的歷史不長,但是卻是中華民族陶文化的驕傲,你知道嗎?

歡迎閱讀書畫聯盟內容

記得關注我們噢

免責宣告:圖文資訊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平臺釋出僅限服務於書畫愛好者,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及時刪除、更改!

作者 : 李文輝

摘 要:宜興以陶藝聞名於世,其陶瓷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各種陶瓷中,紫砂又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歷史不長,但卻是宜興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陶文化的驕傲。

宜興紫砂壺的歷史不長,但是卻是中華民族陶文化的驕傲,你知道嗎?

1 紫砂壺的發展

紫砂以其獨特的品性和深沉質樸的色澤,在陶瓷廣袤的世界裡耀眼奪目,通過歷代藝人的巧妙設計琢磨,已經被世人皆知。陶都紫砂據文獻查詢,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經過明、清兩代的發展已趨近高峰,且湧現了一大批制壺名匠和大師。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陳壽珍等等名人輩出、名作迭現,更有一批文人騷客也不斷加入紫砂行業。在壺上或題詞、或繪畫,使小小的茶壺不單單是一具器皿,更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壺價也因之而大增。文人雅士、達官貴人常常單獨或幾人一起玩壺、賞壺。收藏壺成為一種時尚,名壺從而成為一種古董。因此小小的紫砂壺代表了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那就是紫砂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瑰寶。

解放後,紫砂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政治形勢的轉變,海峽兩岸交流機會的增多,一大批港臺商到大陸把宜興茶壺帶回去,加上一些輿論的宣傳。使茶壺在臺灣名噪一時,形成八十年代時期的茶壺熱,而且方興未艾,小小的臺灣這幾年不知有多少茶壺湧進,而且還在繼續,不知臺灣人家每戶能擁有多少茶壺?一般人以擁有宜興茶壺為榮,更有大亨闊佬以擁有名家壺為珍稀。一時間你爭我奪,把壺價抬上了天,形成了一個紫砂漩渦。紫砂熱的形成刺激了紫砂的發展,讓幾百年的紫砂傳統得到繼承和發揚。這中間,當然也出現了一些假冒膺品,擾亂了紫砂市場,妨礙了一些收藏者的利益,給宜興紫砂抹上了汙點。

宜興紫砂壺的歷史不長,但是卻是中華民族陶文化的驕傲,你知道嗎?

2 紫砂熱

紫砂壺熱始於商人的媒介,而後逐漸擴大。八十年代中後期,臺灣的加工工藝得到了飛快發展。人均已很富有,且隨著和大陸的溝通出現了尋根熱。他們把宜興的茶壺作為一種禮品和紀念品,寄託他們的精神思念,同時臺灣的物質生活很豐裕,精神生活卻比較貧乏,他們追求商品的精神享受,尋求一些高檔藝術品,而紫砂茶壺迎合了臺灣人的這種需要。臺灣講究茶道,而紫砂壺是最佳茶器,紫砂壺的造型是傳統的民族造型。它形態各異,素有“方匪一式、圓非一相”之讚譽。中國茶道追求“淡泊平和”、“超凡脫俗”,而“古樸”則是明、清紫砂壺的最高境界,紫砂壺做工考究,都是手工成形,具有不同的個性,在一些高檔的壺上更融入了詩、書、畫、金石,人文歷史等綜合內涵,能激起人的聯想,給人以愉悅美感。這在現代人生活中,是一種難得的寧靜,是一種高雅的享受。一些愛壺人對壺的喜愛已達到一種痴迷的程度,在這樣一種境界中,他們可以不惜重金,如痴如醉,正因為這樣紫砂茶壺在價格上也佔了一定的優勢,市場也相對要穩一點。

宜興紫砂壺的歷史不長,但是卻是中華民族陶文化的驕傲,你知道嗎?

3 總結

如今,宜興的紫砂更有了廣闊的市場,廣大紫砂藝人發掘傳統、大膽創新,以壺為龍頭髮展多種門類,如雕塑造型、壁飾、紫砂日用器皿、飾件擺飾等,極大地發揮了紫砂可塑性多元的特質。紫砂產品已在國內,以及世界各地被青睞,宜興紫砂的聲譽越來越好,已成為世界上獨具特色的收藏珍品。

(提示:點選小程式進入畫廊)

TAG: 紫砂茶壺宜興紫砂壺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