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導心理療法概述

【免責宣告】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疏導心理療法概述

一、疏導心理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式與特點

談到疏導,人們一般會理解為“疏通”和“引導”。然而,較多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專家及學者臨床實踐表明,在“疏導心理療法”中的“疏導”一詞,有著更寬泛的外延和更深刻的內涵,即“心理疏導”還特指對導致心理問題形成的各種相關因素的“導瀉”“誘導”“梳理”“解析”“支援”等。

疏導心理療法的理論基礎是生理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哲學以及醫學心理學、諮詢心理學、心理衛生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多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術;所依據的基本理論模式是精神分析療法、行為療法、人本療法和認知療法等理論和方法。此療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將上述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理論及技術,巧妙地滲透到心理疏導和治療的過程中,並有機地將相關理論知識與來訪者或患者的實際困惑、心理障礙等結合起來進行有效“疏導”。因此,疏導心理療法依據的基本理論與治療特點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以人為本,關注個體差異

疏導心理療法的首要特點就是依據“以人為中心療法”的理論及技術,對求助者的個體差異給予特別關注。也就是說,最有效的疏導源於對個體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不同階段的現實狀況及特徵的瞭解、理解、接納和支援,是用一個“處方”幫助個體學會自助的特殊過程。相對於一個“處方”常用於多個個體來看,無論是在思辨還是實證探究方面,或者是實踐與效果方面,其最大優勢就在於:儘可能地避免了盲目與好心的“誤診”而導致的不良後果。

例如,一名將要參加高考的優等生,只是由於擔心高考失誤而緊張、焦慮、食慾和睡眠失常。其父母怕影響孩子高考,經朋友介紹來到精神專業醫院求助心理醫生。

醫生依據常規經驗與“患者”交談後開了藥方。“患者”吃藥後深感渾身不適,不僅萌生了不想去上學和考試的念頭,還形成了對“心理”一詞及行業的誤解和反感,同時產生了對父母的“怨恨”,即:“你們是我的親生父母,為什麼把我當精神病看待,是你們毀了我……”

事實上,此類案例在現實生活中很典型,且還在不斷髮生。由此,造成家長無奈的煩惱、困惑,甚至導致家庭關係破裂;同時更使得我們一些好心好意把自己的知識、情感和技術奉獻給患者的醫生朋友們感到困惑、遺憾,甚至委屈。

究其成因,如果從事件表面看,孩子埋怨父母帶自己“走錯了門”,把如此簡單而普遍的學習心理問題嚴重化,從而傷害了親子關係,是父母的“錯”,其父母深感委屈、冤枉;然而父母在心疼孩子的同時,又會埋怨心理醫生,認為醫生不負責任或質疑其醫術,醫生自然也會感到委屈,從而埋怨患者不配合。

客觀地說,上述問題的出現誰也不怨。因為,依據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任何事物都會有利弊兩個方面。就此事來說:一方面,結果事與願違,弊大於利;另一方面,無論是“患者”、家長還是醫生,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患者”的心身健康而努力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看到當代國人對心理衛生與健康的重視以及對心理醫生的信任,即從過去身體不適才會去醫院,到今天有了求助心理醫生的意識和主動性,這本身就是我國科學發展觀對傳統觀念的挑戰和文化建設的進步以及整體素質提高的標誌。

(二)以真情為重,最佳化諮訪或醫患關係

如果說“以人為本,關注個體差異”是疏導心理治療的前提,那麼“以真情為重,最佳化諮訪或醫患關係”就是此療法的“催化劑”。因為,在整個諮詢與治療過程中,良好的醫患或諮訪關係的獲得與保持,會讓求助者感到“進對了門,找對了人”,會直接感受到一種真情和安全,更會讓他從內心深處感到你確實在為他著想,就是不想說都不得不吐露真言……此時,你的內在親和力會“劇增”。

例如,一名患有比較嚴重的抑鬱症的初三優秀女生,經常不能走進學校的校門,也多次去看心理醫生並用過藥。該女生平時生活狀態比較正常,交談時思維也較清楚。對此,家人認為她“偷懶,不想去上學”。但是,當我們進一步採用心理疏導及傾聽技術與她交談後發現,她並非不想去上學,用她自己的話說:“我走近校門時,不知為什麼就是抬不起腿,總有一種不安全感。所以,就會有一種保護自己的想法……”此時,如果我們採用如下表達方式:我看你的問題很嚴重了,按現在這種情況你很難再上學了……;我認為你應該……;我如果是你的話,我肯定會……;你必須……,否則就會……等都是不恰當的,也不是心理疏導療法所為。

依據上例,心理疏導療法所提倡的表達方式則是:我知道其實你很想去上學,只是怎樣才能大膽地走進校門成了你的現實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倒是有一個別的想法是……;你考慮一下,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嗎?為了……你認為應該怎麼辦呢?這無疑體現出“疏導心理療法”以來訪者或患者為中心的特色治療理論模式與技術的實效性。

(三)以心為“路”,探究成長經歷

依據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1856-1939)的心理治療理論,心理疏導療法注重“以心為‘路’,探究成長經歷”,即從疏導求助者回憶及瞭解自己的成長經歷入手,以疏通其從潛意識到前意識再到意識的心理活動之路,最終透過心理疏導使之達到人格結構的自我協調一致,這是人類個體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反之,便會導致焦慮、自卑或對人敵視、恐懼等順應不良的狀態。為此,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宗旨就是:把不協調的自我轉變為協調的自我。可以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論也是疏導心理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式與方法。

比如在下面的案例中,筆者就是採用此方法治療,成功幫助了一位因不良家庭氛圍導致的人際交往恐懼,失去了生活和學習信心的大學生。

求助者:女,大學二年級理科學生,學習成績較好,性格較內向,身體單薄,單親家庭(與父親一起生活)。她來諮詢前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未正常地生活和學習了(由於她不敢與同學和老師交往,見人就緊張甚至恐懼。因此在學校,父親為她單獨租了一間房子)。但是,又不想退學……(本人表示:“前兩次來諮詢,一進學校大門,就開始緊張和害怕,在樓道里等您時,不敢看人,只想蹲下……從第三次就好多了。”)

1。疏導與調節過程及方法(共6次)

第一次,傾聽與情感接納法——父女倆在場(求助者對父親很信任),主要是父親介紹了女兒目前的現狀(生活、學習和心態),女兒只是聽著、觀察著,偶爾對父親的說法表示贊同或不贊同。

第二次,導洩與心理支援法——主要運用心理分析理論模式,引導求助者回憶從小至今的成長經歷以及各方面的心理體驗,宣洩心裡的煩惱和痛苦,並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援。同時,讓來訪者切實感受到諮詢師對她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和真誠的理解與尊重,給她一種安全感(即在這裡感受到的是溫情和真情,而沒有“威脅”感或恐懼感)。例如,很隨意地與她聊家常,並時時讓她覺得對方也有同感……

第三次,自我放鬆訓練法——依據求助者經常緊張、失眠等狀況,教她學習各種身心放鬆的方法……

第四次,認知矯正與心理矛盾分析法——依據她介紹的家庭矛盾和父母離婚的經歷,以及她從家庭及父母那兒得到的反面啟示和心靈創傷,與她共同分析“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友情、親情與愛情對人生的重要性,透過科學認知一些相關問題,來矯正她對家庭、親情、愛情、人際關係和生活的誤解與失望……

第五、六次,系統脫敏與心理溝通法——即安排了兩次與男女大學生的心理交流(第一次與四名,第二次與兩名)……

2。效果反饋

現在她已經投入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並於2002年考過了託福,出國深造了。為了感謝諮詢師的幫助,其父特意設計製作了1000個信封,以支援諮詢室的發展。

(四)以知識為“鑰匙”,開啟“心鎖”

綜上所述,心理疏導療法是生理學、心理學、醫學、諮詢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哲學等多學科交叉以及綜合運用的心理療法,因此,具有嚴格的科學性、邏輯性和實效性。以知識為“鑰匙”,用知識疏通思路,開啟“心鎖”,是筆者在多年的心理諮詢和教育諮詢的過程中,從求助者的回饋(特指有效及感謝的回饋資訊)中感受最深、最認可的心理疏導方法及特點。可以用下面的案例將心理疏導療法做一簡單的梳理:

案例:“單相思”導致的心理焦慮

求助者:女,大學三年級文科學生,班幹部,性格偏內向。一天早上第一節課鈴聲剛過,她來到筆者的諮詢室門口,要求諮詢……

她迫不及待地說:“我知道這時間應該去上課,但我昨天晚上又一宿沒睡(近幾天總失眠),無奈,實在上不下去課了。原因是:我很喜歡我們班的男班長,平時我們總在一起開會或做班裡的事,合作很好也很開心,不知為什麼我越來越覺得他也喜歡我……可是,最近我總看見他和別的女同學在一起談得熱乎乎的,尤其是有個女生總找他,真讓我受不了了,我自卑極了,而且總問自己:你真的不如那個女同學,你難道就那麼沒有吸引力嗎?……”

對此案例,筆者主要依據“以個人為中心”、行為和認知療法的理論與技術,採用了以下方法對求助者進行了心理疏導:

1。無條件接納與認同法

即站在求助者的角度來理解其此時此刻的心理感受,對她說:“你現在不想去上課,而是跑到諮詢室來找我傾訴,我想你一定是迫於無奈,心裡實在是太傷心了吧?的確,這樣的事放在誰身上都不會無動於衷的……”聽了這番話,她的情緒不僅穩定下來了,而且想說的話顯得更多了,她說:“也就是您能理解我,就連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很可笑,我想好好與您探討探討這件事,您不會煩我吧?”此時,作為諮詢老師,不僅要說“不會嫌你煩,還很願意與你探討”,更要告訴她:如果你願意,最好約個課餘時間,我們好好談談。因為,這不僅可以保證學生的正常上課,同時也是心理疏導過程中的必要環節,即注重過程,遇到特殊情況時打一個“時間差”,便於給求助者一個時間,有利於她自己隨意去安排、去覺察、去感受以及獨立思考和抉擇。

2。理性情緒調控法

依據認知療法理論模式中的“理性情緒療法”可見:這位女大學生之所以形成上述心理障礙而嚴重失眠,乃至不能去上課,其主要原因並不在於具體事件本身。而在於她只根據想象而不是根據事實判斷(即事實是她並不瞭解這個男班長與那位女同學到底是不是在談戀愛,也許他們只是一般的同學關係呢?如果是這樣,我們這位當事人豈不是“庸人自擾”了嗎?)。當求助者第二次來到諮詢室,筆者便依據理性情緒調控法,從科學認知這件事的角度對她作了進一步疏導,使她初步認識到: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出現的一些猜測、敏感多疑等心態,是一種不正確的信念及一些非理性的思維方式所致,它們是透過自我消極暗示及自我偏差的評價重複不斷強化而形成的心因性睡眠障礙及違背客觀現實的無端猜想。接著,筆者在與這位女大學生更深一步心理溝通的基礎上,決定由當事人自己在與男班長交往的過程中澄清事實,提出了下面“知己知彼,情感自救”的對策。

3。情感目標刺激法

即鼓勵這位女同學在日常學習和班級工作中,有意識地、主動地、坦然地與那位男班長接觸,同時也不刻意迴避男班長與其他同學的交往,並大膽地正視相關的客觀現實。

4。自我形象悅納法

接著繼續鼓勵她進一步瞭解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例如,採用“誇誇我自己”的方式,引導和幫助她一起挖掘自身的優勢及潛能,激發其自信心和喜歡自己並真正接納自己的勇氣。

5。自我放鬆訓練法

即教她學習一些行為療法中如“深呼吸”和“想象性放鬆”等自我放鬆的方法,以及與有效調整睡眠和心境有關的行為放鬆技術,以激發來訪者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樂於交友並拓寬交往面的興趣和情趣。

效果反饋:求助者不僅每天都能很高興地去上課了,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裡有意識地拓寬交往面,更加積極主動地與那位男班長配合做好班裡的各項工作,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信任,並找到了自己如意的戀人。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再也不會傻傻地‘單相思’了。說實話,他如果對我說喜歡我,我還要考慮考慮是不是喜歡他呢。在這方面,我真的越來越自信了……”

綜上所述,疏導心理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式是在精神分析理論與技術、行為療法的理論與技術、以人為中心療法的理論與技術和認知療法的理論與技術綜合運用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多學科交叉及綜合運用的心理疏導理論與技術,並具有嚴格的科學性、哲理性、邏輯性、實用性等特點。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疏導心理療法不僅來源於臨床實踐,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效性,即逐漸改變著一般心理諮詢或治療中的盲目、單調、刻板、被動、無奈等狀況,更著眼於關注求助者的個體差異及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心理保健,並注重強調被疏導者的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完善和自我保護。所以疏導心理療法的理論模式與特點可大致歸納為:以人為本,關注個體差異;以真情為重,最佳化諮訪或醫患關係;以心為“路”,探究成長經歷;以知識為“鑰匙”,開啟“心鎖”。

二、疏導心理療法的基本程式與方法

依據筆者多年來對青少年學生及家長進行心理諮詢的實踐與效果的資訊反饋和國內外心理治療專家們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經驗,在綜合運用上述理論模式及療法的基礎上,總結出以下四點心理疏導的做法及技術。

(一)熱情真誠

有利於良好諮訪關係的建立。例如,無條件地、一視同仁地熱情接待求助者,讓其從內心深處產生被尊重、被接納的第一感受與心理體驗,同時感受到你的真誠和能力,感到自己進對了門、找對了人(認定你能幫助他解決困惑和問題),從而,不僅對諮詢師非常放心,也感到有安全感。

(二)真情感動

即以人為本,用同理心給予接納和理解。例如,告訴求助者:“我非常理解你現在的處境和心情,我想此時此刻你也許很無奈(或很悲傷,很痛苦等)……,其實,你的困惑並不是唯你獨有……”“你的堅強和理智很令我感動……”

(三)知識疏通

由於很多心理問題來源於錯誤的認知,尤其是在人生理發育與發展的主要階段。例如,青春期的心理困惑(如求愛信的出現、異性交往和早戀、女生月經前後的身體不適及情緒波動、男生的遺精及困惑、手淫現象或性夢的出現等);更年期的身心不適或疾病等,均需要在心理疏導過程中,給予求助者相應的科學知識,用知識疏通思路,而非只靠易產生誤導的一般經驗。

(四)激發潛能

即用求助者自身的經歷激發其自助的潛能,以便使其真正悅納自我。例如,可以告訴他:“你的經歷本身就是贏得健康與成功的最寶貴財富,無論是失敗的教訓還是成功的經驗……都是一本只屬於你自己的、最值得用一生來讀的好書……”(當然,必要時諮詢師自身的經歷也可以與來訪者分享。)

總之,疏導心理療法作為一種源於多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術的交叉和多種心理諮詢或治療臨床經驗的整合,又應用和實踐於人類個體的多種心理問題或疾病的治療之中。

三、疏導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與能力

作為疏導者的心理諮詢師或心理醫生,無論是在心理疏導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都應有意識地培養和增強自身健康的人格素養及業務能力,並具備職業道德的基本素質及要求,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勝任這項最佳化生命或挽救生命的大有可為的崇高事業。因此,從整體素質要求來看,我國專家曾提出的心理品質和職業道德要求有:具有奉獻精神,牢記社會責任(無論是心理諮詢或治療均與人的生活及生命息息相關);工作要認真負責,要尊重對方人格(即對所有來訪者一視同仁),保護他人隱私,堅持自覺自願;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即按科學規律辦事,不要濫作診斷等。

(一)應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

依據上述心理疏導療法的基本特點以及求助者的個體心理特徵,說明心理疏導不同於一般的心理諮詢或治療。首先,它關注的不僅僅是來訪者或患者的某一個別問題或心理障礙,而是個體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及信念等相關問題;其次,它遵循的不只是一般的教育與心理諮詢模式,更不是一般的醫學模式,而是要嚴格遵循個體在不同時期生理與生理發育、心理與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及個體心理差異,強調促進求助者生理與心理以及個人社會化的協調、健康發展,以幫助求助者消除阻礙心理健康發展與個人成長的各類影響因素,助人自助的服務宗旨。所以,對疏導者的素質要求就顯得更加重要,但至今學術界尚無統一規定,依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專家、學者們對心理諮詢師和心理醫生提出的素質要求,筆者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意見供同行切磋:

1。熱情的工作態度和助人自助的職業理念

即熱情、認真、踏實,不急功近利,並具有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求助者服務的奉獻精神和助人自助職業理念。

2。嚴謹科學的態度和對求助者負責的責任意識

即面對求助者的提問,疏導過程中的回饋可以說“不知道或不會”(這只是水平或經驗問題)等,但不能誤導,更不得盲目地作診斷。

3。具有尊重求助者人格的真誠

即真誠、平等、無條件地接待每一位求助者,對其一視同仁。同時,堅持自覺自願、來者不拒、去者不追,不得違背當事人的意願作出強行安排和處理。

4。替求助者保守秘密

即注重保護他們(她)的隱私。這不僅是心理諮詢職業道德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心理疏導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因為,只有心與心的溝通和朋友對朋友的真誠承諾,才有可能獲得“心靈的疏通”。

(二)應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與技能

人的心理活動是豐富多彩而異常複雜的,成功的心理疏導,需要生理學、心理學、醫學等多學科寬泛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做基礎。為此,心理疏導者還應具備以下七個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1。綜合型知識結構

即具有生理學、心理學、醫學、教育學、社會學、哲學、諮詢心理學、心理衛生學等多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術的功底。

2。科學、辯證的思維方式

即心理疏導療法核心的理論依據就是辯證法,因而,哲理的思辨與解析正是心理疏導療法的實質所在。例如,疏導者的思維方式與策略(思維的獨立性、發散性、變通性、流暢性、敏捷性、創造性等),以及敏銳的觀察力(會察言觀色、聽言觀行)與適當而清晰的表達能力等,均是成功疏導的重要條件與催化劑。

3。良好的記憶力

在心理疏導過程中,一般不得用錄音裝置或當場做記錄。因此,更需要疏導者以良好的記憶力與求助者的心理活動思路同步,並能追記整個疏導過程的主要內容。以便給予當事人更適當的回饋資訊和判斷。

4。豐富的想象力

即能依據求助者的面部表情、言談舉止、體態語言等特點,預料求助者心理活動與發展的狀態趨勢,並適時、適當、適度地調整自己的疏導對策,以獲得最佳效果。

5。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疏導者在疏導過程中語言簡潔明瞭、邏輯性強;通俗易懂、啟發性強;恰到好處、分寸感強;有的放矢、針對性強;親切自然、幽默感強;聲情並茂、感染力強,以及善於運用體態語言,其疏導效果會事半功倍。反之,則會事倍功半。

6。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

疏導者平易近人、真誠熱情、交往適度、質疑適當、回饋自然……並能夠依據求助者的個體差異、問題和需要等,採取不同的、易於接受的交往方式,更有利於良好的諮訪或醫患關係的建立和保持。

7。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能)

能快速與準確地明白求助者的主要問題,並設計出最佳心理疏導方案;在疏導方法上能適宜地變通與整合;具有較強的接談技能、詢問技能、引導技能、導洩技能、及時調節心態的技能,以及對心理疏導效果的評估等技能。

(三)要具有優良的心理品質

1。熱愛生活和工作,相信並喜歡自己

即有積極的自我意識,能理智地善待自己,追求生活和工作中的快樂,注重保持自我身心健康,有幸福感。

2。穩定而積極的情緒與情感

疏導者的情緒與情感會直接影響求助者或患者,因此,要具有正面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情感的良好心理行為習慣和涵養。避免無意識地在求助者面前表露消極的情緒與情感,以免造成導向失誤。

3。堅強的意志與自控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疏導者的自控力與意志力本身,對求助者就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和感染作用。所以,疏導者自身堅強的意志與自控力是贏得成功疏導的“催化劑”和最好的心靈輔助工具。

4。具有健全的人格

即具有真誠、善良、熱情、寬容、正直、耐心、溫和等健康和諧的人格特徵。特別是在心理疏導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一種客觀、公正的立場,既能設身處地地理解求助者的心情和處境,又能保持某種超脫感,不被其不良情緒與情感所左右,對自己、對他人、對事物能較客觀而辯證地進行評價,並注意矯正評價偏差。

總之,上述標準集中體現了心理疏導者需具備的基本條件與心理品質,當然也需要在疏導者諮詢或治療實踐的過程中去學習和獲得,使自身的內在親和力與魅力逐漸增強,才有可能增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養。

文源:中和道塾

TAG: 疏導求助者心理療法心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