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名看舞鋼的前世今生

舞鋼轄區內很多地名非常有意思,透過這些地名,可以瞭解舞鋼的前世今生。筆者根據史志資料,整理出舞鋼部分地名來歷,並透過這些地名為讀者解讀鋼城。

從地名看舞鋼的前世今生

(攝影 南柯)

舞鋼轄區以“鋪”命名的只有一個地方,棗林鎮慄林鋪村。慄林鋪的來歷,和“鋪”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央政府如何與地方進行資訊傳遞、溝通聯絡,是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驛、站、鋪的設定,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大事,驛、站、鋪承擔的職能各有側重,驛的規模較大,側重接待、住宿、貨物轉運;站側重傳遞軍事情報,一般都由軍事主管部門掌管使用;鋪的設定最多,主要是傳遞政府公文、民間信件。

根據地方史志記載,明隆慶六年(1572)年,修建慄林鋪、尚店、接官廳三鋪,1573年秋天完工。

這是現今舞鋼轄區僅有的三個鋪。1951年興建石漫灘水庫時,接官廳被淹,目前已不復存在,剩餘慄林鋪、尚店,從目前資料看,至少都有445年以上歷史。

舊制,三十里設驛,十里設鋪。舞鋼在古代地處偏僻,不設驛、站,只根據需要設定鋪,鋪的作用及設定規模比常規的鋪大,但比驛規模小,這點從三個鋪的地理位置可略見一斑。舞陽城南行,距離慄林鋪9公里許,慄林鋪至接官廳10公里,接官廳至尚店8公里。

從地名看舞鋼的前世今生

(攝影 南柯)

舞鋼境內,以“店”命名的地名,共計6處,自北向南分別為三里店、呂店、棠棣店、朱蘭店、尚店和王店6處,呂店村是舞陽向東南去西平必經之路,這裡不多說,我們透過其餘5個“店”的地理位置,可以解讀很多資訊。

古時的“店”多為大車店,臨近交通要道,為路人提供簡單食宿。

自元代開始,現今舞鋼、舞陽大部隸屬南陽府管轄。舞陽城南行,途經三里店、棠棣店、朱蘭店、尚店、王店,將上述地方連起來,古時舞陽到南陽府的官道就清晰浮現出來,所有以“店”命名的村落,都緊鄰官道,官道之外,再沒有以“店”命名的村落。

出王店南行,經小史店,一路南行直奔南陽府。

這些以“店”為名的村鎮,地方誌上都留下了來歷。

王店。明初,山西洪洞縣王德在這裡開飯店,取名王店,又稱王家店。後簡稱王店沿襲至今。

尚店。古時有尚姓人家在此開店,所以稱尚店。

朱蘭店。清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劉、李、張、趙四姓,在官道路口開飯店,飯店旁有大片蘭色竹子,取名竹蘭店,後訛稱朱蘭店。時至今日,朱蘭、劉佔元一帶,只有劉、李、張、趙四姓是落地戶,並且,只要同姓老住戶,都是一族家。

棠棣店。又名唐李店、棠李店,緊鄰朱蘭,沒有查到相關記載。

三里店。距舞陽城3裡,緊鄰官道,明末建村,有人在這裡開店,故名三里店。

將上述村莊在地圖上標註之後(見下圖,舞鋼境內的店和鋪),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從舞陽經朱蘭,過大石門、接官廳,南行抵達尚店、王店,這條路是一條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道,並且除此之外,舞鋼轄區內並沒有其他交通要道,舞鋼境內所有以店為名的村落,都集中在這條官道左右。

隨著時間的推移,古道早已湮滅在歷史之中,只有這些地名,還無言地訴說著滄桑的歷史。

(又:棗林鎮張卜莊北有一個村子,名叫倉裡店,同樣處於這條古道之上,1975年8月該村被洪水沖毀,後南移與張卜莊合併,原村名廢棄不用。)

從地名看舞鋼的前世今生

(舞鋼境內的店和鋪)

以街為名的地方,在古代大多為集鎮,是方圓左近的經濟中心,舞鋼境內,營街和廟街兩處以“街”為名。

營街。明初山西洪洞縣尹姓遷此,取名尹家營,清代簡稱尹營。大約在1913年前後,這裡逐漸形成集鎮,被稱為尹營街,之後簡稱為營街。當年的營街很有來頭,民國時期,舞鋼轄區曾設大同鄉、尹營鄉,當時的鄉公所駐地均在營街。即便到了今日,我們走進營街村,依然能夠看到歷史留下的痕跡。

廟街。廟街地處偏僻,但在古代,現今廟街轄區內曾設定有紅陽縣,漢代時曾有紅陽侯封在此地。早年該地村中有一座舜王廟,故稱使牛郎廟,清末,這裡逐漸成為集市,後被稱為廟街。

相對於古代的“街”,集的規模略小。舞鋼轄區內,以“集”為地名的有4處,都有明確的歷史記載。

辛集。明初,有白姓人家從山西洪洞縣遷入,後來逐漸有集市,取名白集。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白集被洪水淹沒,白姓隨之遷走。洪水退去之後逐漸又匯聚成集市,當地百姓取名叫新集,後為辛集。當年的辛集非常有名,工商業異常發達,1939年,建立新亞菸廠,之後又逐漸建起明泰、振興等菸廠,並且還有一個電影院。建國後,隨著區劃調整,辛集逐漸淡出人們視線。但這裡和營街一樣,處處可以看到明顯有別於尋常村子的建築物。前些日子跟朋友聊天,朋友收藏了一個酒杯,黃銅酒杯底座上清晰刻著四個字,“新亞菸廠”,看到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辛集的過去。

曹集。明初建村,曹姓居此,又有集市,稱為曹集。

尹集。明初,陝西省洪洞縣遷來3戶尹姓,以後形成集市,取名尹集。

八臺。清咸豐之前,並沒有八臺這個地名,那時候叫陳家集,因為陳姓居多,又有集市,所以叫陳家集。

我們把營街、廟街、辛集、曹集、尹集和八臺6個地方在地圖上標註之後,同樣可以發現一些規律。

這些街、集,都距離舞陽城較遠,並且,除尹集、廟街鄰近山區之外,剩餘地方均位於平原地區。相反,現今舞鋼南部、西南部、西部山區沒有以“集”、“街”命名的地方。

我們可以由此推斷,在相當長時間之內,舞鋼轄區內人煙稀少,並且僅有的人口主要分佈在八臺、棗林的平原地帶。這點可以透過轄區人口記載得到佐證。歷史資料中最早關於舞陽(舞鋼)地方人口記載始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當時整個舞陽轄區共計有2308戶,人口16377人,且主要集中在舞陽轄區的北部平原地帶,舞鋼境內的人口可以想象微乎其微,除前文所述舞陽到南陽的官道附近有居民點之外,鮮有村落。二百多年之後,到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現今舞鋼轄區共計8778戶,15967人,還沒有現在一個鄉鎮人口多。

從地名看舞鋼的前世今生

(舞鋼境內的街和集)

醫籌處

即便現在,很多上年齡的老人依然習慣把位於朱蘭的人民醫院叫做醫籌處,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不明就裡,還有人以為是“醫瞅處”,醫生“瞅”病人的地方,其實醫籌處這個名字的由來,源於平舞工程會戰。

1972年4月,準備籌建平舞工區人民醫院,當年10月,成立平舞工區市政建設處人民醫院籌建處,簡稱“醫籌處”,院址設在朱蘭,很長時間內,人們都習慣將人民醫院稱為醫籌處。1973年,將河南省工人療養院(河南省羅山“五·七”幹校衛生連)移交平舞工區市政建設處管理,幹校衛生連很快遷來,當時共有職工257人。之後,在衛生連的基礎上,市人民醫院建成。

這就是人民醫院最早的來歷。

礦建

礦建又名大樓,在八臺周邊名聲很大。被叫做大樓是因為當時這裡有幾棟樓房,故名。但為什麼叫礦建,很多人並不瞭解,這個名字的由來同樣跟平舞工程會戰有關。

1971年8月,為支援平舞工程建設,經冶金部同意,將秦嶺礦建二公司調入平舞工程工地,很快,秦嶺礦建二公司的1500餘職工來到舞鋼這塊陌生的土地,承擔八臺礦區建設。後來將其駐地稱為礦建,並沿襲至今。

這就是礦建的由來。

從地名看舞鋼的前世今生

(攝影 南柯)

本文由作者根據一些歷史資料整理。

主要資料來自《舞鋼市志》、《舞陽縣誌》。

圖片使用百度地圖截圖。

從地名看舞鋼的前世今生

作者簡介:

張麗威,河南省舞鋼人。愛好廣泛,喜歡寫點東西。編導微電影作品有《尚店罐餃子》、《舞鋼熱豆腐》、《群主相親》、《大話泥溝陳》等。

TAG: 舞鋼舞陽轄區尚店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