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沈從文:我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你讀懂了嗎?

今天是正月十六,相愛的人可以一起看月圓的日子。

每個人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

如果能夠讀懂一個過去的故事和過去的人,

現在就可能使得我們更積極面對人生,

然後構建一個堅定的夢想。

說起沈從文,我們會想起那首甜言蜜語的情書:“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問世間,情為何物?

愛情,除了我愛你,還要有勇氣地說:“對不起。”

還有含淚沉思地說:“理解你。”

一、問世間、情為何物?

翻開《從文家書》,沈從文這樣對張兆和說:

“我有了你,我相信我這一生才會寫得出更好的文章!有了愛有了幸福,分給別人些愛與幸福,自然而然會寫得出好文章的。對於這些文章我不覺得驕傲,因為等於全是你的。沒有你,也就沒有這些文章了。”

【人生】沈從文:我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你讀懂了嗎?

由於種種原因,沈從文48歲的時候他停下了手中的筆,但是他的思考不斷,沈從文相信所有的情來自於愛與幸福,他要用一生探索愛與美鑄造的幸福。他說:“人老了就會迴歸到嬰兒的狀態。”在精神世界裡,生命走向盡頭,更像是迴歸母體的過程,蜷縮在羊水裡,感受人世間最初的幸福。

問世間,情為何物?首先要有遠大的夢想,才會喚醒這情。

沈從文從小喜歡水,他曾經在《從文自傳》開頭寫到“我的寫作與水的關係”。很巧的是:《水》也是沈從文妻子張兆和兄弟姐妹們籌辦的家庭刊物。他們喜歡水的性格,也喜歡沈從文這樣如水一樣的人。

“簷溜,小小的河流,汪洋萬頃的大海,莫不對於我有過極大的幫助,我學會用小小的腦子去思索一切,全虧得是水,我對於宇宙認知得深一點,也虧得是水。”——《從文自傳》

沈從文從自家屋簷下的水滴開始喜歡水,愛看山上的泉水形成了小小的河流,他經常順著源流走向它流進的辰河,這些水成了沈從文童年浪漫的美景,水是自由的,沈從文思想也是。沈從文偶然也會逃課去戲水,然後伸展手臂穿梭在集市裡。

沈從文14歲被母親送去預備軍學校,16歲隨著當地軍隊在湖南境內行動。軍隊之間運送物資和執行任務都需要用船,船就航行在這辰河彙集到的沱江裡,沈從文藉助江水瞭解著沿岸的水土人情,也親眼看到過軍隊拉殺無辜百姓後被染紅的江水。

沈從文出身“軍門之家”。祖父曾經當過貴州的提督,父親也是軍官。從小沈從文被灌輸著將軍夢,但是亂世無情,父親因為參與一項刺殺任務未成功被通緝,沈家自此家道中落。

在軍隊的生活中,沈從文看到軍人們閒時打麻將、賭錢,彼此之間爾虞我詐,沒有信任。輾轉幾次的軍隊生活,使得沈從文看明白這世道,“棄武從文”是他最終的決定。

在芷江縣當警察局稅務員的時候,沈從文就一頭扎進了文學的世界,他喜歡契科夫,想要用作家的雙眼看這世界,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瞭解人們隱藏的動機。此時,他也遇到了同樣愛好文學的馬澤淮,以及透過馬澤淮認識了他的姐姐馬澤惠。

這是沈從文第一次動情,然而這段戀情並不順利,最終以被騙1000塊賣房錢而告終,也相當於10來萬人民幣了。初戀以被騙的失敗告終,使得沈從文陷入了自責,他並未告知家人,獨自去了常德散心、發呆。這次,是水挽救了沈從文傷痛的靈魂,他每天看著人們裝船和流經遠方的水,心終於放下了,他寫信對母親說:“對不起。”

家人得知他並沒有放棄生活,小心而又仔細地回覆他:“已經做過了的錯事,沒有不可原恕的道理。你自己好好地做事,我們就放心了。”

第一次真心對不起的是家人,他說自己用錯了心,又選擇了逃避和沉默,這些讓母親擔心了,讓兄弟姐妹們害怕了。

沱江水在瀘州附近直接流入長江,長江是橫貫我國東西的水運大動脈,是我們國家的黃金水道,當時,強大的貨動量承載著長江沿邊人們的期望。望著家鄉的水,冷靜下來思考的沈從文第一次感受到了它的力量。他有了更遠大的夢想。

水靜下來的時候會變得清澈,如鏡面一般。老子曾經說過:“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其爭短長,水是向善的,純真、寧靜的美,人如水一樣就可以審美,看到美才能產生愛,安於卑下,像水一樣深沉,相親、真誠、包容一切。

沈從文認識到了自己需要待機而動,繼續學習和成長是十分必要的。想要用文字構建這世間的美好,就需要堅持成長,重鑄夢想。尋夢北京,沈從文住在儲存煤房間改造的公寓裡,他不畏飢餓與寒冷的侵襲,手握住一支筆寫了五年水邊的故事,再過五年,他的住處又由北京移動到了明朗華麗的海邊。

小小的水注定要流入萬頃的大海,大大的雨點,裝滿魚的河水,承載夢想的長江,它們足夠影響著沈從文這個孤獨的靈魂。幸虧這流動的水,幫助沈從文做著那種橫海揚帆的遠夢。

青島的海水在沈從文眼裡寬泛到了無邊無際,還放大了感情和希望,放大了他的人格,有些時候他走在海邊,思索已經隨著海水湧向的島嶼上,他似乎看到只有風浪作聲的石頭停留在那裡,向他敘述著千萬年這個星球的故事。

1934年沈從文完成了經典之作《邊城》,文學之光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這篇小說講述湘西邊境縣城茶峒與世隔絕的善與美,故事裡沒有壞人,卻因為那些偶然巧合的人際關係講述了悽美的愛情故事。

《邊城》在愛情裡埋伏的隱痛,這正是這部小說背後的真實。也埋藏了沈從文的情感脈絡。這篇小說正是後人看清他內心深處真摯情感的例證。

沈從文在現實世界中曾經銘記一段真實樸素的愛情,在《湘西散記·老伴》裡,他的同伴曾經看上一個絨線鋪的女孩,十幾年後,沈從文故地重遊,那個鋪子依舊,女孩也一如當年。恍然得知那女孩正是當年同伴的女兒。愛情,第一次讓沈從文感受到了神奇,偉大的傳承鑄就了《邊城》翠翠的純真、聰慧與獨一無二的真善美。

圓形的世界裡,有美好也會有醜陋。戰爭之下,農民和士兵首當其衝受到強大的生活壓力,他們的質樸、純真、善良被橫徵暴斂和俘獲人心的壞物質毒害。窮苦與懶惰爬上了他們的身體,一些人在不知命運的憂患中前進。沈從文曾經在20歲的時候去茶峒,他這樣描述被戰爭摧毀的茶峒:“開拔日微雨,約四里始過渡,聞杜鵑極悲哀。日翻上棉花坡,約高上二十五里,半路見路劫致死者數人。”

這段對比感受成為《邊城》愛情悲劇的引線。

《邊城》翠翠的名字本義是杜鵑的叫聲,在愛情的背後,是得不到幸福的哭泣。當年讀者所閱讀的《邊城》,是新奇的,因為它有與世隔絕的美;同時也是悲痛的,因為大家身處戰亂的年代,無時無刻不在悲痛、殘酷的現實中。

《邊城》的悲情也來自沈從文與張兆和婚前遊玩至青島嶗山北九水路上,他們見村中有死者家人“報廟”行列,一小女孩奉靈幡引路。沈從文看到正在哭泣的張兆和,才答應一定要以這個人物寫一篇文章。

幸福的碎片裡不全是美好,還有離去的悲傷。

《邊城》出版的那一年,沈從文離開了妻子回湘西老家看望病重的母親,依偎在母親的床邊的沈從文日漸消瘦,母親看著也很心疼,不想讓他揹負壓力,所以執意讓他回去。在給母親過了一個快樂的生日後,沈從文離開了家鄉,母親離世的時候沈從文雖然並未在她身邊,但是母親的真情卻活在小說裡,他的文集中關於母親的記錄就有上萬條,用各樣的故事寫著善良的母親,偉大的母愛。

沈從文所生長的地方,所見的人物,所聽到的聲音,所嗅到的氣味,真真實實讓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情感教育。

後來他遇到的愛人張兆和,張兆和就像陽光一樣照著沈從文的一切,讓孤獨、煩惱、痛苦都無處躲藏。

直到生命走到最後的時刻,沈從文決定不把自己完全隱藏起來,他對著張兆和說:“三姐,我對不起你”。這句話不光是對某件事而道歉,是沈從文對於愛情創口的“縫合”。

在沈從文口中,這三個字的分量遠遠不止於這些。沈從文對張兆和曾經陪伴自己度過的那飢餓寒苦的日子而道歉,為她真誠善良的付出獲得不到理解而道歉,以及不止一次的異地思念至流淚而道歉。這句話是沈從文一生的悔恨,它釋放出巨大的愛情願望,希望在人生最後的日子把生活過得圓滿、幸福。

二、“對不起”

一個男人因為愛情而犯過的錯,能用一生來彌補嗎?

彌留之際,上天給了沈從文勇氣,他用盡全身力氣對著張兆和說:“三姐,我對不起你。”

【人生】沈從文:我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你讀懂了嗎?

沈從文年長張兆和8歲,他稱張兆和“三姐”是隨張家弟弟們一起叫的。

1932年暑假,沈從文穿著朋友送他的長衫,手捧著精美的書籍去蘇州見張兆和。

沈從文低頭走在太陽下,在蘇州這個古色古香的九如巷的裡,他的影子拉著很長。此時,沈從文不止一次幻想著即將要與張兆和見面的場景,想著想著就笑了。然而第一次敲門後,他只見到了二姐張允和。

張允和曾經在《張家舊事》中回憶與沈從文離開張家的情景:“他沿著牆,在半條有太陽的街上走著,灰色長衫的影子在牆上移動。”

對於刻意“逃避”見面的張兆和來講,她就像孩子一樣與姐姐張允和辯解,最終還是羞答答地去沈從文下榻的公寓見他。

兩個人見面就像在表演崑曲一樣,言語典雅、行腔婉轉。冥冥之中,他們的心裡已經認可了彼此。

沈從文被邀請到張家做客,張家的弟弟們特別喜歡這個俊美書生,喜歡聽他講故事。在孩子們之間,沈從文彷彿回到了兒時的湘西,和圍坐在一起的夥伴們暢想美好的生活,聊天下神奇的事。

“三姐”這個叫法就是那個時候開始養成的習慣,這樣叫不僅親切,而且透露出張家的和諧生活氛圍與沈從文的天真、浪漫的心境。

謙讓的性格使得沈從文很快融入了張家,兩個人的愛情在1933年9月9日正式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而這句沈從文用一生來說“對不起”,究竟承載了多少故事和無奈呢?

這一切源於他內心無法消化的愛情壓抑。《從文家書》向我們展示了兩個人的豐富複雜情感。

“對不起”不僅包含一段故事,背後無奈又要從他與張兆和這段被幸福所淹沒的愛情開始說起。

沈從文用了足足4年時間追求張兆和,3年內寫了上百封情書。而他們情感開始階段並非是兩廂情願。沈從文單戀的3年,他是老師,她是學生。在他印象中,他是“頑固”地愛上這個的女學生,她一直沒有否認“愛”,只是沉默不回任何來信。

沈從文雖然在北京的求學生活中撰寫過愛情小說,還幫助過表兄寫過情書,但是他對於愛情還是缺少經驗的,因為他並不真實地瞭解過一個女孩子的內心世界。

猛烈的表白信一封一封落在了張兆和的朋友王華蓮手上,開始的2年時間裡張兆和沒有回覆過沈從文一封信。

沈從文甚至想過用生命來“威脅”回信,瘋狂的舉動引來張兆和的重視,只能透過校長鬍適來解圍,但是這件事胡適卻站在沈從文這邊。

快要抓狂的張兆和只有回到家裡向姐姐求助。張兆和當時甚至以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除了利用,沒有其他。幸虧家裡的二姐張允和及時與其溝通,告訴她自己對於愛情的感受,愛情是需要尋找到共同點的,而不是用沉默方式來拒絕。

一個完全不知道如何去愛的老師,遇到了一個對愛情懵懂的“大小姐”。打通他們愛情痛點的方法首先是冷靜,而後是建立彼此互通的價值觀。

沈從文也一改以往的愛情攻勢,他開始把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句子寫進信裡,信在青島的時候夾帶著沈從文用心挑選的貝殼、落葉等自然之物。這些信寄送到了蘇州九如巷張家,才開始慢慢地融化了張兆和的心。

在青島,沈從文剛開始收不到回信的時候也是是受困於愛情的,他無法找到關於愛情的美好,只有走到了海灘上,看著海才有些許感覺。就在此時,他也嘗試過學習去愛一個人,在一次看著玉蘭花時候,遇到了一位拉琴的女子,並開始琢磨著愛情這個東西。

後來多次相遇,又與這位女子一同在山頂看雲霧幾個小時。這些感受都在幫助沈從文找回愛情的美好。他並沒有繼續向這位女子表述真情,而是把這次“偶然”寫進了《水雲》和隱藏在詩中。

有了這些經歷,使得沈從文更勇敢去愛了,才會出現這段開頭的蘇州之行,最終確定了他與張兆和的婚姻。

而婚後的生活,他們十分幸福,彼此發現對方更具有魅力的一面。即使短暫的相離都要以書信聯絡著彼此的情感。

但是快樂、幸福的時間長了,人的不滿與壓抑都會隱藏起來。

真正要說“對不起”的故事起初源於令沈從文陶醉的一個女人,沈從文散文《水雲》中描述過的這次“偶然”相遇。對於沈從文來講,第一次相遇只不過是一個巧合,然而我們卻從對方的名字中看出來這個巧合“相遇”背後的故事。

這個女子筆名高青子,她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在那個年代寫文章快捷的出路需要有貴人相助並發表,所以高青子的名字也是特意設計過的。她寫過小說《紫》的主人公是“璇青”,這個名字加上高青子的組合就是沈從文常用筆名“璇若”。她想借助沈從文來幫助自己,所以打算吸引這個俊美男子。

這樣的猜測主要源於高青子創作小說《紫》的故事內容,這部小說講述八妹的哥哥與兩個女子之間的感情糾葛,還細緻描寫了這個男人訂婚不久,便發現了人生中的真愛。這些故事的人物可以在沈從文的生活中找到對應。

這些只是引子,真正讓沈從文醉心於高青子的是:他在高青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孤獨、壓抑人生的倒影。高青子有堅定學習的夢想,還用心說出了自己對於美與愛的追求感覺。

第二次見面僅相隔一個月,高青子這次打扮就像是從他的小說裡“活”在了現實中的人物,沈從文這次與她相見終生難忘記。高青子身著“綠地小黃花綢子夾衫,衣角袖口緣了一點紫。”

高青子的裝束是刻意模仿了沈從文小說《第四》裡的女主人公。並無時無刻向沈從文暗示著這些都代表一個女子想要邂逅並相愛的欲求。

一來一往的關係,沈從文雖然並不隱瞞,反而把這種“愛和驚訝”的情念感受記錄下來,後來編輯發表了一個心理故事《看虹錄》,其內容描寫一個男性孤身前往漂亮的婦人房間“談話”,其中出現了多次性暗示。

這樣的做法,沈從文認為是想要表現出一種自由情感釋放,但這些對自己和家人卻是無解的痛苦。

沈從文多次尋求朋友們幫忙尋找解決辦法,然而朋友們雖不贊成他這樣自由地去想,卻也只能勸導其節制而已。

而就在張兆和待產的日子裡,這個訊息傳入了她的耳中,此事使得張兆和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高青子用美麗和幻念吸引著沈從文,而這份“靈魂出軌”確實在不恰當的時間掀起了波瀾,沈從文與高青子的思想碰撞恰巧又是張兆和不願意提及的那些肉麻話。

這次他苦悶地找到林徽因哭訴。

林徽因看著沈從文像孩子一樣哭著說著自己的感情困擾,林徽因便開始從文學、人生方面開導他,她說沈從文這次犯的錯是:“他的詩人氣質造了他的反,使他對生活和其中的衝突茫然不知所措,可我又禁不住覺得好玩。他那天早晨竟是那麼迷人和討人喜歡!而我坐在那裡,又老又疲憊地跟他談,罵他,勸他,和他討論生活及其曲折,人類的天性、其動人之處和其中的悲劇、理想和現實!”

那次深談,林徽因勸他斬斷情絲,主要是停止想象,愛情需要的是真誠。沈從文太喜歡把自己認為美麗的事情幻想在某件事或者某個人身上。所以這次的傾訴給予沈從文勇氣找張兆和坦白。而一直受盡了委屈的張兆和並沒有能馬上理解沈從文的話,她生氣了,回到了蘇州。

高青子帶來影響恰巧是一縷美麗溫暖的線條,貼在了沈從文傷痛的陰影上。念念不忘使得沈從文淡化了對張兆和的包容,甚至留下剛剛產下長子的張兆和一個人留在北平,自己隻身前往昆明。就在昆明,他再次與高青子見了面,本應該節制的事情,又一次掀起了大波浪。

然而高青子這個美麗的“虹”只是照亮沈從文的一個弱點而已,生活中還有更多值得懷念與展望的美好。就如林徽因給沈從文的信中寫到:沒有情感的生活簡直是死。這裡的情感不光只在一處發光,沈從文慢慢地也開始懂得生活的意義,選擇與這種短暫的愉快徹底地決裂。

林徽因說:“要生活,沒有感情的生活簡直就是死!生活必須體驗豐富的情感,把自己變成豐富、寬大能優容能瞭解,能同情種種“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責自己,也不苛責旁人。”

感情的珍貴不能光在於無法忘記極端快樂和幸福。最愉快的事情是雙方在生活中都有了最透徹的瞭解。是一句話可以打入人的內心,時時刻刻都在心頭的感覺。沈從文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傷害了自己最愛的人,所以不僅在後來的小說中表達自己的歉意,還用真誠的態度說:“和自己的弱點而戰,我戰爭了十年。”

這十年,是沈從文承受著人生最痛苦煎熬的十年,他停筆了,為了保全自己的純真理想,甚至嘗試過了自殺,幸虧被及時發現救了過來。

一直到沈從文去世,這才被說出來的“對不起。”包含了因自己的倔強給張兆和帶來的傷害。

一個男人因為愛情而犯過的錯,能用一生來彌補嗎?能,只要你願意用一生的時間。

沈從文在1987、1988連續兩年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可是在1988這年,瑞典文學院致電我方大使館的時候,沈從文的身份和資訊已經永遠的埋在地下。

在追悼會上有粉絲會哭,張兆和會勸導大家:“別哭,他不喜歡人哭。”

沈從文的好友巴金看著好友安靜地躺著,他這樣說:“沒有一滴眼淚,悲痛卻在我心裡,我也埋葬了自己的一部分。”

三、我理解你

張兆和含淚翻看著沈從文的遺物,厚厚的一疊紙,她一個個仔細地翻著,看著,淚水不禁掉了下來。

【人生】沈從文:我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你讀懂了嗎?

張兆和,出生在合肥,是合肥四姐妹之一。後來張家舉家搬到了蘇州九如巷三號,張兆和作為張家的三小姐,是一位最聰明好學、最勤奮的才女。葉聖陶說過誰娶了蘇州九如巷四姐妹中的一個,就可以幸福一輩子。

小時候的張兆和調皮得很,臉黑乎乎的,全身也胖乎乎的,不愁生病。

沒有人同她玩,她就一個人調皮。張兆和在《兒時雜憶》中說自己是命中註定不受歡迎的女孩子,所以才有了無足輕重的想法,自由自在,沒有人特別關心。張兆和特別獨立,主張正義,痛恨恃強凌弱的人。

張兆和有著純真、爽直、善良的性格,她愛上沈從文並非因為一時的衝動,而是隨著自身認知的提升而獲得這份愛的。

從一個對愛情懵懂的女孩子,到一個家庭主婦,張兆和為沈從文奉獻了自己的青春。那個在學校裡總拿第一的“率真”女子,真正被愛情融化以後,甘願承受一切的困難。

他們家來訪者向後人這樣表述自己的感受,來到沈從文的家,會讓人感到清新、舒暢,沈從文與張兆和說話謙和,為人低調,雖然生活拮据,但他們仍舊會幫助文學愛好者走向文學創作的道路,在動盪年代,這兩個人還要拿出收入的一大部分錢資助辦學。

對於張兆和來講,愛情需要堅守和付出。

他對於自己丈夫沈從文曾經遇到的困難這樣說:“路很苦,這條路,我從未走過,想象不到是什麼情形,總是辛苦就是了。”她無時無刻都在盡力理解丈夫遇到的困難。

可在於沈從文對於愛情分心的事情上,她並沒有糊塗。適時離開沈從文回到蘇州老家,在此期間還請求親友來幫忙解決問題,給高青子找一個好的物件。

在沈從文最後的人生道路上,需要張兆和原諒他的無奈與沉默。可是張兆和沒有點頭,沈從文雖說帶著遺憾離去,但總歸有勇氣說了“對不起。”

沈從文離世以後,張兆和整理文稿的時候,才慢慢讀懂沈從文內心所想,之前的沉默的話語全部躍然紙上。在1995年出版的《從文家書》後記中,張兆和特別寫到,讓後人瞭解一個真正的沈從文: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太晚了!為什麼在他有生之年,不能發掘他,理解他,從各方面去幫助他,反而有那麼多的矛盾得不到解決!悔之晚矣。”

遲到的理解,治癒不了深痛的傷疤。“悔恨”無法全部釋懷,但卻也能在一個人心中誕生全新的愛。

晚年的張兆和除了照顧孫女沈紅以外,家裡事全是自己操勞,他喜歡照顧自己心愛的奇花異草,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勿忘我”花,張兆和給予它的評價是:無他,人品中至上者也。

勿忘我背後有著這樣的一個傳說:

相傳一位騎士和戀人在河邊約會,騎士看見河邊的藍色花朵,戀人很喜歡,騎士不顧危險去摘花,結果掉進河流之中,在快掉下去的時候,他把花扔向戀人,喊出:“不要忘記我”。從那以後,戀人就把花別在頭髮上,以此紀念愛人。

張兆和把對沈從文的愛寄託在花朵和整理的文稿裡,囑咐下一代人繼續完善沈從文的作品。

2003年,張兆和彌留之際,有人拿著沈從文照片問她,而她卻含糊地說不出來名字。

記不住的背後是選擇性地忘記,還是刻意埋藏著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隱痛,這些似乎都不重要的,他們的愛情至始至終都相互陪伴與付出過,只有經歷才彰顯真誠,堅定。

愛,是什麼樣子,每個人都理解不同。

但只要懂得用勇氣為對方付出,就足夠了。

TAG: 沈從文張兆青子愛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