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江南士大夫組織的政治集團復社:江南士大夫組織的政治集團

明末江南士大夫組織的政治集團復社:江南士大夫組織的政治集團

“復社”是明末江南士大夫組織的政治集團。明神宗後期,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在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大起義的壓力和清軍進攻的威脅下,一部分江南士大夫繼東林黨而起,組織團體,主張改良政治,謀求挽救明王朝的統治。文社便是這一時期的組織形式。

明季的文社團體首家當推太倉人張溥、張採天啟四年(1624年)創辦的“應社”。其次是吳江的吳䎖、吳允夏、沈應瑞等人在崇禎元年(1628年)肇辦的“復社”。在此前後,江南一帶各種名號的文社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如江北的南社和匡社,中州的端社,松江的幾社,萊陽的邑社,浙東的超社,浙西的莊社和聞社,黃州的質社,江西的則社,歷亭的席社,昆陽的雲簪社,吳門的羽社,武林的讀書社,山左的朋大社等。

崇禎二年(1629年),張溥、張採在吳江縣舉行尹山大會,“名彥畢至……遠自楚之蘄、黃,豫之梁、宋,上江之宣城、寧國,浙東之山陰、四明,輪蹄日至。比年而後,秦、晉、閩、廣間多有以文郵致者”(《復社紀略》)。會後,二張聯合吳䎖及吳縣楊延樞、蘇州顧夢麟等人,合併江南十多家文社,以“興復古學”為號召,立規條,定程課,申盟約,成立統一組織,稱為“復社”。崇禎三年庚午鄉試,各地諸生雲集南京,復社舉行成立後的第一次大會——金陵大會。崇禎六年春,又在蘇州虎丘舉行第二次大會,“山左、江右、晉、楚、閩、浙以舟車至者千餘人”(《復社紀略》),聲勢浩大,震動海內。前後入社人數多達2200餘人。

文社初期,一般是二三朋好,志趣相投,以文會友,聚會清談,而四方好名之士奔走響應。後來漸至談兵說劍,議論朝政,指斥時弊,又以節義相尚,“同方合志,秉正嫉邪,振頹俗而扇芳風”(《復社姓氏傳略》吳廷琛敘),慷慨激昂、理直氣壯地參與政治,成為當時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弘光年間(1644—1645年),復社因抨擊時政,遭受南明小朝廷權臣馬士英、阮大鋮的打擊。清軍南下,復社核心人物吳應箕、陳子龍等一批人參加抗清。清順治九年(1652年),復社被清政府取締。

泉州素稱海濱鄒魯,歷來為東南文教名邦,“詩書弦誦之風,達於七邑”(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之二十“風俗”)。泉州讀書人平時注重自身修行,意氣交尚,道義相先,氣節為重,與復社倡導的興復古學,秉正嫉邪,同方合志,改良政治共鳴同識,一拍即合。因此,當張溥、張採等人在江南結社講學之時,泉州即有一批讀書人熱烈響應,積極參與復社的學術、政治活動。

據復社發起人之一吳䎖手編的《復社姓氏錄》(即復社人物花名冊)記載,泉州府籍加入復社的有43人,約佔在冊人數(2240人)百分之二,佔福建籍入社人數(173人)四分之一。其曾侄孫吳山嘉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輯著的《復社姓氏傳略》,因資料所限,有關泉州府籍人物事蹟大都過於粗略,且間有錯訛。今據清乾隆《泉州府志》(以下簡稱“府志”)及其他資料予以補正,一一簡介如下:

王之驥,字德卿,南安四都崇安里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曾祖父王良柱,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進士,官工部郎中,伯父王繼曾,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累官太僕寺卿。之驥於萬曆四十三年領鄉薦,由晉江縣學中式,歷官戶部郎中。崇禎三年(1630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林志遠,字致予,號陶庵,同安人。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鄉試中舉,時年26歲。九上公車,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始成進士。授工部主事。假歸,值甲申之變,遂奉母隱居安溪仙峰嶺。同年去世,年72歲。志遠平生力學,知識淵博,人稱“陶庵先生”。著有《歷代史白》。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王龍震,字長甫,號起一,南安人,徙居晉江。天啟元年(1621年)由府學領鄉薦,崇禎元年(1628)成進士。初授吉水知縣,以政績顯著擢升雲南道御史,後轉處州僉事,再遷浙江糧儲道,轉廣東惠州按察副使。為官清介,部屬莫敢幹以私。以老致仕歸。年70卒。著有《視滷疏草》一卷,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範方,字介卿,同安人,後遷長泰。天啟元年鄉試第一。性格耿介,聯絡同志組建文社,對志趣不同者堅決拒絕;但與黃道周、盧若騰、沈佺期等人卻志同道臺,彼此間以氣節相尚。上京赴試不第,耳聞目睹權宦魏忠賢亂政,回鄉後閉門讀書,不思仕進。崇禎初,魏黨伏法,又復北上,但連考三次都未考上。經黃道周推薦入國子監為助教。歷遷戶部員外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佔領北京。範方在戰亂中被殺。一生著作甚多,如《歷代史評》、《秘書七種》等,因時亂蕩析無存,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池顯方,字直夫,號玉屏,同安人。太常少卿池浴德之子。天啟四年(1624年)由應天府中式舉人。好禪學,工詩文,著有《晃巖集》、《南參集》、《玉屏集》、《澹遠詩集》、《李杜詩選》。吏部郎中晉江林胤昌稱其詩:“韻高白雪,卓乎不可一世”。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黃起雒,字應禧,號子華,晉江人,入莆田籍。天啟四年舉人。性恬淡,以詩畫名。著有《密庵集》。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邱金聲,字懋思,晉江人。天啟四年由府學鄉試中式。官戶部主事。著有《草菴詩文集》行世。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陳洪謐,字龍甫,號默庵,晉江人。天啟七年舉人,崇禎四年進士。初授南京戶部主事,遷員外郎,擢蘇州知府。在蘇州連任九年,體察民情,多有善政,事載府志“列傳”。崇禎十六年升登萊道按察副使,旋擢太僕寺少卿。唐王時授兵部左侍郎,復改禮部。隆武元年(1645年),與蔣德璟、黃景昉、黃道周同召拜文淵閣大學士。不久,以母老乞歸。年69卒。洪謐學行夙優,以清廉著世。又工詩,有詩集行世。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盧洪聲,字元修,晉江人。天啟七年舉人。授詔安教諭,任內修葺明倫堂,編修縣誌,認真教學,成績顯著。升浮樑知縣。平生孝友力學。著述甚富。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陳夢說,惠安人。天啟七年舉人,歷官通城知縣。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張朝荃,晉江人。天啟七年舉人,歷官上高知縣。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莊鰲獻,字叔瞻,號任公,祖籍惠安,出生於晉江。崇禎三年由惠安學領鄉薦,翌年舉進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兵科給事中。同年冬上太平十二策,又上疏直論時政之弊、東廠之害,語氣直率激烈。疏入,謫浙江布政司照磨。遂辭歸。黃道周贈詩云:“當年稽首十二策,我遠不及莊任公”。福王時官復原職。未幾卒。著有《葵山文集》、《鏡亭詩集》。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郭煒,晉江人。瓊州知府郭良璞孫,太僕寺少卿郭如楚子。崇禎三年舉人,十六年會試原擬第一名,因正副主考意見分歧,爭執不休,遂致落第。唐王時為御史。清順治間(1644—1661年)官廣東高廉道按察副使,剛正清廉。不久病卒。著有《古今名媛詩選》、《梅花唱和詩》及文集行世。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楊期演,字則龍,晉江人。崇禎三年由府學中式舉人。同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唐朝誥,安溪興一里人。崇禎三年由順天府中式舉人。同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林應龍,永春人。崇禎三年鄉試中舉。同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曾璟,字小平,惠安人。崇禎三年舉人。讀書過目成通,日記數千言。學識淵博,名聞於時,尤長於詩,有唐人風格。工部侍郎何喬遠十分讚賞他的詩文,說:“螺陽後來文獻,當以小平為第一。”著有文集數十卷。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林維遷,晉江人。崇禎三年舉人。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査府志,晉江明天啟戶部尚書林學曾有子名林維造、林維逡,崇禎間以學曾蔭,一補知府,一補知縣。維遷是否為林學曾本家子侄,待考。

王士騏,字子驪,晉江人。崇禎三年由府學中式舉人。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周天達,晉江人。崇禎三年舉人。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吳之琦,宇元圭,號雪因,晉江人。崇禎六年舉人,十年登進士第。授青浦知縣,在任五年,多行惠政,事載府志“循績”。之琦善於藻鑑英才,所甄拔皆成名士。崇禎十五年升任禮部主事。青浦父老傾城攀轅挽留。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吳韓起,字宣伯,號青嶽,晉江人。崇禎九年舉人,十三年成進士。授當塗知縣,有惠政,擢禮部主事,卒於官。為文古雅清雋,海內傳誦。有《四書說》、《易經說》等書行世。崇禎三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時為諸生。

盧若騰,字閒之,號牧洲,同安浯洲(今金門縣)人。崇禎九年舉人,十三年進士。因殿試當面圓滿回答明毅宗提出的問題,破格任命為兵部主事。時閣臣楊嗣昌督師湖廣,經常請和尚做道場,祈禱佛祖保佑。若騰上疏參劾楊嗣昌昏庸無能,“不能討賊,只圖佞佛”。毅宗以若騰新進小臣隨便議論首輔大臣,嚴旨切責,降為寧波巡海道僉事。但社會輿論對若騰敢摸老虎屁股的精神十分讚賞,給予很高評價。又疏糾權宦田興國假公濟私、違法亂紀的罪行。若騰居官潔己惠民,秉公依法,事載府志“列傳”。歷遷鳳陽巡撫,崇禎十七年明亡後,與進土沈佺期、許吉燝(榜姓翁)等隱居臺灣,至死不肯臣服清王朝。卒年66歲。所著有《方與圖考》、《浯洲節烈傳》、《學字》及《留庵文集》、《留庵詩集》等。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時為諸生。

曾異撰,字弗人,號肺子,晉江塘市人,中年移居侯官(今福州市)。父為諸生,早卒。異撰為遺腹子,事母至孝。年三十尚未為諸生。徙居侯官後,入候官縣學,崇禎十二年中舉,時年49。崇禎十六年上京赴試,回福州後病逝。異撰性格獨特,平時很少與人往來,其治學留心經世,為詩有奇氣。所著《紡授堂詩文集》膾炙海內,復社同人、寧化李世熊為之作序。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時為諸生。

蘇文昌,字龍華,號何蘇,晉江人。戶、刑二部尚書蘇茂相長子,崇禎十五年由順天府中式舉人。甲申後絕意進取,偽裝瘋癲,在江淮一帶流浪十餘年。回晉江後,棲身寺廟,詠詩作偈,飄然世外。卒年76歲。有詩文集。娶解元、廣東布政使潘洙之女為妻。潘氏字燕卿,號冰壺,泉州明代著名才女,著有《玉蘭館詩草》行世。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時為諸生。

楊明琅(《復社姓氏錄》作林明琅,誤),字爾圭,晉江人。崇禎十五年由府學鄉試中式,翌年連捷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甲申後事跡不詳。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時為諸生。

陳鍾琠,字石文,號密庵,晉江人。博學多才,善詩歌古文詞,精通琴藝、騎射、書法,對律歷、河漕、鹽莢、兵電等有專門研究,尤其潛心鑽研經學。為諸生時,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時運不濟,屢困棘闈。崇禎間由府學拔貢,學使葛寅亮對他十分賞識。後鍾琠遊學浙中,寄寓葛家,不幸病卒,葛寅亮為其治喪,並派人護送靈柩回泉州。鍾琠著作有《密庵初集》、《定山集》、《霞圃集》、《紫塔集》。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黃俊拔,字造夫。縣貫不詳。泉州府學諸生。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林鼎照,縣貫不詳。泉州府學諸生。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徐灃,字雨海。縣貫不詳,泉州府學諸生。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黃元高,字稚谷。縣貫不詳。泉州府學諸生。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黃景曄,字可發,晉江人。縣學諸生。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査府志,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文淵閣大學士黃景昉之兄黃景明,字可文,號澹叟,崇禎六年舉人,七年進士,與景曄縣貫同、年代同,字及號的世系昭穆同,疑即黃景明、黃景昉的本家兄弟或同宗兄弟。

周廷鐄,字元暉。晉江人。縣學諸生。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査府志,天啟五年(1625年)晉江進士、吏部郎中周廷鑨,字元立,與廷鐄縣貫、年代、字號世系昭穆同,似應為本家兄弟或同宗兄弟。另,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晉江舉人周廷鍈,據名下夾註為周良寅(隆慶五年(1571年)進士,累官浙江參政,周廷鑨父)侄,系周廷鑨從兄弟。

劉華,字不注,惠安人。縣學諸生。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劉藿,字非藜,惠安人。縣學諸生。崇禎三年參加金陵大會入社。

葉後詔,同安人。縣學諸生。在學成績優異,屢試皆獲第一。崇禎十七年應歲貢,抵京時城為李自成佔領,未廷試而歸。明亡後以詩酒自娛。著有《五經講章》等書行世。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黃景昭,字可中,晉江人。縣學諸生。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査府志,與黃景曄似應為黃景明、黃景昉本家兄弟或同宗兄弟。

葉奇,字無奇,晉江人。縣學諸生。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謝敬,字孺時,晉江人。縣學諸生。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莊延獻,字叔鼎。晉江人。縣學諸生。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據其名

字,疑為莊整獻本家兄弟或同宗兄弟。

謝廷鏘,字耽韻,晉江人。縣學諸生。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査府志,天啟四年同縣有舉人謝廷燻,由府學中式,疑為本家兄弟或同宗兄弟。

陳夢巖,惠安人。縣學諸生。崇禎六年參加虎丘大會入社。

以上收錄泉州府籍參加復社的人物43人,其中崇禎三年第一批入社26人,崇禎六年第二批入社17人。據《復社姓氏傳略》“例言”宣告:“與於社者,猶未盡於此錄”。泉州復社人物是否遺漏,不得而知,有待將來繼續查考。

另,因府志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斯時對明季復社的人與事尚諱莫如深。泉州復社人物,府志為之立傳15人,其中除範方傳中隱約透露有關“文社”的片言隻語外,其他傳文則一律迴避。直至乾隆四十一年《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一書頒行後,復社一些人物方重見天日。然而,更多的復社人物的事蹟卻因時間流逝而被湮沒了。惜哉!

(1994年)

本文選自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叢書《楊清江文史類稿》

N E W   A R R I V A L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

新 書 推 薦

明末江南士大夫組織的政治集團復社:江南士大夫組織的政治集團

明末江南士大夫組織的政治集團復社:江南士大夫組織的政治集團

《泉城》是距今百年左右的三本有關泉州的英文書籍的漢譯本叢書,一共三冊,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出版。

《刺桐雙塔》(古斯塔夫·埃克、保羅·戴密微 著 /林雱 姚鳴琪 譯)是一部至今還無人企及的研究泉州東西塔宗教文化、建築、藝術的學術專著。《泉水之城》(安妮·鄧肯 著/ 周若蘅 譯)、《中國傳奇》(坎貝爾·布朗 著/ 顏瑋珏 顏瑛瑛 譯)則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流融合中逗留過泉州的兩位文化先行者的經歷與觀察記錄。百年回望,還值得今人深長思之。

研究文化,尤其是如泉州這樣作為中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的多元文化,很需要有開闊的國際視野。文化總是在人類大空間的聚合運動中積累和發展。水平傳播不變論說很難解釋世界上雙文化衝突、並存、融合的歷史現象。唯其如此,國人在尋找和翻檢塵封已久的文化載籍時,不憚於認識思維上差異的鴻溝而敢於跨越且堅守我們民族文化的主流意識。因此,相信透過這三本書,我們可以充滿自信地穿越歷史的風雲,看到一個城市、一個時代的過去,看到它進步的必然--有憂鬱的鄉愁,也有永遠不泯的家國情懷。

明末江南士大夫組織的政治集團復社:江南士大夫組織的政治集團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得版權

TAG: 入社崇禎復社大會晉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