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晴空突變,茅山“鳳凰”風雨中涅槃——茅山人都在轉發!轉!發!

復活節晴空突變,茅山“鳳凰”風雨中涅槃——茅山人都在轉發!轉!發!

2020年4月12日,農曆三月二十,即省級“非遺”茅山廟會正日後的第二天,這一天也是西方象徵重生與希望的復活節。

上午天氣晴好,下午三四點鐘狂風驟起,潑墨似的烏雲伴著雷鳴,遮天蔽地,從西北直壓過來,摧枯拉朽,似乎欲橫掃一切。來勢雖迅猛,不過,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快,烏雲狂風消逝,碧空如洗,燦爛陽光重新沐浴大地。地面積水並不多,恰如大自然一次殷勤的灑掃。有驚無險,並無大礙。

不料,晚上驚聞——茅山鳳凰墩在這場風雨中被徹底摧毀。

復活節晴空突變,茅山“鳳凰”風雨中涅槃——茅山人都在轉發!轉!發!

復活節晴空突變,茅山“鳳凰”風雨中涅槃——茅山人都在轉發!轉!發!

衛星地圖中的鳳凰墩

開啟衛星地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茅山景德禪寺與省道S352之間有一較大水面,中間有一圓形小島。據當地老人講,此處水面俗稱“泊口”。水面中央圓形孤島,就是鳳凰墩。在建國之初時,小島面積有三四畝地大小。有人說,圓圓的小島是鳳凰的眼睛,這裡又被稱為“鳳凰灣”。

復活節晴空突變,茅山“鳳凰”風雨中涅槃——茅山人都在轉發!轉!發!

茅山鳳凰墩位於景德禪寺南面泊口之中,原為四面環水的小島。因水土流失嚴重,近年來,島上地面已與水面幾乎持平。夏季水位升高,則完全沉入水面之下。但鳳凰墩上的一棵年老的柳樹,多年來,一直默默堅守著,欲將古老的故事代代傳承。不想,今天下午突發的一場風雨將它徹底掀翻,擲倒於它守護多年的鳳凰灣中。

劉伯溫與茅山鳳凰灣

相傳,茅山是龍鳳寶地,會產生稱霸一方的諸侯,或獨霸神州的帝王。明初朱元璋第一謀臣、神機妙算的劉半仙——劉伯溫,來到此地破風水,要將英雄豪傑扼殺於搖籃之中,不允許再有像張士誠這樣的反王出現。

劉伯溫用他的陰陽眼發現,茅山棲息著一隻金鳳。鳳頭所在地為景德禪寺南邊的“泊口”。圓形小島是她的眼眸。小島原先有一羊腸小道,與西邊陸地相連。劉伯溫認為這是鳳凰的頸項,將河中的這條小路截斷,就可以破除茅山鳳地的風水。於是,劉伯溫將一把貼有神符的鐵鍬插在小路中間。據當地百姓傳說,第二天早晨整個泊口血流成河,一片血色。這樣,小島與陸地完全分離,最後成為孤島。

復活節晴空突變,茅山“鳳凰”風雨中涅槃——茅山人都在轉發!轉!發!

劉伯溫還發現景德禪寺位於金鳳的腹部,大雄寶殿正插於金鳳的心臟。北邊原有數條小溪,類似於鳳凰的尾巴。這一點,現在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絕大多數還能清晰記得。傳說,為了讓金鳳永遠不得重生,劉伯溫還指使重修景德禪寺。

以上多為傳說,但下面關於明朝的那些事,卻是有史料可查考的。據東臺縣誌記載,明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比丘德琚禪師任茅山景德禪寺住持,曾重修大雄寶殿,塑三尊大佛、十八羅漢及佛後海島。公元1407年,國師蜀仙訓任景德禪寺住持,並奉皇帝詔令將寺改為“敕賜景德至化禪寺”。明永樂五年五月十四日,明英宗(朱祁鎮)下旨,優獎景德禪寺。

歷史與傳說並存,讓茅山文化更加璀璨,熠熠生輝。

復活節晴空突變,茅山“鳳凰”風雨中涅槃——茅山人都在轉發!轉!發!

今天倒下的不僅僅是一棵樹,它多年所據守的也不是一座普通的小島,它是千年茅山文化的重要標誌,是世世代代茅山人靈魂與精神上的重要根基。

茅山的真山被挖平了,茅山會船在萎縮,茅山號子在異化……隨著一根一根的維繫古老文化的根鬚,被人為或被大自然折斷,歷朝歷代曾經盛極一時的茅山文化,是在走向逐漸毀滅,還是能像鳳凰涅槃一樣,獲得新生,其歷史責任全在我今天的茅山人!

二寶,茅山鎮茅二村人,弘揚家鄉文化,有熱情,敢擔當。不管風吹浪打,我們相信在他的帶領下,茅山鳳凰墩定會像鳳凰涅槃一樣獲得新生! 不信?2021清明節茅山會船,拭目以待!

復活節晴空突變,茅山“鳳凰”風雨中涅槃——茅山人都在轉發!轉!發!

本文讚賞資金,將全部用於鳳凰墩的重建。

TAG: 茅山鳳凰禪寺劉伯溫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