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西西《欽天監》(活字文化&廣西師大出版社):

香港作家西西的新書,跟《哨鹿》類似,仍然把故事背景放在清代,以供職於清廷欽天監的一位普通官僚作為中心人物,藉助於一群身處政治漩渦中心的普通人的命運變遷,來展現時代政治風雲的變幻無常。字裡行間,仍然有從個體生命體驗的角度,敘寫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西西對於細節描寫的細緻入微、對於人之於生命主體的溫情與尊重,以及對於個人命運與大歷史變遷之間複雜張力的隱忍敘寫,都讓人無比動容、回味無窮。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印)泰戈爾《吉檀迦利》(果麥文化&雲南人民出版社):

清爽的編排、精美的繪圖、小巧而用心的英文原文設計——果麥文化為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代表作精心設計打磨的這個全新版本,值得細讀與珍藏;而本書所屬的“果麥經典”系列,從選書、翻譯、編排到整體設計,都體現出這家以大眾流行文藝起家的民營出版機構把握最新大勢的出版雄心,值得關注。就泰戈爾的文字而言,其既立足於孟加拉(印度)本土文化,又洞悉以英語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閱讀與傳播特點,本著極簡主義的原則,歌頌自然、真誠、友愛等人類生活中的本原事物,其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自然是名至實歸。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法)付東《賈樟柯的世界》(理想國&廣西師大出版社):

世界頂級電影類媒體——法國《電影手冊》主編付東編寫的一部關於賈樟柯導演及其電影作品的研究專著,主要由賈樟柯導演及其主要團隊成員的訪談、賈樟柯的代表性自述文字和付東關於賈樟柯主要電影作品的評論文字組成。其中,自述本來就是一手文獻;而訪談一方面具有一手文獻的性質,另一方面又充分體現付東的問題意識和把控能力;而那些短小而精彩的影評,則堪稱媒體影評的範文性作品,一方面分析到位而一針見血,另一方面也在規避學術的八股化表達的同時,做到了表達精煉與流暢。就整體書來看,付東對於賈樟柯導演電影作品獨特而深入的理解,對於世界範圍內獨立電影藝術電影的豐富積累,以及清晰地將電影表達跟導演個人生命體驗和所處時代變遷勾連的能力,都是極其出色的。本書也理應成為關於賈樟柯導演研究的一部必讀文獻。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周思成《隳三都》(漢唐陽光&山西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周思成老師關於蒙古與金朝戰爭史的精彩歷史文學作品。本書採取司馬遷《史記》與史景遷系列作品的寫法,在廣泛蒐集史料和嚴格進行史實考證的基礎上,以流暢而生動的文學式筆法,為讀者還原這段往往被當今教科書、媒體、學術研究和讀者所共同忽略或遮蔽的歷史。在敘寫過程中,一方面注重戰爭過程與場景的精準還原,另一方面致力於呈現戰火籠罩下的各色人等的生命狀態,將紀傳體的史家傳統跟社會文化生活史的新史學思潮完美交融,實在值得稱道與推薦。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加)雷恩《雷恩詩選》(華東師大出版社):

加拿大素人詩人雷恩的詩歌精選集。雷恩的詩作,沒有任何遣詞造句上的刻意雕琢與浮華修辭,一字一句,均源自自己的日常生活體驗。在詩作中大量出現的,是被作者視為平等生命個體的普通人、動物與自然景象。這樣質樸、自然而具有一種蠻荒力量的作品,一方面直指北美大地上的移民開拓傳統,另一方面又跟其文化母體的歐洲大陸的歷史、文學與民俗時刻呼應。加上出版社素雅而至簡的裝幀與編排設計,的確是一部值得反覆細讀與珍藏的詩歌類好書,必須推薦。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王曉明《無法直面的人生》(三聯書店):

知名文化研究學者王曉明老師2002年推出的一部關於魯迅的思想傳記的修訂再版。魯迅研究在海內外、尤其在國內,長期堪稱顯學,錢理群、汪暉、竹內好、李歐梵等頂級學者,都是以魯迅研究成名,並以此通向更為廣闊的學術世界。跟這些學者的魯迅研究作品相比,王曉明這本篇幅不長的小書,至少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優點)——一是言簡意賅,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選擇魯迅心路歷程中的幾個關鍵節點展開論述,由點及面,功力老到。二是問題意識清晰,聚焦於魯迅心理與思想的諸多矛盾與張力,探究這位偉大人物的心靈特點,及其與家族、社會和所處時代的關聯。三是思想維度突出,圍繞魯迅的思想歷程集中分析論述,而這種論述,又不同於西方客體化的精神分析方法,而是始終以作者個人感同身受的方式,跟魯迅的心靈隔空對話,在歷史語境裡理解魯迅困境。必須推薦。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馬來)張建德《王家衛的電影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部難得的對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作品展開系統梳理、評論與研究的佳作,在個人看來,優點至少有三——一是體系完備,按時間序列,一一梳理了王家衛的全部長片,甚至將其拍攝的廣告短片也納入研究範疇。二是表達清晰,充分注重公共化的學術表達,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既沒有理論與專有名詞氾濫的學術八股腔,又在流暢論述的同時,注重電影史的脈絡還原與電影理論的學理化分析。三是研究紮實,對於王家衛的生平與精神文化視域的瞭解,下了大的功夫,因而對其電影的解讀也相對準確而深刻。儘管相對而言,之於王家衛國際性維度的論述有餘、香港本土性維度的論述不足,之於電影文字細讀的深度有餘、之於文化研究層面的論述不足,之於電影本體的論述有餘、之於電影受眾等客體的論述不足,但仍然值得推薦。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美)馬克夢《天女臨凡》(後浪圖書·汗青堂&九州出版社):

美國學者馬克夢的一部聚焦從宋代到清代的后妃與宮廷生活的大眾學術作品,採取以時間為線、以人物小傳為載體的形式,一一進行梳理和講述。馬克夢的論述,看似有線性化的流水賬之嫌,實則有著極其清晰的兩條核心線索——一是歷代后妃的宮廷生活原貌,以及其在宮廷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作用,之於中國皇權政治的影響;二是歷代皇帝及其掌控的官僚集團,為限制后妃在皇權政治中的影響,所做出的種種制度性或臨時性的權力設計與相應舉措。這種皇帝、后妃與官僚集團之間的權力博弈,貫穿本書論述的內容始終,而作者還能跳出中國政治史,放眼全球的宮廷政治史模式,並開展相應比較分析。儘管近年來,各類或戲說、或穿越的宮鬥劇頗受追捧,但類似本書這樣對中國後宮政治展開嚴肅學術研究的佳作,仍屬罕見,值得關注。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苗懷明《風起紅樓》(鳳凰出版社):

南京大學文學院苗懷明老師關於《紅樓夢》研究的學術史梳理的一部隨筆合集的最新增訂版,其聚焦的《紅樓夢》研究,主要集中在從新文化運動到新中國成立後的俞平伯批判運動這長達四十年的時間段。苗老師的隨筆敘寫,一方面立足於一手史料的梳理、考證與還原,為讀者理清紅學研究中的眾多史實(其中部分內容已成熱點公案);另一方面則以紅學研究為載體,為讀者再現這四十年間的學術史、文化史、知識分子史與文人交往軼事。正基於此,本書無論之於《紅樓夢》的閱讀者、愛好者和研究者,還是之於中國現當代社會文化史的相關研究者與目標受眾來說,都是一部開卷有益的佳作,值得推薦。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周繁文《地中海城記》(廣西師大出版社):

一部以探尋古羅馬帝國的遺蹟為線索和由頭的城市考古隨筆合集。作者先後在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接受相關專業的系統訓練,兩大高校各自將考古學與人類學、民族學、文物研究、博物館學各相關學科交相融合的院系設定特點,再加上作者之於地中海一帶的實地考古經驗,賦予了本書極強的問題意識、多元的跨學科視角、生動的現場感記述與古今交匯的經驗化學術眼光。無論之於相關專業的研究者與學習者,還是之於有意赴地中海一帶進行深度文化旅行的知識讀者,本書都可謂大有裨益、值得參考。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鮑爾吉·原野《圖瓦大地》(上海文藝出版社):

知名蒙古族作家鮑爾吉•原野在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考察期間,寫下的隨筆合集。圖瓦是俄羅斯境內跟現代文明相對隔絕的一個小國,且跟蒙古族同宗同源。在這本小書裡,原野用質樸、真誠、直接的白描文字,為讀者講述他在圖瓦體驗的普通人與普通事。這些記述看似沒有歷史考證和文化溯源,但一字一句,無不在展現圖瓦純真、古樸、豪放的民族性格與文化特徵,恰應了“吃飯穿衣皆是學問”的中國古訓。而之於每日生活在忙碌、緊張與壓力中的現代社會讀者來說,本書裡直指生命本原與生活本質的動人記述,也能夠在他們熟悉而厭倦的此岸生活之外,提供一處值得嚮往與慰藉的精神彼岸。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日)安萬侶《古事記》(果麥文化&三秦出版社):

路金波執掌的果麥文化推出的重點叢書——“果麥經典”系列中的作品之一,堪稱日本歷史上最早的成型文史作品之一,兼具極高的史料價值和不俗的文學價值。閱讀本書,可以管窺日本歷史文化的起源,可以明悉日本天皇制的發端與起初面貌,也可以洞察日本文化的內生原發性及其與中國文化之間的互動和複雜淵源關係。果麥選取的譯本,出自中國文學造詣和日本歷史文化積累都極高的周作人先生,周先生的翻譯兼具西文的簡潔與中國古文的雅緻,往往簡單運用數字、動詞與名詞的對仗、對比與互文,就傳遞出韻律和諧、餘味無窮的語言魅力,非常值得仔細品味。對外國文學經典閱讀感興趣的書友,可以對“果麥經典”系列的整套作品,予以完整性關注。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楊明《黃河簡史》(廣西師大出版社·我思):

一部以中國歷史上的黃河治理為主要論述物件的科普類書籍時隔五年之後的再版。作者擁有河流動力學的專業背景和河流治理的實戰經驗,而這些相對專業的知識與實踐素養,能夠潛移默化地體現在黃河治理中一個個代表性人物的豐富故事中,真正做到以黃河改道為背景、以人物故事為線索、以相關專業知識為支撐,形成一部兼具人文性、歷史性、技術性與時間縱深度的好書。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再版,廣西師大出版社的團隊真正體現出把書作為整體性工藝作品來設計的匠人精神,充分運用小插圖、小貼士、背景提示、不同字型與內容有機對應等多種手段,讓原本就充實的書稿,富於立體感、可讀性與受眾導向。非常值得推薦。

西西《欽天監》:香港與香港人身份與文化認同困境的隱喻

樸婕《映像新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關於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製作的各部代表性電影作品的個案研究論文合集,融電影史研究、文化研究、政治文化史和社會文化史的研究視角於一體,將之於藝術本體的電影研究、之於史料的電影研究和之於視覺文化的電影研究等交織論述,其跨學科的學術視野、豐厚的理論厚度與不俗的學術想象力,都讓人印象深刻,值得細讀。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三月份讀過、最近三個月裡出版、並且個人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文學人文藝術類書籍,點評為蓑翁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訊號:wengonbooks

TAG: 電影文化論述果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