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的三大傑作,一部《最後的晚餐》,一部《蒙娜麗莎》

如果說,

基爾蘭達約是一位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的

總結者,那麼他最出色的弟子——米開朗基羅,則即將開啟另一個全新的藝術時代。當達芬奇服務於米蘭宮廷之際,這位13歲的少年進入了美第奇宮,

他不僅有機會接觸大量的藝術品,也有機會受到當時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才華橫溢詩人們的薰陶。這些都為他日後成為一代大師、一位達芬奇的競爭對手提供的必要條件。

《最後的晚餐》與前文提到過的《安吉里之戰》(原作已經消失)和《蒙娜麗莎》,被公認是達芬奇一生的三大傑作。可以說正是由這幾幅畫作開始,才形成了西方真正意義的古典主義風格,成為此後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們頂禮膜拜的範本。

我們已經瞭解達芬奇在《最後的晚餐》中,相比此前畫家們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在引入科學透視法技術後,在不犧牲正確的素描關係上,解決了畫中的構圖以及人物與環境、故事情節的協調問題,讓人物在層次分明的立體空間中不再刻板和生硬;

同時,自達芬奇開始,開啟了用人物不同的表情、動作、著裝來刻畫人物身份與心理活動,就像詩人們塑造其筆下的人物那樣。

米開朗基羅的三大傑作,一部《最後的晚餐》,一部《蒙娜麗莎》

插圖:米開朗基羅老師基爾蘭達約筆下90年代的少女形象

1500-07年,達芬奇離開米蘭四處輾轉,期間曾一度重返佛羅倫薩。正是在他的故鄉,創作了另外兩幅代表作——《蒙娜麗莎》和《安吉里之戰》(未最終完成),在介紹另兩幅重要作品前,我們先來看看進入16世紀前後的米蘭與佛羅倫薩發生哪些重大變化,讓這位藝術家不得不“身世浮沉雨打萍”。

就整個義大利來說,在當時歐洲人心中是一個經濟發達、文化昌盛之地,但在政治上卻一盤散沙,在軍事上也不強勢。佛羅倫薩、米蘭、威尼斯、教皇國、那不勒斯這五個最重要的國家憑藉各種外交關係維持著勢力均衡。

米開朗基羅的三大傑作,一部《最後的晚餐》,一部《蒙娜麗莎》

1494年 義大利各國示意圖

然而到了1492年,佛羅倫薩僭主美第奇家族的洛倫佐去世後,這種均勢被打破。而米蘭公爵盧多維科,因為與那不勒斯的矛盾,將法王查理八世這匹狼招惹進了義大利,更是讓這兒變成了一鍋粥。

這個背景對於熟悉歐洲歷史的西方公眾來說,一定不會陌生。而對於中國讀者來說,

這正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們創作的背景,這個背景有兩個大致的輪廓:

其一就是日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中心城市,逐漸由佛羅倫薩南遷至羅馬;其二是透過長達60多年的“義大利戰爭”,為法國帶去了文藝復興的火種,為巴黎此後成為歐洲的藝術中心奠定了基礎。

正因此,我們有必要花上這麼一節,來追述下當達芬奇在米蘭開始創作《最後的晚餐》一直到《蒙娜麗薩》和《安吉里之戰》這段跨越兩個世紀之間,所發生的義大利往事。

壹 第一所藝術院校與少年米開朗基羅

1482年達·芬奇離開故土,前往米蘭投靠盧多維科·斯福爾扎後,在美第奇家族洛倫佐統治下的佛羅倫薩,繼續扮演著整個歐洲文藝中心的角色。

他於1488年建立了歐洲第一所藝術院校——美第奇學院(一些資料介紹說這是世界上第一所藝術院校,這類說法並不準確,因為我國在此前幾個世紀早就設立有畫院,最為有名的要數宋徽宗在12世紀初所創辦的翰林書畫院)。

洛倫佐僱傭了多納泰羅的學生貝托爾多·迪·喬瓦尼(Bertoldo di Giovanni)擔任校長,他將自己所藏的數量龐多的畫作與雕塑拿出來,讓學生們觀摩、學習。他也資助這些學生,為他們發放數目不等的薪水。據此後藝術史家瓦薩里的說法,洛倫佐的學校位於聖馬可廣場附近的一個花園,曾經屬於一座教堂,但在當時的文獻中對此並無準確記載。

這段時間——也就是達·芬奇開始為盧多維科美麗的情人加萊拉尼繪製那幅《抱銀鼠的女子》之際——在佛洛倫薩,另一位傑出的少年已經開始展露才華。

這位天才這時還僅有13歲,他進入了佛羅倫薩一位名叫多梅尼科·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基爾蘭達約比波提切利小4歲,與洛倫佐同齡,在當時享有盛名。基爾蘭達約善於汲取前人的精華,博取眾家之長,他的繪畫成就體現在對色彩的出色運用與以及對人物性格的生動刻畫,其畫作中的色彩與色調都堪稱一流。

如今巴黎的盧浮宮收藏有他最為知名的一幅畫作——《老人與孫子》,這是一幅完成於1490年的木板油畫。

米開朗基羅的三大傑作,一部《最後的晚餐》,一部《蒙娜麗莎》

基爾蘭達約 《老人和他的孫子》1490年

這幅色彩鮮豔的世俗畫作,描繪了爺孫倆相擁的溫馨畫面,畫作中的老人為佛羅倫薩的一位貴族,他長著一隻獅子頭樣式的奇怪鼻子,被考證是患有一種肥大性酒渣鼻病症,這隻病變的鼻子讓整幅畫面充斥著壓抑的古怪氣氛,與小孩稚嫩的面容形成鮮明的對比。

與這幅讓人印象深刻的肖像畫相比,基爾蘭達約還留下過一幅《最後的晚餐》,這幅畫作完成於1476年,遵循了當時對這一題材的程式化處理。大家可以對比下前文介紹過的達·芬奇20年後的那幅傑作,就能更好地理解達·芬奇所作出的偉大創新與美妙之處。

米開朗基羅的三大傑作,一部《最後的晚餐》,一部《蒙娜麗莎》

基爾蘭達約《最後的晚餐》1476年

米開朗基羅的三大傑作,一部《最後的晚餐》,一部《蒙娜麗莎》

達芬奇在1495年左右為《最後的晚餐所作的素描稿》

當洛倫佐讓基爾蘭達約為他新開辦的美第奇學院推薦一些有天賦的孩子時,基爾蘭達約在他推薦名單中寫下了這位少年的名字: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年)與洛倫佐的初次邂逅,就吸引了這位貴人的關注。瓦薩里記錄了這個典故:

少年米開朗基羅練習雕塑一尊畜牧之神法翁的半身像時,被路過洛倫佐看到,他向少年建議:一位老人不會是滿口整齊的牙齒。米開朗基羅於是便挫掉了法翁嘴裡的幾顆牙,讓他看上去顯得蒼老。此後,米開朗基羅便得到洛倫佐的賞識,他被邀請入美第奇宮,並付給他充足的薪水。

在美第奇宮中,米開朗基羅獲得了大量的學習與創作的機會,他不僅有機會接觸大量的藝術品,也有機會受到當時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才華橫溢詩人們的薰陶。這些都為他日後成為一代大師、一位達芬奇的競爭對手提供的必要條件。

如果說,

基爾蘭達約是一位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的

總結者,那麼他最出色的弟子——米開朗基羅,則即將開啟另一個全新的藝術時代。

貳 豪華者洛倫佐·德·美第奇之死

從1492年年初開始,43歲的洛倫佐與他父親——那位有著“痛風者”綽號的皮耶羅一世·德·美第奇一樣——飽受痛風的折磨,此時他已經不能走路,無法繼續正常的工作。

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派來了一位醫生,與洛倫佐的私人醫生一起為他開了一些不靠譜的方子,這些藥方包括將珍珠和寶石研磨後的混合藥劑。

可以想見,這當然無法阻止他的病情繼續惡化。4月8日,美第奇家族第三代教父——偉大的洛倫佐離開了人世。

他的遺體被帶回到聖·洛倫佐教堂——這個美第奇家族的禮拜堂內,葬在老聖器收藏室中他弟弟朱利亞諾身邊。收藏他們遺骸的老聖器室,是在半個世紀前由布魯內萊斯基所設計建造,這座教堂中還有多納泰羅設計的佈道臺。

米開朗基羅的三大傑作,一部《最後的晚餐》,一部《蒙娜麗莎》

照片:由布魯內萊斯基設計的老聖器室 1418-28年

數年之後,受過他資助的米開朗基羅,將在這座禮拜堂設計新聖器室(1510年),並在這裡留下數尊偉大的雕塑傑作。

洛倫佐離世時,出生於佛羅倫薩的歷史學家馬基雅維裡,此時剛20出頭。在他日後所撰寫的《佛羅倫薩史》中毫不吝嗇地給了洛倫佐一長段讚美之辭:

“……在佛羅倫薩,甚至在全義大利,從沒有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像他這樣出名,也還沒有一個人的去世引起這樣普遍的哀痛……”

若是不計較他的個人品德以及在政治、經濟方面的瑕疵、軍事上的軟弱,單就對藝術的推動和資助而言,洛倫佐的確配得上“偉大的洛倫佐”這個稱謂。可以說,正是洛倫佐將義大利文藝復興推向了一個高潮,而他的離世,也代表著佛羅倫薩作為義大利文藝中心的地位逐漸消退。

洛倫佐去世後,他的兒子皮耶羅二世·德·美第奇(1472——1503年)繼任為佛羅倫薩的僭主,但他並沒有維繫這個家族政權多少時日。

2年後,法王查理八世帶兵進入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遭到驅逐。

當他們再度恢復對這個城市的統治,需要再等16年。

叄 達芬奇贊助人引狼入室

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帶兵進入佛羅倫薩,暫時結束了美第奇家族對佛羅倫薩的僭主統治。

而這一切的導火索,則要追溯到那位為達芬奇提供優厚報酬的資助者、洛倫佐的盟友——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

要講清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需要先將視線放得更為長遠一些。接著此前第三十九篇文章《褪去中世紀神學外衣之前:北方文藝復興的奠基者及歐洲的新格局》所提及的話題,來看看此時仍在與英國進行百年戰爭法蘭西,為什麼心血來潮,想起來要越過阿爾卑斯山來義大利逛一圈?

從此前半個世紀,英法之間的戰爭逐漸進入尾聲。1453年,法國收復了除加萊港之外英王在大陸上的全部領地,經過長時間的戰爭,英、法兩國人民的民族意識也就此覺醒,王權也得到集中,開始集中精力搞建設。

到了法蘭西瓦盧瓦王朝第七位國王查理八世(法語:Charles VIII l‘Affable,1470—1498年)親政後,從他前兩任國王(也包括從他攝政的姐姐安妮)手中繼承了大筆的財富,這些財富的獲取來自於對礦產資源的壟斷、徵收人頭稅等等橫徵暴斂的手段。

財大氣粗的查理八世,由此對“詩”和“遠方”產生了興趣。

給予查理八世的理想插上翅膀的是來自盧多維科的一封信。

正是因為盧多維科的引狼入室,讓義大利陷入了長達60多年的“義大利戰爭”,這場戰爭又稱作“哈布斯堡-瓦盧瓦戰爭”,但這決不僅僅牽扯到上述兩個家族,義大利大部分城邦、法蘭西、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帝國、英格蘭王國、奧斯曼帝國都參與了這場超過半個世紀的歐洲爭霸賽。

米開朗基羅的三大傑作,一部《最後的晚餐》,一部《蒙娜麗莎》

插圖:達芬奇留下的女子素描稿

米開朗基羅的三大傑作,一部《最後的晚餐》,一部《蒙娜麗莎》

插圖:達芬奇留下的手稿

而這場戰爭開始之際,我們的藝術家達芬奇,正在米蘭聖瑪麗亞感恩堂(Santa Maria della Grazie)餐廳的牆壁上,創作那幅《最後的晚餐》。

這場戰爭的開端以及對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且聽下回分解。

————————————————

歡迎您關注以下我的影片號,獲得有關藝術的更多資訊:

TAG: 洛倫佐達芬奇佛羅倫薩美第奇米開朗基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