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史精選故事75、劉邦雄才大略卻行事怪誕

劉邦,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是漢民族重要的開拓者。他把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統一起來,對漢民族的形成和強大,對漢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這個角度來講,稱劉邦為“千古一帝”亦不為過。毛偉人曾經評價劉邦,說他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劉邦雄才大略,然而又性格粗魯,行事荒誕,具有鮮明的人物個性。

從《漢書》記載來看,劉邦的雄才大略,主要體現在他善於用人、善於謀大事、善於納諫等幾個方面。

善於用人,是劉邦的突出特點,也是被人們公認的。人們在評價劉邦獲勝、項羽失敗時,總是把劉邦善於用人作為首要原因。劉邦稱讚張良、蕭何、韓信是人中俊傑,由於有了他們,才得到天下。劉邦的那番話,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成為劉邦善於用人的重要標誌。

除了“三傑”之外,劉邦身邊還聚集著一大批謀士和猛將,他們為劉邦出謀劃策,攻城略地,奪取天下。這些人,有的是劉邦起義時候的老班底,像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灌嬰等;有的來自各諸侯國,像張良、張耳、韓王信等;有的出身平民甚至強盜,像酈食其、彭越等;有的則是從項羽那邊投奔過來的,像陳平、黥布等。他們來自不同的陣營,都是楚漢相爭時期的著名人物,對歷史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

劉邦有這麼多人才幫助,所以能夠得到天下。而項羽只逞個人之勇,身邊缺乏人才,必然失敗。然而,駕馭和使用這些人才,絕非易事。人才,都是一些賢能之人,在天下大亂之時,他們只會佩服輔佐賢者,而不會臣服於庸者。這些人才,甘願為劉邦效力,表明劉邦比他們更高明,能夠使他們心悅誠服。

善於謀大事,是劉邦的重要特點。雖然有眾多人才的輔佐,但在一些事關全域性的戰略問題上,幾乎都是劉邦自己謀劃決定的。劉邦起義後的第一個重大決策,是投靠項梁,借勢壯大自己的力量,效果十分明顯,使劉邦的隊伍很快壯大,成為滅秦主力之一。

劉邦率軍西征,顯示出了他卓越的謀略和指揮才能。西征中的軍事部署、進軍路線、政策制定等重大事項,基本上都是劉邦自己決策的,事實證明都很正確。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統攬全域性、深謀遠慮,一邊自己吸引項羽主力,一邊派韓信開闢第二戰場,最終獲得成功。在謀大事方面,劉邦才是真正的運籌帷幄。

在統一天下之後,人們普遍認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是因為沒有分封諸侯造成的,眾將領要求分封的願望更是十分強烈,呼聲甚高。而劉邦憑藉政治家的智慧,力排眾議,十分堅定地繼續實行中央集權制度,總體上仍然堅持郡縣制,只是不得已封了少量的諸侯王。這充分顯示了劉邦的高瞻遠矚,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善於納諫,是劉邦的明顯特點。劉邦從諫如流,特別注重聽取別人意見,只要說得對,馬上就採納。劉邦西征進入咸陽以後,本想在秦宮休息,樊噲、張良進諫說:“咸陽尚不穩定,容易造成士兵搶掠,不易在城裡駐軍。”劉邦覺得有道理,馬上下令,軍隊撤回霸上,自己也回軍營休息。這一舉動,深得民心。鴻門宴脫險、火燒棧道、離間項羽與范增的關係、白登解圍等一些重要事件,都是劉邦聽從了張良、陳平等人的建議,取得了良好效果。

劉邦善於納諫,但不是人云亦云,實際上很有主見。統一天下之後,幾乎所有的將領都建議分封王侯,劉邦卻堅決不聽。在定都問題上,大多數人都建議定都洛陽,劉邦也沒有聽從,堅持定都長安。

劉邦善於用人、善於謀大事、善於納諫,成就了他的輝煌帝業,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這是他主要的一面。但是,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劉邦性格的另一面,卻有點流氓無賴的嘴臉,與威嚴的帝王形象,形成很大的反差。

《漢書》記載,劉邦的性格,是表面寬厚而內心狡詐,胸有謀略而行事粗魯,豪放而不拘禮節,還時常幹出一些荒唐怪誕的事情來。

劉邦語言粗魯,喜歡罵人,張口“你老子”,閉嘴“他孃的”,不管是誰,不高興了就是一頓臭罵,有時甚至是破口大罵,諸侯王也不例外。魏王豹反叛漢朝,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忍受劉邦的辱罵。

漢朝建立以後,對眾臣論功行賞。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因而封賞的食邑最多。眾將領不服,說:“我們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攻佔城池,奪取土地,屢立戰功。蕭何沒有上過戰場,只是舞文弄墨,發發議論,封賞反倒在我們之上,這是為什麼?”

劉邦一聽,不高興了,說:“你們見過打獵嗎?打獵時,追咬獵物的是狗,而指揮狗的是獵人,獵人當然比狗的功勞大。你們雖然有戰功,但只不過就像狗一樣,而蕭何就像獵人,狗怎麼能與人相比呢?”眾將領一聽,自己都成狗了,還能說什麼呢?在堂堂朝廷之上,公然罵眾將領是狗,這恐怕只有劉邦能幹得出來。

劉邦待人傲慢無禮。劉邦西征途中,路過高陽。高陽有個賢士,叫酈食其,已經六十多歲了。他聽說劉邦仁義寬厚,就去求見。劉邦卻叉開兩腿坐在床上,讓兩個女子洗腳,見了酈食其愛答不理的。酈食其很生氣,責怪劉邦說:“您如果想要誅滅暴秦,就不應該這樣對待長者。”劉邦倒是聞錯即改,馬上站起身來,整理好衣服,施禮道歉。

還有一次,劉邦派人策反了黥布,黥布去拜見劉邦。黥布當時已是諸侯王了,接見黥布,應該是件很隆重的事情。但劉邦卻是一邊洗腳,一邊接見黥布。黥布感覺受到侮辱,後悔前來,甚至想要自殺,直到見自己的用器、飲食都與劉邦相同,才減輕了心中火氣。

劉邦待人傲慢,並不是擺架子,看不起人,他就是這樣的性格,隨隨便便,不講禮節。劉邦是這樣,群臣也跟著效仿,在朝廷喝酒時,經常大呼小叫,有的甚至拔劍砍擊庭中立柱,沒有規矩,不成體統。

劉邦行事有些荒唐怪誕。在楚漢戰爭時期,劉邦知道要想奪取天下,儒家那一套不管用,所以不喜歡儒生。有的儒生求見,劉邦就一把扯下他的帽子,往他帽子裡撒尿。歷史上的帝王,有哪個能做出這等荒唐事來呢?

劉邦統一天下以後,知道儒家思想有用了,又專門跑到曲阜,以隆重禮儀祭奠孔子。劉邦是歷史上第一個親臨孔廟祭孔的帝王,這與他向儒生帽子裡撒尿,形成了鮮明對照。

劉邦當皇帝以後,一次藉口生病,一連十多天不出宮門,也不讓群臣見他。樊噲忍不住了,徑直闖了進去,見劉邦躺在床上,拿宦官當枕頭,枕著睡覺。樊噲指責他說:“您難道不知道趙高作亂的事情嗎?”劉邦聽了,笑著從床上爬了起來。

還有一次,大臣周昌進宮奏事,正巧撞見劉邦摟著美女親熱,周昌趕緊扭頭就跑。劉邦卻追了上去,把周昌按倒在地,騎在他脖子上,並且問道:“你看老子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說:“我看您就是夏桀、商紂那樣的皇帝。”劉邦聽了,並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說:“你的狗膽真夠大的。”堂堂帝王,能做出這等荒誕事來的,在歷史上恐怕沒有幾個。

劉邦性格上雖有缺陷,但掩蓋不了他的雄才大略,反而襯托出了他鮮明的個性。畢竟皇帝也是人,而不是神。

世界上的人,沒有十全十美的。劉邦是這樣,被譽為“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韓信等人,也是這樣。請看《新視角讀(漢書)》之十五,張良運籌帷幄卻名過其實。

TAG: 劉邦善於蕭何張良周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