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之發鳩山

我眼中之發鳩山

朗讀 :遠航

我眼中之發鳩山

我眼中之發鳩山

文/君見

我眼中之發鳩山

我眼中之發鳩山

我眼中之發鳩山

發鳩山,字面理解為“鳩發於此”,“鳩”即為神話傳說中的精衛鳥;發鳩山,本地人也稱其為“老方山”,我之理解:老,久也;方,大也。我眼中的發鳩山,用三個字足以勾勒,即“發、老、方”。

成語有“引而不發”,比喻做好準備、待機行動。武俠小說裡,高手過招也是引而不發,從內心裡積蓄力量,氣提丹田,任憑血雨腥風,總能氣定神閒。發鳩山在丹朱大地上歷經滄桑,風霜雪雨、刀光劍影,雖然容貌已是傷痕累累,但卻從未動容,雄踞於太行之巔,以博大的胸懷擁抱著一個“千年古縣”。無數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先進事蹟、發展奇蹟經歷了漫長的積澱蓄勢,如聳立山峰之勢,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終於蓬勃興盛,走出了一條厚積薄發之路。

我眼中之發鳩山

從山腳溯谷而進,便覺秋意漸濃、寒氣襲人。山谷中層林漸染,破舊廢棄的石頭房沒落地蹲在山坡,像一個時間的老者,記錄著四季更迭,迎來送往著每一個進出山林的獵戶樵夫。沿途山崖裸露,倔強的野菊紮根石縫山隙並在這個季節裡怒放,簇簇暖色的金黃,像一團團小小的火焰溫暖著腳下幽綠冰冷的青苔。野菊開了一季又一季,霜葉紅了一年又一年,唯有那涓涓的溪水纏繞著被時光刻蝕的山石,經年累月清唱著一首永恆不變的叮咚之歌。發鳩山在這片土地上矗立了多久,幾千年?幾萬年?幾十萬年?誰也不知道,知道的只是他至今仍佇立於此,並供今人後人攀登、仰望、膜拜。

《孟子·盡心上》有云,“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發鳩山的主峰方山峰比海拔1524米的泰山最高峰還要高出120米,敢不敢說“登發鳩而小泰山”呢?進入山林已覺腿腳發酸,待登上發鳩山的天梯早已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登到最高峰又是一種怎樣的境況呢?曾於天氣晴朗的秋季登頂方山峰,進入西華門,依欄仰天而望,天空藍的發青,給人以肅穆敬畏之感,總覺到了天際邊緣。今日,又於深秋時節攀登至故處,山還是那山,但連續兩日秋雨後,更增加了些許寒意,甚至頓感到了冬日之寒冷。方山風景盡收眼底,黛綠的山巒綿延不絕,在薄雲霧靄中泛著青藍,看上去是那麼得遙遠。自己站立在最高處、最中央,才感方山之大,才覺人之渺小,才悟天地之闊,才透山外有山。

我眼中之發鳩山

我眼中之發鳩山,非你眼中之發鳩山,只是我心中之發鳩山。在歷史的長河中,我看到的只是一瞬一斑,之前、現在和以後的發鳩山,也必將像《山海經》中美麗悲壯的神話,也只能是一個古老的傳說,以排山倒海的磅礴厚重之氣,在亙古中噴薄!

end

作者、主播簡介

我眼中之發鳩山

作者簡介

崔軍建,筆名君見,山西省長子縣人,供職於長子縣某機關。

我眼中之發鳩山

主播簡介

遠航,上黨之聲FM96。9實習主播。

我眼中之發鳩山

TAG: 鳩山之發主播方山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