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清宮裝”上熱搜的《遇見天壇》,為何沒能複製“故宮神話”?

楊冪“清宮裝”上熱搜的《遇見天壇》,為何沒能複製“故宮神話”?

如果將文化類綜藝的發展看成是一條拋物線,頂點儼然是去年鄧倫、週一圍擔任常駐MC的《上新了!故宮》,該節目不僅一如既往的維持了文化類節目的“高口碑”現狀,還將有著600年曆史的故宮打造成新晉網紅——

享受影視界頂級IP待遇的同時,也成功帶動了文化產業的旅遊經濟發展和IP變現能力。

故宮的大獲豐收,也讓不少同類型創作者蠢蠢欲動。因此,當有著相同配方、相似味道的《遇見天壇》到來之際,外界欣喜而期待。然而,

兩期節目播出之後,天壇不僅未能享受到“故宮般”的頂級待遇,似乎連普通熱度也難以維持

。截至發稿前,該節目在骨朵資料上的全網熱度為34。53,優酷歷史最高熱度為4792,位列電視綜藝第23位。

楊冪“清宮裝”上熱搜的《遇見天壇》,為何沒能複製“故宮神話”?

流量的持續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該節目的口碑評價。目前,豆瓣上有不少網友表示,“這是一檔形式大於內容的節目”,節目組雖將立意定位在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但從前兩期節目內容來看,節目中對“天壇”文化的挖掘並不突出,加之一眾流量明星的輔佐,

“文化類節目變味了”似乎也在成為不爭的事實。

究竟,《遇見天壇》出了哪些問題?

角色錯位、邏輯混亂...

“低配版”《故宮》?

《遇見天壇》的一開場,便透過一隻擬人化的神獸“小螭”,為觀眾進行天壇文化科普和節目開場宣讀,隨後以馮紹峰、苗苗、黃明昊為核心的三位固定嘉賓,依次出場,由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任務解讀,隨後便與每期前來的兩位飛行嘉賓,隨意組成隊伍,完成一天的實習任務。

節目中,三位固定嘉賓以及兩位飛行嘉賓充當的角色是“天壇實習生”,顧名思義,即在天壇內部以實習生的身份完成主管對其交代的任務。但從目前兩期節目來看,幾位嘉賓的角色定位,更像是在以“體驗者”的身份執行任務,主管們對其的任務配置和教學指導,也並未體現出工作中的“同事”或“上下級”關係。過多的素人主管們,更像是這檔節目中的“打醬油”路人,並未起到穿針引線的關鍵性作用。

在執行任務過程中,

整個節目設定流程,給大眾的直觀感受也是十分倉促,並未呈現出完整的邏輯關係。

如節目中起到過渡和講解作用的神獸“小螭”,經常只出現在節目的前半程,後半程則無故消失,而節目組也並未給出明確的“離開”原因。

楊冪“清宮裝”上熱搜的《遇見天壇》,為何沒能複製“故宮神話”?

類似的還有,節目中每期嘉賓在領到各自任務之後,往往會分成二或三個小組,各自行動。行動過程中,幾位嘉賓也會不斷接收到新的任務,但

任務與任務之間的生硬轉折,以及不明確主題方向的表達形式,也讓觀眾直接產生出“跳戲”情緒。

比如首期節目中迪麗熱巴與蔡徐坤正在學習排蕭編鐘編磬等樂器,節目組卻突然切換成苗苗以vlog的形式對其內容補充,這種形式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旁白作用,卻也打亂了節目的敘事節奏。

楊冪“清宮裝”上熱搜的《遇見天壇》,為何沒能複製“故宮神話”?

而這兩種低端“錯誤”造成的直接後果便是節目對於文化內容的深度解讀不足

。以首期節目中馮紹峰等眾人花費四個小時來掛編鐘為例,節目組以不到十分鐘的鏡頭語言便將該任務執行完成,任務執行過程中,也只是出現了兩句關於編鐘的歷史解讀,不少網友直接在彈幕中留言“沒有看懂”。

其實,不論是去年播出的《上新了!故宮》,還是《國家寶藏》《一本好書》等文化類節目,其在內容打磨與形式的結合上,皆下足功夫。儘管部分文化類節目在形式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同質化”問題,但其核心本質依舊是弘揚傳統文化。

《遇見天壇》最大的問題便出現“形式大於內容”層面,觀眾並未真正透過明星“實習生”的身份,體驗到傳統文化的內在精神。

明星效應引發的“宣傳”錯位?

與過往文化類節目與B站、抖音等新式傳播媒介深度繫結一般,《遇見天壇》的宣傳形式,也無外乎其它。記者統計,目前《遇見天壇》官方賬號在抖音上的關注粉絲達到13。8萬,獲贊數為192。9萬;而在B站上,該節目目前尚未開設官方賬號,卻也有10個相關內容的宣傳專欄。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些或使用者自制或官方賬戶下的宣傳,

其傳播內容基本都圍繞著該節目中的“嘉賓”陣容

,如楊冪在《遇見天壇》中的“再演清宮戲”,在B站、抖音上,乃至微博上成為網路熱門,其話題討論方向也歸落在楊冪是否有演技身上。

楊冪“清宮裝”上熱搜的《遇見天壇》,為何沒能複製“故宮神話”?

類似的還有馮紹峰的被大媽追問趙麗穎近況、迪麗熱巴的美貌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貢獻了不少話題熱度,卻也將節目導向直接偏離至節目中的嘉賓陣容,

並未與文化傳播達成聯動效應。

反觀去年底播出的《國家寶藏》與《上新了!故宮》兩檔文化類節目,該節目同樣走紅於B站、抖音等新式傳播平臺,但觀眾對其的討論點基本全落在“文物”探討層面,明星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是引流效果,並未造成如今這番景象。

“宣傳”錯位,也是造成該節目流於平庸的另一大原因。

北京衛視的“文化”再出發,

國潮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去年,《上新了!故宮》創下的一系列“文化”記錄,

不僅催生了更多的文化類節目創造者,也讓其出品方與平臺方相容的北京衛視,看到了文化節目的新生態。

《上新了!故宮》收官之後,北京衛視很快便以自家所持有的地理位置優越性和立臺之本,佈局了一系列文化類綜藝。

已知的節目中,目前以頤和園、長城為核心的兩檔文化類節目,正在加緊打造,其節目名稱也分別命名為《我在頤和園等你》和《了不起的城市》,與北京衛視之前打造的《上新了!故宮》和正在播出的《遇見天壇》共同組成“國潮”元年。

目前來看,旗下第二部國潮綜藝《遇見天壇》,所取得的節目效果並不算太好。節目中設計的沉浸式遊戲體驗,也並未為傳播傳統文化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而節目中每期邀請的一線明星,似乎也在淪為節目看點的一大“噱頭”。

楊冪“清宮裝”上熱搜的《遇見天壇》,為何沒能複製“故宮神話”?

文化類節目最引以為傲的“文創”開發,在《遇見天壇》節目中,也並未順利完成線下售賣,目前節目中出現的八音盒等諸多線下衍生品,在淘寶上的銷量並不太好,最好的同款物件也只是嘉賓參加節目錄制時,身上所穿的“工體褲”,其銷量較為可觀。

從節目角色定位“錯位”、邏輯出現混亂,再到明星嘉賓引發的關注錯位,節目組傾心打造的“天壇”文化,似乎並未得到大眾青睞。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潮”文化的不可控因素。但好在,節目組的出發點是“好心”,大家都在為中國傳統文化尋求更多的“開口”機會。目前,該節目僅播出兩期,後期實現口碑、熱度翻盤,也尚有可能。

楊冪“清宮裝”上熱搜的《遇見天壇》,為何沒能複製“故宮神話”?

TAG: 節目天壇文化類節目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