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再見英格蘭

//////////////////////

“我們能夠擁有和睦、秩序和靜謐,義務和良知、饒恕和愛慕,是非常美妙的事情,而截然不同的那些事物的存在,那些喧囂和尖叫、陰暗而殘酷的一切,也是非常美妙的,因為只一步之遙,我們就能迴歸母親的懷抱。”

——黑塞《德米安》

/////////////////////

楔子:再見英格蘭

不用搜腸刮肚就能回想起四年前第一次踏上英格蘭的土地時那種沒見過世面的新奇感。後來翻護照才知道那時自己叫做‘accompanied child’,和被爸媽帶出去旅遊的小孩沒什麼差別,卻偏偏以為自己能看到點不一樣的東西;原本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卻偏偏演繹出林黛玉進賈府般的步步為營,小心翼翼又按捺不住地左顧右盼。

楔子:再見英格蘭

那是一個夏天。

那天到的很晚,但天黑的也晚,所以一抬頭便能看到深藍色清澈渺遠的天空,斑駁著紫色的雲霞。氣溫相比上海清涼許多,風甚至吹來絲絲寒意。聽到周邊的人說著另一種語言,路標上寫著另一種文字,才真切意識到自己身在另一片國土了。

楔子:再見英格蘭

後來就像一個非常標準的遊客,在大人的帶領下四處遊覽參觀。那些腦海裡有些模糊的工業革命、維多利亞、國會……都漸漸清晰。也是第一次看到書本上那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圖畫和字詞真實地鋪陳在眼前,於是這種新奇感便在回憶的濾鏡中變得更加微妙而餘味悠長。那時也好奇到底會見到標誌性的陰雨綿綿,還是《舊地重遊》中飄著橙花香氣的夏日氣息。事實是,到達和離開的日子都是晴天,日光傾瀉在草地上,遊人三三兩兩躺著坐著休閒聊天,天鵝和鴿子一如既往地趾高氣昂——我那時還不知道他們的高貴,所幸氣氛還算融洽和諧。

楔子:再見英格蘭

走過大城市也踏訪過小村落,但印象最深的其實還不是那些深入人心的地標,反而是一路上車窗外駛過的風景。大片原野,風吹草低,時常見到星星點點的羊群,還有隨處可見的不知名的野草野花。小鎮和人家在蜿蜒的道路盡頭顯現,學校掩映在高高低低的樹叢中,穿校服的男孩女孩三三兩兩地同行,談天說笑。

那時氣溫正好,身邊是各種色彩鮮豔的長裙。高緯度的天色永遠黑的很晚,我們擁有著怎樣漫長都依舊覺得不夠的一天又一天。然後不知幾時,在音樂聲中睡去。

楔子:再見英格蘭

就是這樣渺遠的天空,和蔥蘢的夏日,沉澱出一個綿延了四年的夢。

而這一次到達的時候,是一個秋天。

楔子:再見英格蘭

剛出門就感受到風大,家裡明明還是穿短袖的時候,落地後加了外套還感受得到絲絲涼意。拖著被密閉的高空折騰得乾燥的身軀,手忙腳亂地接水,提行李,買交通卡,終於坐上地鐵。一路從機場開往市區,軌道旁匆匆掠過的路牌和風景,列車上熟悉的站點名稱,周圍的英腔……不敢說拉近了距離,但有一種熟悉感。這種熟悉感來自長久以來透過文字或影像留在腦海中的印象,以及四年之前初見之時,部分轉化為親眼所見時候的記憶。而現在印象與現實重疊,又是不一樣的感受了。我從不敢樂觀地期待“接納”或“融入”,“不排斥”就已足夠——即使這種包容中帶著絲絲剋制的冷漠,但走在路上,沒有陌生人會特別留意你,對我來說已是一種莫大的寬慰。尤其是我這樣的性格,好像越冷的地方,越互不打擾,禮貌地有些疏離感的氣質,就越讓我放鬆。

楔子:再見英格蘭

到了倫敦的時候,還是感受得到這座城市強烈的豔麗,每一個場景都像一幅高飽和度的照片在高調地宣示“我就是倫敦”——紅藍配色的地鐵,黑色計程車,電話亭……這裡大概是聽厭倦了的“多元文化”的現實演繹,每個人都行色匆匆,但又兀自熱鬧,不特意招攬觀眾,也互不打擾,沒有人會以奇異的目光打量另一個人——既是因為包容,也是因為沒空;既溫情,又冷漠。

楔子:再見英格蘭

一路來到國王十字火車站——後來這個地方見證了我無數次的風塵僕僕。早就聽聞英國鐵路,四通八達卻不太靠譜,但是火車站還是有一種靜默無言的氣派。對面的聖潘克拉斯車站是《哈利波特》的取景地,典型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風格,紅牆尖頂,也確實比隔壁黃色的磚牆玻璃搭建的造型簡約的國王十字上鏡得多。通向歐洲的鐵路多從聖潘克拉斯出發,裡面也是兩排整整齊齊的商店,琳琅滿目。一塵不染的玻璃櫥窗和金色的門楣似乎與那些行色匆匆的趕路人有些違和。相比之下,反而是國王十字顯得有些樸素而真誠。它更像生活,勞累疲乏的通勤,四處奔波的瑣事,凌亂而潦草的日常遠遠多於光鮮亮麗的度假旅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這裡的情感也會更加動人。從大都市回到家鄉,或是相反,連線著親人或未來,羈絆或憧憬。還有像我這樣,初見不以為意,之後進進出出輕車熟路,等到最後一次從這裡離開,才後知後覺,原來已經熟悉的一切戛然而止了。已經離開的,也曾初來乍到。

楔子:再見英格蘭

它頂上的鐘會依舊轉動,日出日落時候的光輝也依舊會透過樑架的縫隙,灑落鐵軌和每一個旅人。相聚離開的情緒再洶湧,它也仍是波瀾不驚。但也正是這一點一點的小浪花,匯成了眾生百態,一片多彩的洋流。

楔子:再見英格蘭

生活的城市在不列顛中部,英格蘭北部,所以比南部的倫敦還要再冷一點。依稀記得剛到的時候已是很晚,在黑暗中留下對這個城市模模糊糊的印象後,再一醒來,它就要托起四個月簇嶄全新的生活了。

現在回顧這夢一般的時光,顯得不那麼倉促了。比起學習,我更喜歡這座大小適中的城市的生活。不緊不慢,溫溫吞吞。看得見高樓大廈,西裝革履,煙柳繁華,但暮色四合我便擁有了寧靜。麵包,咖啡,熱湯,和好天氣時候去超市的路上經過的綠地公園,提著購物袋的爺爺奶奶,為了避免對視的尷尬而互相的微笑,上學路上踩在落葉上發出的吧嗒吧嗒的聲響,在安靜的氛圍裡格外清晰。回去路上轉過街角就是盡收眼底的視角,鳥瞰遠方不知名教區的尖頂教堂依稀可辨。橙紅的主色調點染了整條上學的路,從秋天到冬天,從未褪色。

楔子:再見英格蘭

也經歷過無數崩潰時刻。莫名其妙感染細菌而生出的皰瘡,下過雨後的路面幾次滑倒,享受自由而不願強融帶來的孤獨……但最後還是歸於平靜。就像一場後勁悠長卻不沉重的夢,醒後沒有頭昏腦脹的不適,每個瞬間卻都像伴著廚房做飯燒水時氤氳的蒸汽,融入身體,時常引起綿柔的懷念。

楔子:再見英格蘭

要說最喜歡的時刻,大多還是在火車上。不論是出發的新奇期待與惴惴不安,還是歸途的回味安心和悵然若失,我都永遠熱愛那些望著窗外發呆的時刻。大片連綿起伏的綠茵點綴的羊群,穿過的掩映在樹叢中的石橋山洞,鐵軌兩旁的村莊人家;北上時陰雨籠罩著灰色的古城牆,南下時日光穿過清澈的湖泊;太陽一點一點升起,暈開粉紫色的光圈,嘈雜漸起;或一點一點落下,遠方金色的光線收攏暗淡,歸於沉寂。

“在月亮升起和落下之間的一生,此後便是黑暗。”

楔子:再見英格蘭

秋冬時節的英格蘭蕭瑟得多,但也沒有那麼陰森可怖。穿插其中的聖誕節點燃了一整季的溫暖。有暖氣,有熱飲。最崩潰的風雨天持續沒多久也會過去,路上掉落的葉子依舊是火紅的顏色,公園的草地和喬木也依舊常青。太陽還是稀罕,灰濛濛的色調始終居高臨下地鋪蓋著。衣食住行構成的生活,簡單而舒適。有些激動人心的時候都是外出旅行帶來的,但回來後開啟宿舍門的時候,既有post-travel的失落,又有屋外風雨大作,屋內依舊安寧的平和。

楔子:再見英格蘭

時常會想到這樣無解的問題。今天想要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又想著細水長流。風吹幡動,怎麼都不會安寧。但就在這樣相對寧靜的外在環境裡內心波濤洶湧,也好過內外都被推搡的焦慮。

夢還是會醒,我也難以回答哪裡更好這樣的問題。但我慶幸原來冷靜下來後還存留些許諸如情懷這樣柔軟的東西,在看到那些書中、電影中出現的場景時候的感動,這便值得——不是帶有交換價值,而是哪怕一廂情願。

回首向來蕭灑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楔子:再見英格蘭

TAG: 時候那些還是依舊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