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米步道全新亮相!上海蘇州河這段防汛牆,用上了近乎“失傳”的工藝

900米步道全新亮相!上海蘇州河這段防汛牆,用上了近乎“失傳”的工藝

“沿著蘇州河跑到這裡,你肯定會感到身處這座城市真的很幸福。”長寧區建管委副主任、交通委主任吳道群的這番話並非“自誇”,6月30日,蘇州河長寧段的華政校園濱河公共空間正式開放,擁有百年曆史的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與蘇州河終於“融為一體”。這是繼去年年底,蘇州河長寧段11。2公里全線貫通後,蘇州河沿線空間品質和人文景觀的又一次重大提升。

目前,蘇州河華政段濱河空間的“一帶十點”中,“思孟園”“格致園”兩個景觀點位已經完工並向市民開放。預計今年9月底前,這一長約900米的景觀帶全部十處景點都將揭開面紗,為上海濱河空間點綴一條亦古亦今的“珍珠項鍊”。

900米步道全新亮相!上海蘇州河這段防汛牆,用上了近乎“失傳”的工藝

來之不易的開放

蘇州河華政段濱河空間分立於普陀、長寧兩區,校園文保建築主要位於長寧校區,是上海濱河歷史風貌中一顆璀璨的明珠。2019年,該段濱河步道已實現貫通,但沿河空間品質始終存有提升空間。

今年,長寧區將華政校園整體風貌作為蘇州河沿線景觀的一部分,著力打造思孟園、格致園、倚竹院、華政橋、桃李園、東風角、文化廊、法劇場、銀杏院和海棠園十個景觀節點,以濱河慢行步道為連線,串聯起多元、活力、共享的濱河公共空間,也讓華東政法大學有著“政法名校,蘇河明珠”的校園空間,成為蘇河沿岸面向市民開放共享的公共空間。

900米步道全新亮相!上海蘇州河這段防汛牆,用上了近乎“失傳”的工藝

在位於華政長寧校區樹人堂的前方指揮室,記者看到了牆上掛著的一幅蘇州河華政段的設計效果圖。因為“過度”使用,效果圖已經被曬得有些褪色,但分佈在沿河岸線的景觀點細密交織,令人充滿期待。

負責現場工程的長寧區建管委交通管理科負責人陳慧告訴記者,今年4月,接到需要在6月底前初步完成華政段景觀提升的任務時間表後,不到24小時,長寧區建管委就同設計方、施工企業組建了一支“攻堅隊”,第二天就正式進場駐點。整整2個月的時間,陳慧的“辦公室”就彷彿“長”在了蘇州河邊。

900米步道全新亮相!上海蘇州河這段防汛牆,用上了近乎“失傳”的工藝

在景觀提升前,由於客觀條件限制,蘇州河華政段的沿河步道最窄處只有約1。5米寬,兩人並行後就沒有多餘空間。沿岸柳樹、高大喬木的位置也對跑者、行人有所影響,步道動線和景觀設定都亟待調整。

此次提升,長寧區與華政方面經過多次協商調整,最終透過拆除、梳理、美化等手法,增加了沿河空間的綠化面積,用開闊的草坪代替圍牆“開啟”校園,通透的視覺效果令濱河歷史建築與人文風貌盡收眼底。

校園開放後,安全問題最令人關心。華東政法大學後勤管理處副處長李清春介紹,目前校園濱河空間的夜間開放時間還未完全確定,校方將與長寧區進一步協調,讓市民順暢地在河岸休閒、運動的同時,確保校園安全有序地開放。

900米步道全新亮相!上海蘇州河這段防汛牆,用上了近乎“失傳”的工藝

施工中

城市歷史的縮影

緩坡草坪形成自然坡地景觀,精緻“花鏡”塑造“堤外有綠、堤內有花”的景緻,蘇州河華政段透過增植海棠、銀杏等色葉喬木,大大豐富了沿河的四季景色。結合華政校園歷史建築的獨特風貌,優雅別緻、寧靜古樸的夜景燈光氛圍也將提升蘇河沿線的夜色品質。

然而,要實現“彰顯歷史建築風貌,最佳化濱河景觀品質,挖掘校園人文元素,啟用濱河公共空間”的景觀提升目標,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要在蘇州河沿岸彰顯城市文脈,展現上海以尊崇之心善待歷史遺存的城市軟實力。

900米步道全新亮相!上海蘇州河這段防汛牆,用上了近乎“失傳”的工藝

“你看地面上這個‘彈格路’,踩上去很紮實,完全不用擔心有磚塊翹起、碎裂,而且跟旁邊的歷史建築牆面,是不是也有些相似?”陳慧告訴記者,華政校園通往濱河步道的區域,採用了扇形的大理石拼貼路面,與建築牆面的扇形紅磚相呼應。而地面上大小不一的磚塊,每一塊都來自“10*10*10釐米”的大理石方磚,成年人單手舉起都有些吃力。就是這樣厚實的方磚,整個現場使用了8萬多塊。如遇拼貼不齊的情況,工人還要手工現場打磨。

“總共有2000多人次的工人參與路面拼貼,大家夜以繼日,花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總算完成了。”陳慧說。

900米步道全新亮相!上海蘇州河這段防汛牆,用上了近乎“失傳”的工藝

為要何採用厚度達10釐米的原材料,而不是一般公園綠地常見的5釐米磚塊,或是更利於拼貼的2釐米厚度的“薄脆”磚塊?“蘇州河貫通是百年大計,沿岸景觀也要做成‘百年精品’。”蘇州河華政段景觀提升專案設計負責人薛鳴華說,由於施工期間正值上海的梅雨天,整個施工區搭建了一座巨大的“雨棚”,保證路面鋪設如期完成。

在河邊施工還要搭建雨棚?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在需要精雕細琢,而又時間緊、任務重的蘇州河華政段,“怕水”的不止路面,還有重新修繕的防汛牆。

900米步道全新亮相!上海蘇州河這段防汛牆,用上了近乎“失傳”的工藝

“橫截面是水磨石,縱立面是水刷石,這兩項都是老上海建築中常用,但現在只能在優秀歷史建築中才較為常見的工藝。”薛鳴華介紹,使用百年前的施工工藝建造防汛牆外立面,就是希望能體現最具代表性的上海人文風貌。

水磨石工藝已不常見,全國精通這一技藝的工匠更是屈指可數。為此,施工方專門從浙江邀請“老法師”來到蘇州河畔駐場,由普通工匠完成前期打磨,最後一道關鍵工序則由“老法師”親手完成,900餘米防汛牆均由其一人完成,確保前後弧度完全一致。此外,防汛牆外內外的垂柳姿態也都原汁原味保留,展現傳承百年的上海蘇河風貌。

吳道群介紹,接下來,長寧區將進一步落實“一江一河”重點區域的深度開發,推進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濱河“一帶十點”景觀提升,使長寧區蘇州河沿岸逐步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的重要展示視窗,展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城區軟實力。

TAG: 蘇州河濱河景觀華政段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