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橋,荷花莊,荷花芯……寧波那些葳蕤生香的“荷花地名”

荷花橋,荷花莊,荷花芯……寧波那些葳蕤生香的“荷花地名”

荷花新村內的荷花路

荷花是夏天中很特別的花。作為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之一,荷花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三國時期的陸璣在《毛詩草木魚蟲疏》中,解釋其又稱“芙蕖”的原因:“何物可以為夫,可以為渠,故稱荷為芙蕖。”意指荷花有著極強的生命力,能比其他水生植物更快佔滿百畝土地,長滿整個湖泊。“多情明月邀君共,無主荷花到處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傳世名句,則是詩人們對荷花旺盛生命力的另一種詮釋。

除了強大的生命力,荷花還形態優美,花大色雅,枝挺葉茂,具有獨特的風姿神韻。許多文人雅士把它和人的精神世界相勾連,賦予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特質。求佛問道人士又把它和宗教文化相結合,讓它成為高潔的神聖之花。荷花因此廣受中國民眾喜愛,是我國傳統名花之一,有“花之君子”美譽。

我國南北各地都適合種植荷花。寧波地屬水鄉,荷花種植尤為普遍。不論是城裡的公園,還是鄉村的塘邊,都能見到大片大片的荷花。在地名中,也出現了許多葳蕤生香的“荷花”。

鄞州雲龍有荷花橋,村民主姓王,唐時從山西太原遷甲村後發族另建成村。因村邊有橋,橋下荷花盛開,故以橋名稱為荷花橋。子孫繁衍後再建新村,根據方位稱新村為上荷花橋,老村為下荷花橋。現荷花橋村域更大,除原來的上、下荷花橋,還包括童家漕、杜村。

鄞州划船社群有荷花莊,原為寧波東郊鄉間村落,以村中荷花池而名。民國19年(1930年),荷花池被填塞改建為民居。莊中原有長巷,《鄞縣通志》稱“舊名賣席橋下”,民國時改稱荷莊巷。1986年舊城改造時,荷花莊一帶民居拆建為荷花新村,按建造年序有荷花一村、荷花二村等。拆建新村時形成的道路,命名為荷花路。路側有荷花莊小學、荷花莊公園等。2020年,已變得老舊的荷花新村,再次被納入寧波未來社群拆建區塊,舊荷花莊這次將會以什麼樣的新姿出現,令人期待。

鄞州慶安會館附近有荷池路,也以其地舊有荷花池而名。當地人還俗稱荷花池跟、三十四間頭、荷池巷等。1953年,為表彰工人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荷池路一帶建起工人新村,這是寧波第一個自行設計建造的集體住宅群,代表著寧波公房時代的開端,對寧波後來的住宅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目前工人新村、荷池新村等已拆遷待建,荷池路也暫時封路中。

海曙西門街道有花池巷,清初慈溪方氏遷此建宅,內有荷花池,故名。《鄞縣通志》記,“花池巷,舊名荷花池頭”,又稱新開街。1981年地名普查時,截源和巷、佈政巷、亨六巷之南段入該巷。花池巷18號曾為晚清寧波藏書家徐時棟“水北閣”藏書樓所在之地,後“水北閣”遷入天一閣,現仍存。

荷花橋,荷花莊,荷花芯……寧波那些葳蕤生香的“荷花地名”

老舊的荷花新村,已被納入寧波首批未來社群試點(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在寧波,因荷花池得名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海曙洞橋鎮的荷花池頭,餘姚馬渚鎮的荷花村、泗門鎮的藕荷弄、藕荷漕鬥等,這些地名無不述說著荷花在寧波種植範圍之廣,受歡迎程度之深。

證明荷花在寧波廣受歡迎的,還有下面這些地名。看了這些地名來歷,你會感受到,開在百姓心裡的荷花是那樣明豔動人。

象山牆頭、茅洋、丹城、東陳四地之間,橫亙一山,名喚荷花芯山,以主峰荷花芯而名。民國《象山縣誌》記,荷花芯峰其巖如千葉蓮花,“迎風紛批”,故名。周邊又有大小山峰九座,合圍成一大山坳,有良田九頃,故又習稱九頃大山。荷花芯山脈山勢奇特,傲兀如屏,又有良好植被,因此風光如畫。同時還是象山主要分水嶺,清水坑、大溪、蠣江源於其西,東大河、馬崗河、中央港源於其東。山中有倉岙、九頃、北面洋等多座水庫,為象山淡水源要地。山前沖積帶有黃土、砂粘質紅土、黃泥砂田土等多型別土質,適合種水稻、番薯、豆、麥、柑桔等各類作物,是象山很受歡迎的居住地之一。

象山南田也有荷花心山,以主峰荷花心得名。荷花心峰海拔344。1米,因其形似含苞待放的荷花而名。此山脈因由小西天山向西北延伸而成,所以山體割切破碎,海拔總體不高。西北依次有炮臺山、鳳凰頭、萬金山、龍頭山諸峰,東南有長崗山、虎頭巖、桃園山諸峰,海拔均在260米以下。西側還有一峰,海拔雖只有201米,卻充滿傳奇色彩。相傳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數百名年輕的女兵撤至該山建營立寨,堅持抗清鬥爭,當地人因此稱其為姑娘寨。

慈溪橋頭則有荷花芯窯址,因位於橋頭鎮荷花芯山而名。窯址堆積面積約2000平方米,為晚唐越窯遺址。1980年,故宮博物院人士來上林湖實地考察,於荷花芯遺址採得青瓷殘器數件,證實曾在故宮及國外展出的唐青瓷帶託茶碗即為該窯所出。荷花芯窯址後出土了大量精美瓷器標本,是上林湖越窯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

寧海桃源街道有花山村,亦稱花山頭。該村《葛氏宗譜》記,宋末元初葛午炎之子葛壁從泉水遷至岙裡,因村邊之山形似三朵荷花,故命名村為花山頭,簡稱花山。寧海桑洲鎮有花地塔,村處前山頭崗頂。大竹園《前山頭葛氏宗譜》記,葛姓新三房於明正統年間自後山(毛平)分住於此。因該處地形如荷花,故名花地搭,後改稱花地塔。

海曙白雲莊對面有文苑風荷小區,前身為管江岸村,2003年拆建成文苑風荷小區。因此地原有池塘,盛開荷花,故名。古林鎮有綠荷苑,原稱藕池。2001年,藕池村為原鄞縣首批舊村改造、新村建設村。2013年綠荷苑建成時,原古林藕池、板橋、姜蘇3個自然村村民全部遷置於此。希望建成的新村綠色荷葉滿園,故名。

鄞州鍾公廟街道有風荷泊園,2016年命名。寓意打造具有中國風格的安靜居所,故名。 徐雪英

TAG: 荷花新村荷花池寧波荷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