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道作文題說起(大地漫筆)

今年浙江高考語文卷作文題的題幹,講了兩種關於創作的觀點:“有一種觀點認為:作家寫作時心裡要裝著讀者,多傾聽讀者的呼聲。另一種看法是:作家寫作時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讀者所左右。”文字雖然簡單,卻涉及作家與讀者的關係這一重要話題。那麼,作家寫作時,到底應不應該聽讀者的?

誠然,寫作時堅持自己的想法,是創作的基本前提。如果一個作家在創作上毫無主見,又怎能指望他產出佳作呢?堅持自己的想法,必然要求作家不為讀者所左右。這裡的“不為讀者所左右”,是說不為讀者的口味所左右,不為流行的套路所左右,不為庸俗的價值觀所左右。如果讀者流行讀言情題材,作家就去寫言情題材;讀者愛讀穿越題材,作家就去寫穿越題材,只是為迎合讀者、追逐閱讀熱點甚至是市場熱點去寫作,那麼一個作家就可能在創作中失去自我,丟掉初衷,也很難誕生留得下的作品。

但是,不為讀者所左右,並非不考慮讀者,對於一個作家來說,心裡裝著讀者,傾聽讀者的呼聲,應是永遠的追求。

現實中,有的作家為了彰顯自己的博學,把文章寫得詰屈聱牙,無形中給讀者設定了閱讀障礙,這便是不考慮讀者的感受,心裡沒裝著讀者的一個表現。即使因為不可避免的原因,寫出來的作品不能明白如話,作家也要隨時注意文字的平實曉暢,儘可能讓讀者能讀懂,也愛讀。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就曾將文學和繪畫作比,說“文學也是一種給人以愉悅的形式。如果我們看的書很費解,那麼,書的作者就是失敗的”。

其實,作家不是全能的,即便下了再多功夫,筆下難免仍有錯訛疏漏之處,而讀者就是最好的“啄木鳥”,他們的“利喙”能讓作品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讀者有不同的背景,他們是街頭小販,對市場對人情對匆匆過往的人群的體察與瞭解,恐怕連細膩的小說家也無法準確捕捉;他們是歷史愛好者,有甄別歷史細節的火眼金睛,可能連歷史學家都要為其點贊;他們是普通的市民,對自己所在城市的感受與理解,也許令本地寫作者都為之汗顏……如果一個作家心裡裝著這樣一些讀者,下筆就會有所敬畏,寫作就會更加嚴謹,儘可能地減少各種常識性、專業性的錯誤,減少主觀臆想、不合邏輯的闡釋與演繹。

堅持自己的想法與心裡裝著讀者並不矛盾。作家堅持自己的想法,便是要堅持初衷,讓前行的“壓艙石”更穩,更實。心中裝著讀者,則利於調準“航向”,看自己是否存在因知識不足、經歷不夠而出現的錯訛,以及忽略讀者感受等造成的問題。既堅守創作的初衷,又心中裝著讀者,作者才有可能經由作品與讀者達至高山流水之境。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31日 20 版)

TAG: 讀者作家寫作裝著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