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樹見證了斯宅村耕讀重教的文化傳統

紹興市諸暨市東白湖鎮斯宅村有3棵百年楸樹。據說1905年,斯宅村斯民小學建成之時,它被一同栽下。從4月份開始,這3棵古樹開滿繁花,空氣中瀰漫著陣陣清香,斯宅村也成為春天的網紅打卡地。楸樹到底是什麼樹?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記者進行了探訪。

百年古樹見證了斯宅村耕讀重教的文化傳統

原本種的是梓樹

楸樹的花,大而繁多。每年4月開花時,淡粉花冠、深粉色斑點和黃色條紋相間的古鐘狀花朵綴滿枝頭。據瞭解,中國早在漢代就有人大面積栽培楸樹,當時人們還有栽楸樹以作財產傳給子孫後代的習慣。

諸暨植物愛好者林婕告訴記者,其中有一個美麗的誤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樹被叫作梓樹。林婕說,斯民小學創立者的本意應是種一棵梓樹,因為民間種梓樹,寓意歸鄉,含有植樹之人對家鄉的美好憧憬。直到有一天,經專家鑑定,它是一棵楸樹。原來,楸樹和梓樹因外形相近,容易混淆。

2021年4月,上海辰山植物園的植物專家壽海洋來到了斯民小學,給大家帶來了一堂課,叫“楸梓之辨”。

壽海洋用蠟葉標本、植物手繪、自然遊戲等方法,從花、果、葉等方面對兩個樹種進行了區分。楸和梓同屬紫葳科梓屬,楸樹葉三角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5釐米,寬8釐米,闊楔形或心形;梓樹葉對生或近於對生,長寬近相等,長約25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而從花的外觀上看,楸樹花冠淡紅色,內面具有2黃色條紋及暗紫色斑點,長3-3。5釐米;梓樹的花冠鍾狀,淡黃色,內面具2黃色條紋及紫色斑點。“梓樹花期比楸樹晚。”壽海洋說,他來講課的時候,上海辰山植物園的楸樹已經開花,但是梓樹還沒有動靜。

但在斯宅村村民看來,它是梓樹還是楸樹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百年古樹讓大家感受到“楸樹高花欲插天”的美好意境。

見證耕讀重教精神

古樹栽在斯宅村斯民小學的天井裡和筆峰書屋外。記者在斯宅村斯民小學的天井看到,古樹樹幹高達20多米,已超過學校教學樓高度。在筆峰書屋的門口,記者又看到了另外2棵楸樹,遠遠望去,兩棵樹像一對孿生兄弟。在四周一片蔥鬱樹木之中,淡粉的楸樹花格外引人注目。

100多年來,3棵古樹花開花落,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見證了斯宅村耕讀重教的文化傳統。記者瞭解到,斯宅村耕讀重教的源頭,可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一些鄉紳在外賺了錢,回鄉興辦義塾。義塾,就是對整個家族子弟開放的私塾。至清道光年間,江南富豪斯元儒在斯宅修建了恢宏一時的私塾——筆峰書屋。到1840年,在筆峰書屋不遠處聳立起華國公別墅(象山學塾),這是一座集家廟和學塾於一體的混合建築,斯氏家族之外的子弟也能入學。1905年,清政府廢科舉、興新學,象山學塾改為象山民塾(斯民小學堂),這就是斯民小學的前身。

100多年來,學堂裡走出了100多位教授,在軍、政、商各界成就斐然的鄉賢達數十位。但楸樹永遠站在這裡,見證著學生們樸實勤勉的初心,記錄了校園的每一個春天。

紹興晚報 記者 張學敏 文 通訊員 林婕 攝

【來源:紹興文明網】

TAG: 楸樹梓樹斯宅村筆峰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