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故事”音訊】第1集:官渡區行政區劃演變

關注我們

官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從金馬的傳說、到羊甫頭古墓葬群,從滇越鐵路、到巫家壩機場,從滇池古渡口、到昆明新中心;盤龍江、寶象河、金汁河,蜿蜒流淌;賽典赤、錢南園、繆雲臺,名人輩出。這裡,迴盪著歷史的風雲和鄉愁,承載著對未來的期許與夢想……

官渡區融媒體中心精心策劃製作35集系列音訊“官渡故事”,用聲音記錄歷史,讓歲月留下鄉愁。今天播出第1集《官渡區行政區劃演變》——

作者:向文

播音:林正

官渡區名因官渡古渡口名而來。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詔鳳迦異在昆明築拓東城,定為東都,於滇池東北岸蝸洞設立渡口。“官渡”由此得名。

官渡區地處滇池東北岸,東鄰宜良縣,南接呈貢縣,東北與嵩明縣交界,北與五華、盤龍區相連,西與西山區接壤,西南瀕臨滇池。

公元前475 —前221年的戰國時期,楚將莊躋入滇,在滇池沿岸建立“滇國”。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在西南地區設益州郡,在滇池地區置谷昌縣。隋初改置昆州,唐時改為益寧縣。南詔建拓東城。宋大理國時為鄯闡府,高氏於蝸洞置治所,建官渡古城。至元十二年(1275),鄯闡府改善州,領昆明、官渡二縣,官渡正式建縣;兩年後廢州,置中慶路,並官渡縣入昆明縣。明朝改中慶路為雲南府。清沿明制,昆明縣設25裡,後改25裡為43堡。民國初年,昆明縣按東、西、南、北、中設5個大鄉。1928年,從昆明縣劃出城區設昆明市,城外為昆明縣;1940年2月實行新縣制,昆明縣置6鎮10鄉,其中5鎮6鄉在今區境內。

1950年4月6日,昆明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武定行政專員公署,8月改歸昆明市領導),現今官渡區為昆明縣一、二、三、四區。1953年7月,裁昆明縣併入昆明市,縣轄一、二、三、四區改建為昆明市五、六、七區。

1956年10月19日,雲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正式成立官渡區(原昆明市五、六區合併組建)、龍泉區(原昆明市七區)。1958年12月,撤龍泉區併入官渡區。同年,全區共組建先鋒、前衛、阿拉、龍泉4大人民公社;1961年調整為10個人民公社;1960年12月,小哨種畜場7個生產大隊劃歸官渡區;1962年9月,昆明市國營一農場、二農場、三農場的部分生產大隊劃歸官渡區,分別成立聯盟公社、金馬公社、矣六公社。1968年,全區共有15個人民公社。

1984年2月,將人民公社改為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構,成立15個辦事處;將122個生產大隊改稱鄉人民政府(小鄉)。1988年1月,將15個農村辦事處和4個城鎮街道辦事處改為17個鄉鎮,即:關上、聯盟、金馬、前衛、龍泉、官渡、小板橋、大板橋、茨壩9鎮,福海、六甲、矣六、阿拉、小哨、雙哨、雙龍、小河8鄉,122個農村辦事處。至2004年9月前,全區行政區劃基本穩定,總面積為1025平方千米。

2004年9月,昆明主城四區行政區劃調整後,官渡區轄關上、金馬、太和、吳井4個城市街道辦事處,官渡、小板橋、大板橋3個鎮,六甲、矣六、阿拉、小哨4個鄉,管轄面積和人口分別減少一半。2006年,官渡、小板橋、六甲、矣六分別改鄉鎮為街道。2008年,小哨鄉併入大板橋鎮。2009年,阿拉鄉由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委託管理。

截至2020年,官渡區轄關上、金馬、太和、吳井、官渡、六甲、矣六、小板橋、大板橋、阿拉10個街道,總面積552。2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約56萬人,常住人口超過160萬人。

官渡區是昆明主城中心區之一,地處昆明主城與呈貢新城之間,為雲南公路、鐵路、航空交通運輸樞紐,古老而年輕、富饒而美麗。歷史上是農業大縣,滇中地區優質水稻、蔬菜、花卉、生豬、禽蛋生產基地。改革開放以來,全區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工業化程度不斷加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以後,城市化程序持續提速,從傳統的城郊型農業區邁向城鄉一體化,現已發展成為昆明城市中心區、雲南省最具發展活力與實力的縣區。2004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59億元;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9。23億元;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從1990年代的“雲嶺第一縣”,邁進“全國百強區”。

TAG: 官渡區昆明官渡板橋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