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一百年前的蘭州風貌,巍峨的城牆、百姓還留著大辮子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蘭州風貌,巍峨的城牆、百姓還留著大辮子

蘭州城外的巨大引水輪

本組照片是法國天主教神父狄化淳拍攝於1920年左右。最先拍攝蘭州的,應該是沙皇俄國在1875年左右到達蘭州的觀察團,當時留下的蘭州老照片中,也有這一場景。黃河、遠處的城牆,作為漢地西北最大的城市,在一百年前究竟是什麼樣子?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蘭州風貌,巍峨的城牆、百姓還留著大辮子

驢背橋

小編未到過蘭州,不知這座橋的歷史,也不清楚如今是否還存在。這張老照片的註釋是“Donkey backed bridge, outside city”,翻譯過來就是“城外的驢背橋”。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蘭州風貌,巍峨的城牆、百姓還留著大辮子

節日期間的蘭州街頭

英文註釋為“節日”,但未知是什麼節日?不過1920年前後的蘭州,相對內地尤其是沿海,落後還是非常明顯的。留著清朝大辮子的男子隨處可見,不過著近代制服的警察在城市裡隨處可見。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蘭州風貌,巍峨的城牆、百姓還留著大辮子

一處市場

遠端的小洋樓看起來還是受到了近代化的薰染,上邊模糊中可見“甘肅官……”,應該是一處政府的辦公城所。那時候城市管理還是相對鬆散的,城市小民的謀生空間相對自由。在這處“衙門”門口,雜亂的攤位和來來往往的小民,未被官方禁止。正面的攤位上擺著各種生活用品,攤主的小辮子還是大清帝國的殘餘,一位老者蒸魚攤主討價還價。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蘭州風貌,巍峨的城牆、百姓還留著大辮子

西門

這是蘭州的西門。相對內地的大城市,其路政建設要落伍得太多,只有遠端那巍峨的城樓,還象徵著蘭州在軍事上的顯要地位。看起來,這段路似乎準備整修。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蘭州風貌,巍峨的城牆、百姓還留著大辮子

蘭州的主街道

這是蘭州的主街道,相對而言整潔了很多。一個巡警當街路過,似乎是一個尼姑領著一個小姑娘往遠處走去。迎面走來的小夥子看起來整潔又有精神。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當中的橫幅寫著“榮鳳祥自運蘇杭綢緞洋貨X莊”。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蘭州風貌,巍峨的城牆、百姓還留著大辮子

蘭州黃河和巍峨的城牆

蘭州自秦代即屬隴西郡地。漢武帝時,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闢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後,設定金城縣。隋文帝時,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蘭州在歷史上是控制西北的要塞。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蘭州風貌,巍峨的城牆、百姓還留著大辮子

蘭州鐵橋

蘭州黃河鐵橋於1908年5月9日正式開工,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這座鐵橋是由美國橋樑公司設計、德國泰來洋行承建、中國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的。1992年,在首屆絲綢之路藝術節期間,蘭州市在橋頭豎碑,第一次將蘭州黃河鐵橋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象徵”。

TAG: 蘭州鐵橋黃河1920背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