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孔子:做人做事,稍有不慎,便會過或者不及| 思享

“過猶不及”是《論語》裡的一個名言。

這裡所謂的“過”,不是“過錯”的過,而是“過分”的過。過分了就難免偏差。而“不及”是有些人懶得用心,對一個問題,想“大概就是這樣”,覺得“差不多了”就停下來,這就是“不及”的。不及是不夠標準,過則是超過了標準,兩者都是偏差。

【薦讀】孔子:做人做事,稍有不慎,便會過或者不及| 思享

孔子認為,超過了標準與不夠標準,兩樣都是毛病。做人做事,稍有不慎,便會“過”或者“不及”。做得恰到好處,符合中庸之道,才是對的。

有一則寓言,名叫《豪豬的哲學》,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寓言說:有一群豪豬,身上長滿了尖利的刺,在寒冷的冬天裡相聚在一起取暖。但靠得太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著身體;靠得太遠了,又感覺不到暖和。經過多次磨合後才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

【薦讀】孔子:做人做事,稍有不慎,便會過或者不及| 思享

所以與人相處,也要學學豪豬的哲學,要有個度。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態,也就是所謂“過猶不及”。

為什麼兩個人很親密也不是相處的最佳狀態呢?孔子的學生曾子對這個問題進行過闡述,他說,與人過分親暱就會相互輕視,過分莊重就沒有親切感,因此君子的親暱到足以快樂交往的程度就行,君子的莊重到足以成禮的程度就行。

曾子的解說非常精彩,待人處事,每個人都應該儘量把握好這個“度”。這是提升自我修養的需要,也是過好日子的需要,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薦讀】孔子:做人做事,稍有不慎,便會過或者不及| 思享

做人做事,要不冒進,也不退縮。不固執己見,也不隨波逐流。不朝三暮四,也不一條道走到黑。不患得患失,也不撞了南牆不回頭。既要有原則性,也要有靈活性。

總之,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學會一分為二,提倡謹言慎行,力求中庸之道,達到動態平衡。

TAG: 豪豬過分不及曾子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