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精選】保護古墓葬,你知道哪些?《中國文化》2016年第3期

透過上期文章我們知道,我國的古遺址、古墓葬保護形勢嚴峻。九十年代以後,為徹底改變地下文物保護不力的被動局面,各地重新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措施,並因地制宜地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護方法和經驗。

新形勢下各地對保護地下文物建立的好方式

湖北荊州市為對付20世紀發生的盜掘楚墓的犯罪活動,建立健全了群眾保護組織並建立了保證群眾保護組織正常開展工作的制度。各村與古墓葬保護區的農戶簽訂無封土古墓葬保護責任書;對有封土的古墓葬則採取多戶聯防責任制,以每一農戶為主,其他就近農戶為輔,共同保護有封土的古墓;荊門市則建立了“三級責任、四級保護”責任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文物保護網路。“三級責任”就是強化縣(市)、鎮(鄉)兩級行政組織和村民委員會這種村民自治組織的文物保護責任。“四級保護”則是確立了各鄉(鎮)文化站、派出所、村治保主任和組長、農戶的保護職能。它是由鄉(鎮)長與各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與農村小組組長,組長又與農戶簽訂古墓保護責任狀。要求農戶們當好文物保護員、資訊員、情報員、聯絡員“四員”;當陽市健全了文物保護網路,落實責任制,狠抓三條線責任網路的落實。一是政府一條線,由分管文物工作的市長與鄉(鎮)行政一把手簽訂古墓葬保護責任書。鄉鎮長與各村組簽訂文物保護責任書;二是政府部門中的公安一條線,由公安局局長與鄉(鎮)派出所所長簽訂古墓葬保護責任書。派出所所長與村治保主任簽訂文物保護責任書;三是政府部門中文化一條線。由文化旅遊局局長與各鄉(鎮)文化旅遊站長簽訂古墓葬保護責任書。

【一週精選】保護古墓葬,你知道哪些?《中國文化》2016年第3期

課題組2001年5月在湖北當陽河蓉鎮

與範平寬保護員交談

河北的邯鄲市在1998年建立了專業與群眾相結合的文物保護網路,建立責任狀制度。首先是由縣政府與鄉鎮政府,鄉政府與村委會簽訂責任狀;其次是縣文化局與鄉鎮政府,鄉鎮政府與派出所簽訂責任狀。還有就是鄉鎮政府與村委會,村委會與文物保護員簽訂責任狀。同時建立完善了一支基層文物保護員隊伍。市政府在《關於加強我市文物保護員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對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要在就近的村確定1至2名文物保護員,正式頒發聘書,要求發給每個文保員每月不低於60元的報酬。全市共聘用文物保護員510餘名。

【一週精選】保護古墓葬,你知道哪些?《中國文化》2016年第3期

湖北當陽河蓉鎮範平寬保護員製作的警告牌

寧波市制定了《寧波市業餘文物保護員暫行管理辦法》,對業餘文保員的概念、條件、職責和義務、權利及其組織管理、獎勵等都作了明確的解釋和規定。要求全市各鄉、鎮、街道都必需建立文保小組。萬人以上的鄉、鎮、街道必需配備5名以上業餘文保員,萬人以下的配備2至3名,每個縣(市、區)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必需落實1名以上文保員進行常年性的監督管理,擁有文物保護單位(點)的每個行政村必需有1名文保員負責安全保衛工作。寧波市文物保護委員會印製了《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證》,進一步明確文物保護員的職責。這裡的文物保護員有幾大特點:一是業餘性。保護員既無編制,亦無經費,都是在本職工作之餘,履行文物保護職責,但他們有其明確的責任和崗位;其二是直接性和有效性。文保員分佈廣泛且來自基層,遇到情況反應快,行動迅速。在幾年的時間裡,寧波市逐步建立起縣(市、區)、鎮(鄉、街道)、村三級文物保護網路,文保員涉及公安、工商、海關、財稅、城建、規劃、旅遊、宗教等各個部門和各行各業。有些縣(市、區)建立了“三定一獎”制度,即定人保護、定點落實任務、定期檢查、年終評比獎勵。他們的活動對保護當地的文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週精選】保護古墓葬,你知道哪些?《中國文化》2016年第3期

2003年11月課題組在陝西西安渭城區白廟村

與文保協會李鳳蘭等座談

河南省十分重視農村三級文物保護網的建設。1998年以來,洛陽市文物局把田野文物保護作為文物保護工作的重點之一,並把加強業餘文物保護員隊伍建設當作確保田野文物安全的基礎工作來抓。下發了《關於加強業餘文物保護員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級政府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員隊伍建設,迅速建立、健全業餘和專業隊伍相結合的文物保護網路。簽訂文物保護責任書,實行目標管理並吸收責任心強、品德端正、身體健康的群眾加入保護組織;三門峽市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田野文物保護網路。根據地理情況,組成三個小組,經常下鄉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處理意見,指定專人解決,有效保證了田野文物的安全。

【一週精選】保護古墓葬,你知道哪些?《中國文化》2016年第3期

2003年11月課題組在陝西西安渭城區白廟村

與文保協會人員合影

陝西省禮泉縣地處關中平原腹地,是全省十八個文物重點縣區之一,共有古墓葬230餘座,各類文化遺址61處,散存石刻190餘件,保護任務十分繁重。八十年代以來,文物犯罪分子不斷盜掘、盜竊這裡的文物。同時當地工農業生產中炸山取石、磚窯取土等活動對田野文物安全也構成了一定威脅。多年來,為有效加強田野文物保護工作,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縣文物部門得出了一個結論,即只有依靠專業組織為骨幹,壯大發展業餘組織,並發展陵區群眾,才能形成群防群治的田野文物保護的強大網路,於是創造出了專業文保員、業餘文保員和廣大人民群眾三位一體的“三結合”式的保護方法。他們先後從博物館抽調了專業人員,深入田野文物所在村,採取“墓隨地走、地隨戶走、戶有專人”的辦法,逐點選定了業餘文物保護員,並以村為單位成立了文物保護員小組,壯大業餘文物保護員隊伍,並要求一名文物保護員發展本村5至10名群眾參與此項工作。以此為基礎,又把附近陵區劃成幾個區域,由專職文物保護員管理,形成專兼結合的管理格局。為了監督專職文保員的工作,他們實行了“一責五制一考核”,“一責”就是為每個專職文保員劃定一個區,並與之簽訂文物保護安全責任書,要求必需隨時掌握轄區文物點及業餘文保員的基本情況。“五制”就是建立巡查記錄制度,回館彙報制度,館領導定期抽查制度,重大線索報告制度,獎懲制度。“一考核”就是將平時的定期抽查結果與年終目標考核相結合。1997年以來,專業、業餘文保員和人民群眾,共報案42起,警方偵破8起,犯罪分子幾乎全部落入法網。“三結合”模式開展文保工作,有效地阻止了田野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確保了田野文物安全,該縣連續九年實現了田野文物安全無重大事故的良好局面,2003年12月,受到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表彰,授予全國文物先進縣稱號。

TAG: 文物保護文保保護文物業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