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臨沭】仰山鞠水興福地

文/王官帥

【家在臨沭】仰山鞠水興福地

山村。母親對我說,北面山上,昨天砍的一捆柴,你去扛來吧。我急步上山,已有農人在山間勞作,躬耕的身型在清晨的薄霧裡如同剪影,剪影的不遠處,有一泓湛藍的水面,平靜如鏡,我問道,可有名字?農人答應,雲濾湖。我費力地思討,這麼近的山這麼美的水,我咋早先沒來過?!詫異中驚醒。我知道,有這樣一個夢,是自己這些天,總想努力探尋蒼山沭水悠悠古韻的緣故了。

一方水土一方人,守望臨沭耕讀傳世生生不息的最慈母體,無可取代的是蒼山沭水,雖然作為名稱“臨沭”的縣制,自唐武德方始,但這一方黎民,從舊石器時代就已經繁衍生息、開枝散葉了,而此地,正頗有蘇東坡“水涵空、山照市”的意境,山立水之東,水流山之西,一左一右、一剛一柔,一動一靜、一聳一平,“水隨山而行,山界水而止”,千萬年來,涵養孕育了鍾靈毓秀的魯東南明珠,呵護守衛了樸厚赤誠的東夷後人,福佑這一方面水土的雨順風調、人和物阜。仰望高山、鞠身弱水,不由讓人陶然神醉、心悅誠服。

“好山面面削芙蓉,吐月摩雲勢更雄。數疊好峰青列戟,幾層青嶂碧連空。巍峨低視淮陰小,突兀高聯泰嶽崇。日暮捲簾看昳色,滿天佳氣雨濛濛。”明代文人舒祥將蒼山疊翠列為琅琊八景之首,可見其鍾靈毓秀早已是聲名遠播。吾輩後者,也多有好事賢人試圖重現疊翠勝境,陰晴雨霧、遠近高低,長槍大炮、相機手機,攝影拍圖,惜終難盡詩詞妙境。在我想來,追求“疊翠”的形似固然重要,但依蒼山其位置來看,近處偎依著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五座青峰,如蓮花初綻,似佛手布法,遙遠望去,豈不是黛青疊嶂、翠峰列張哉?!稱作另一種“蒼山疊翠”,按理未嘗不可。

【家在臨沭】仰山鞠水興福地

“蒼巒直上異塵寰,九點菸痕一望間。雲氣半含蒙羽頂,風檣隱顧海門關。”以蒼山為高點的五峰聯座,雄踞臨沭縣幾何中心,以394。7米的身高,擔當縣域之最。生活在縣城及周邊的人們可以從多角度瞭望到它,感受它的偉岸風骨,有人看它像臥佛,有人說它似如意,古傳有老君乘龍、犀牛望月等三十六景觀,都是充滿神往與崇敬。歷史上,無論地理還是人文,莫不有太多的故事依然生動鮮活。相傳精衛填海的壯舉感動了玉帝,密令太上老君暗中佐佑,老君手揚浮塵將大理蒼山山尖自空中架起,運往東海,不料被神農氏拒絕,他想考驗女兒化作神鳥的毅力,太君意會,收起浮塵,峰落海邊,成為今天的臨沭蒼山。你看,我們這座翠峰,原來是飛來仙山。傳說總是迷離,蒼山事實上同樣生身高古,《水經注》載,“山之沭東者,古悉以蒼山賅之”。老祖宗就沒把沭水與蒼山分開,連命名都是相互印證不離不棄的,同時這一“賅”字,也印證了蒼山可以是五峰統稱的假想。而這座山峰懷擁的,有龍山文化進入較為繁盛時期的北溝頭,其遺址中挖掘出精美蛋殼黑陶,薄如蟬翼、技藝絕倫,貨幣、骨簇、陶甕等生活物品,為東夷地區風土人情提供了實物佐證;有北辛文化規模聚居的東盤,從城牆輪廓和房屋基礎推斷,已是同時期上等城邑規模。

【家在臨沭】仰山鞠水興福地

除卻奇石妙峰、古木淨水等自然景觀,歷史勝蹟迭代不窮。“三清閣有銀杏兩株,大十餘圍”“閣西有大晉八年碑雲:樹為徐庶、尹喜所植。”可見西晉時期,冠山已經成為聲名遠揚的道教仙山、清修聖地,現在的銀杏樹,依然蒼翠挺拔、枝繁葉茂。在冠山主峰,形似鳳冠的巨石東側,有上下兩個山洞,因面向大海,風水上佳,相傳曾經吸引了鬼谷子、尹喜、徐則、張良、徐庶等在此修行,被稱作仙人洞,所謂“竇王霸業遺荒冢,徐尹仙蹤留此山。”不遠處的馬山,同樣肩負厚重的滄桑歷史,《資治通鑑》記述,“紹興三十一年,臨沂民避蒼山者數十萬。金兵圍困,久攻不下,寨首騰狄告急於魏勝,勝提兵往解蒼山圍。”“三峰削壁峭難成,天造名山拯終生。一心能固千層郭,群石堪稱十萬兵。”抗金寨現存的殘垣斷壁,塵封著當年金戈鐵馬的鏗鏘故事。

山上山下,從遠古神話到歷史記述,先民戰天鬥地、繁衍生息,如山的偉岸,生生不息。千萬年來,煙波迷濛地顧盼著青翠蒼山的,是蜿蜒多姿的沭水,這條與沂河生身同源、並行南下,最後相互交融的水系,深情綿綿地陪伴著雄強堅毅的蒼山,共同滋養著一處風土人情,書寫著一方歷史畫卷。

“沭水出琅琊東莞縣北山,大弁山與小泰山連麓而異名也,引控眾流、積以成川”,從沂山而下到黃海歸宗,省內長273千米的沭河,將最妖嬈的身姿最絢爛的故事,鋪陳在了臨沭大地上。清道光進士吳步韓少年詩作有“大河懸流沙,高岸自千古”之語,讚譽沭河自然風光。而今,友人用相機記錄了河岸美麗的鴻雁,佐證沭河優良的生態延續。悠悠河水滋養的故事,清流款款、溫婉動人。

【家在臨沭】仰山鞠水興福地

在合適的季節,沭河岸邊,迎風起伏的醉人青綠是大片大片的杞柳,這種在臨沭人手中變化萬千,在國際舞臺上炙手可熱的神奇樹枝,正是沭河的饋贈。臨沭柳編已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根柳條堪稱連著國際市場與群眾增收的金條銀條。難以計數的普通柳條,在傳承千年的工匠技藝裡,透過臨沭人靈巧勤勞的雙手,編織成千萬花色的實用品或工藝品,筐、藍、簍、盒環保實用,瓶、鼎、鳥、獸精妙絕倫。人們把種柳、用柳、愛柳的心境,化為優美的民間故事,口口相傳在城邑阡陌。沭河岸邊有一座柳老爺廟,供奉著柳編藝人的祖師,不錯,就是那個仗義傳書的柳毅。典籍《柳毅傳書》裡的男主,耿直勇毅,亦是落第書生,卻沒提及落腳過沭地,但臨沭人更願意相信,柳毅在成就事業讀書奮進的途中,是在這裡研修過一段時間的,並且感念這方百姓的眷顧,在成為洞庭乘龍快婿之後,攜洞庭龍女重遊故地,將秘傳的柳編技藝手把手教授給當地群眾,時至今日,這一帶有三月三逢廟會的習俗,百姓的歡樂舞臺上,廟會不可或缺的必是柳編藝人將最新創制的柳編工藝品,集中展示、交流、售賣,“編筐系柳柳毅傳,拿到街上就賣錢。”這是對祖師的最好紀念,也是柳編登上國際博覽會的原生基因。

【家在臨沭】仰山鞠水興福地

“沭河好風光,莊莊相連多麼長。”軍旅作家劉知俠在歌曲《沭河的歌聲》中這樣讚歎,在滋養了河岸豐美物華的同時,其自身愈發煙波微瀾、風姿綽約。水面波光瀲灩、魚翔淺底,兩岸綠樹參差、飛鳥唱和;老古道,風光秀麗、遊人流連,新樞紐,導流海陵、造福蒼生。一條河,一條“沭”字特指的河,是潤澤一方飄曳流動的玉絲帶,是呵護百姓旖旎多姿的藍精靈。

正如清晨上山的夢境,無非是白日懷想的照映,蒼山沭水間,風物饈珍、人文睦和,有分明之四季,無嚴酷之寒暑,具中原之方正,參南國之潤澤,享內陸之安固,守沿海之闊綽,興業可樂、定居可安,怎不讓人心生歡喜?!故由衷贊曰:疊翠青峰五重巒,連波碧水九道灣。山接泰岱觀滄海,河聯泗沂聽瀾安。東夷文脈溯溝頭,北辛武威定東盤。鍾靈毓秀興福地,強富和美好家園。

照片提供:張奉松

編輯:劉傑 劉曉倩 王靖雯

TAG: 蒼山臨沭沭河柳編疊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