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坦群島,中國人最早發現、最早定居,現在卻歸菲律賓

在中國的臺灣島和菲律賓呂宋島之間,有兩個海峽,一個叫做巴士海峽,一個叫做巴林塘海峽。位於兩條海峽中間的群島叫做巴坦群島(又叫巴丹群島),共有50個島嶼,面積209平方公里。北邊距離臺灣島142公里,是菲律賓最北邊的領土,其中只有3個最大的島嶼有人居住:伊巴雅特(Itbayat)、巴坦(Batan)和沙坦(Sabtang)。島上的原住民講南島語系,與臺灣達悟人語言近似。戰略位置重要,中國軍機繞臺經常經過巴士海峽,這裡也是颱風經常經過的地方。

巴坦群島,中國人最早發現、最早定居,現在卻歸菲律賓

巴坦群島位置

在明朝之際以及以前,中國是航海大國,千百年來一直活躍在東亞海域,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據史料記載,這組群島最早由中國人發現並開發,早在西班牙人來到菲律賓之前,中國人就定居在中國群島上了。但是後來,由於明清政府重陸輕海,對於近在咫尺的群島並未納入版圖。

甚至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三世,在早幾年中菲南海爭議最激烈的時候,也竟然以此為證據,說巴坦群島也是中國人首先發現的,但它是菲律賓領土,胡言亂語地反問:難道中國人首先發現、首先定居、首先開發的領土就一定是中國的領土嗎?所以南沙群島也不一定是中國的。當然他的理由是絕對不成立的。

但是我們也需要知道一下該群島的歷史,從中汲取有益的教訓。

巴坦群島,中國人最早發現、最早定居,現在卻歸菲律賓

美西戰爭

除了該群島是中國人發現並首先定居,至今仍然生活在那裡這個確切證據外,並沒有史料說明明朝和清朝在此行使主權。馬關條約也沒有提到這組島嶼。1565年,西班牙開始佔領菲律賓,1686年到達巴坦群島。日本侵佔臺灣後,曾與西班牙籤訂協議以巴士海峽為界,未具體說明該群島歸屬。

公元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後,菲律賓易手。雙方定義的“菲律賓領土”以北緯20度為限,並不包括北緯21度的巴坦島;以東經118度劃界,並不包括黃巖島。從這個意義上說,巴坦島地位未定。1900年美國佔領巴坦群島。

巴坦群島,中國人最早發現、最早定居,現在卻歸菲律賓

美西戰爭後《巴黎條約》規定的菲律賓領土北界

巴坦島其實是臺灣漁民傳統的漁場,1930年日本統治臺灣的時候,也規定臺灣漁民可以在巴坦島捕魚。臺灣當前的“護漁暫定執法線”,也是以北緯20度為界的。1945年中國接收臺灣之後,並沒有進一步派兵進入巴坦群島。

這個歷史教訓,說明了明朝、清朝時期的中國政府缺少足夠的海洋意識和法律意識;還有就是1945年臺灣迴歸之後,蔣介石因為忙於內戰,所以疏於對於周邊島嶼的梳理,導致今天沒有擁有巴坦群島的主權。如果二戰晚期,蔣介石有美、蘇的佔領眼光,即使不是在全球佔據戰略要點,也要重視東亞的戰略要點,或許,歷史就不會留下太多遺憾了。

TAG: 巴坦群島菲律賓臺灣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