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踐行“四力”要求 唱響時代強音--記者走基層》開欄語

歷史的長河,靜觀時往往風平浪靜;驀然回首,才能體會波瀾壯闊。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寧河人的鏗鏘步履,在70年的時代洪流中留下了無數生動的剪影,70年的精彩跨越,不僅激活了一池春水,更重構了寧河人的發展座標。本臺從即日起在《寧河新聞》欄目中推出《踐行“四力”要求 唱響時代強音——記者走基層》系列報道,為您講述寧河人的奮鬥故事。今天播出: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要說板橋是一座歷史文化古鎮一點也不為過。田莊坨戰國文化遺址、明清古橋“太平橋”、唐山大地震遺址“楊花橋”……各種遺蹟、文明串珠成鏈,陶甑文化、農耕文化……“文化+”被鐫刻在了鎮域發展的歷史軸線上。

一座橋,承載著這片土地數百年來漕運往來的夢想。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曾經的橋對岸,是一條大運河,橋身所在的便是船舶的棲息地,在那個陸路交通還非常落後的年代,水系運輸成了商賈往來的最佳選擇,透過橋頭的系船石墩,我們依稀可以望到那些古老而深邃的年代中,這裡的繁華與喧囂。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西板橋村黨支部書記 村委會主任 楊樹全

聽老人們說,這裡的碼頭,整個咱們地區,連豐臺、苗莊卸貨都在咱們這卸。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時序更迭,水路運輸退出了經濟舞臺,漕運文明也成了這裡人們的記憶,但商賈文化催發的經濟思維成了發展基因代代相傳。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以太平橋為界,曾經的漕運必經之地後來被劃分成了東板橋、西板橋和北板橋三個村,石橋所在的西板橋村村民就家家戶戶做著買賣。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這位老農是八十年代鎮裡的第一位“萬元戶”,用他的話說,就是“愛鼓搗”,改革開放初期沒人試過搞承包,他在1982年一下子就包了200畝地,當年就賺了兩三萬塊錢。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西板橋村村民楊寶剛

我是第一個幹這個門市的人,當時沒有做生意的人,那時候很少。我是“小三馬兒”起家啊,那時候全寧河縣汽車也就有幾輛。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如今,老楊在村裡開了間農資超市,小日子寬裕滋潤,當記者問及他現在的收入時,老楊諱莫如深,嘿嘿一笑迴避了這個話題。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像老楊一樣經商幾十年的村民比比皆是。王有增是村裡的村委,從18歲開始開商店,這幾十年也沒少賺錢。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西板橋村村委 王有增

我們村的年輕人,有一個“比”,一個“學”,一個“趕”,一個“幫”的勁頭,一個比著一個,你掙錢多,我比你掙錢還多。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商貿文化啟發著一代代人的經濟頭腦,一座橋,見證著這片土地家家戶戶越過越好的日子。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這是盆罐莊村目前仍在使用的年頭最久遠的磚窯,李克晗正在忙活著,他說,我們是第一組錄著他開窯的記者。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鑿牆、鏟灰、揭頂……漫天飛揚的塵土、撲面而來的熱浪,原來,開窯的活並不輕鬆,他告訴記者,從前期的找土、和泥、甩泥、拉坯到裝窯、燒窯、開窯,其實製陶的整個過程都是體力活,所以對從業者的勞動能力還是頗有要求的,這也是為何村裡的老人們都丟下了老手藝的一個主要原因。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盆罐莊村是天津市唯一一個以行業命名的村莊,這裡的陶藝製作,可追溯到2000年前,家家戶戶燒窯製陶,做盆盆罐罐,是村莊的一個歷史符號。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盆罐村製陶技藝第十九代傳承人 李克晗

基本上是家家戶戶,在五十年代聽老人說還有四五十戶呢,莊的老圖憑記憶畫出來的,有很多家的窯,現在來說都已經沒有了。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文化的韻味浸潤著村莊發展的角角落落。2009年,盆罐莊村被確定為天津民間文化特色村,2010年被確定為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目前,整個盆罐莊村仍在傳承從事陶藝的僅剩下兩家,非遺的傳承保護與內涵價值的挖掘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盆罐村製陶技藝第十九代傳承人 李克晗

拿黑陶來說,山東、邯鄲、河南,這幾個地區做得非常好,人家已經形成產業鏈了。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文化是魂,旅遊是路。2019年,盆罐莊村被列入了天津市文化旅遊村建立名單,以盆罐莊村為載體,板橋鎮在爭創鄉村振興示範鎮上又提出了“中國·甑鄉”的發展定位,這讓原本有些設施陳舊、“陶味”不足的老盆罐莊迎來了一次浴火重生的機遇。

記者蹲點的這兩天,正巧趕上鎮裡與北京寒舍研討洽談盆罐莊村規劃方案的簽約細節,鎮裡和村裡正在研究著如何把特色點位串珠連線,把想要突出的重點規劃合理。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以“陶甑”文化為底蘊,以民宿資源為開發,盆罐莊村“塵封的記憶”將被喚醒,“沉睡的資源”將努力轉化為振興鄉村的資本和優勢,形成“一業帶百業,一業舉而百業興”的聯動效應。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板橋鎮黨委書記 任紹輝

近年來,我們圍繞“陶藝”這一特色,爭創市級文化旅遊村。同時,我們以陶藝為特色,提出了“陶甑”主題的切入點,提出了“中國甑鄉”的發展定位。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時逢金秋,稻穀飄香,泛舟在荷花池,伸手便可觸控到大自然的質樸與純粹。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板橋田園綜合體裡,迎來了一年的豐收季,也迎來了一年中客流量的巔峰期。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在記者蹲點期間,恰好趕上榆中縣的考察團前來學習培訓,像這樣的學習培訓、學生農事體驗等活動這裡每個月都要辦上幾次。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錦上禾農耕文化博物館天津有限公司高階農藝師 張文華

提升改造之後咱這面積大了,容納人數就多了。咱們同時可以容納幾百人、幾百個學生,然後就是團建,黨建都可以。記者:那預計咱們今年接待量有多少?張文華:假如一天能接待300人的話,這是最低限額,那麼一個月就是九千,一年就可以接待十萬人了。

民宿業是鄉村旅遊與鄉村文化結合的一種富民新業態,圍繞著“發展壯大民宿經濟,凸顯陶甑旅遊文化雛形”這一目標,綜合體的提升改造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農旅、文旅的深層次融合讓板橋鎮的文化“軟實力”有了更大更充分的發展空間。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板橋鎮黨委書記 任紹輝

我們將要在這些現有的傳統點位上進行新的提升、創新,推動板橋成為面向京津冀地區的文化名鎮、文化強鎮。

記者走基層:一座橋鐫刻時代的印痕

記者手記

古老的物件,記錄下時代發展的足跡;理念的躍升,印證了文明進步的力量。探尋文明遺蹟,啟用古鎮“記憶”,板橋彰顯於點,踐行於面;完善傳承保護,深化產業聯動,板橋立足當下,放眼長遠。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被賦予了新時代的意識形態,成為了板橋人振興鄉村的豐厚底氣和深厚根基。

- THE END -

採編丨婷琬 衛濤 興男 李穎

新媒體編輯丨老王

TAG: 板橋莊村文化盆罐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