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5月18日,富陽日報第三版以《蘇東坡的洞橋“足跡”》為題整版報道了“菖蒲村、馬至坎因蘇東坡而得名”的故事,這讓人看到了菖蒲俞谷種下的鄉土文化種子開始萌芽了。

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菖蒲俞谷位於洞橋鎮楓瑞村天雲山,曾是蘇東坡到訪的“馬至坎”的核心區塊,有溪流、瀑布、岩石、溶洞等自然景觀組成,溪澗中菖蒲茂盛,岩石溶洞邊彼岸花紅火,是一處難得的“世外桃源”。

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這塊土地由俞谷家人承包耕種,起初栽種小麥、番薯、玉米等雜糧,因為有了這樣的土地和承包模式,俞谷家人的“吃飯問題”迎刃而解,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一個鄉村見證。

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上世紀90年代的菖蒲俞谷,綠色冬作為俞谷家人栽種的油菜】

當年,俞谷家人還用小麥、水稻秸稈栽種蘑菇,後來又開始栽桑養蠶,出產的蠶繭以“繅絲最長”而聞名富陽。種蘑菇、育蠶繭,鼓起了“錢袋子”。

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菖蒲蠶桑業有過輝煌的歷史,曾經上了富陽日報頭條】

至本世紀初,富陽的蘑菇、蠶桑產業相繼萎縮,這塊土地改種食用竹、泡桐,但收益微乎其微。

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俞谷家人於本世紀初栽種的泡桐樹】

俞谷家人思索著“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呢?

去年初,俞谷家人見天雲山修通了公路、登山道,基本具備了興辦“文化旅遊產業”的基礎條件。俞谷家人闢山墾荒,打造自然景觀,發掘歷史文化,開始了“種文化”的程序。

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俞谷主人建造度仙拱橋】

度仙拱橋、金蟬迎賓、十里龍洞、拐李神洞、玉蘭泉湧等自然景觀一一呈現;家族文化、宋韻文化、菖蒲文化、紅色文化等鄉土文化一一發掘;大鍋飯、米餜、八寶飯、麻餈等特色飲食一一開發。同時,俞谷推出山野講堂,讓遊客眼福耳福口福同享,讓心身得到康養。

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菖蒲俞谷山野講堂】

不久前,菖蒲俞谷首個文化產品——《菖蒲·大蘭俞氏宗譜》面世。

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該《宗譜》參照現代志書修編,大膽革新,開創了新時代家譜修編的先河,菖蒲、大蘭俞氏族人爭相購閱,並被富陽區檔案館及部分中華俞氏宗親收藏。

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目前,菖蒲俞谷已是杭州宋韻精品研學線路——東坡古道的重要節點,得到了富陽日報等主流媒體的關注。在一片古老的土地上,種下的鄉土文化種子開始萌芽,她的茁壯成長充滿期待!

種下的文化種子,菖蒲俞谷萌芽了

【紅日映俞谷】

TAG: 俞谷菖蒲富陽家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