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樓】林斤瀾:文革後任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

【書樓】林斤瀾:文革後任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

簡介

林斤瀾(1923—2009),“文革”後任北京作協駐會作家,北京作協副主席、名譽副主席,《北京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中國作協名譽全委等職。林斤瀾一生經歷豐富,創作頗豐,曾與汪曾祺並稱為“文壇雙璧”。

我寫過北國的春風。記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溝裡,忽然一夜間,呼嘯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撲窗如機槍掃射,木頭梁、柱、椽、檁“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蟲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節作響…… 天亮起來一看,冰雪依舊,只是趴下來點貼近地皮。

【書樓】林斤瀾:文革後任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

春風告退。忽又從千里外,從沙漠,從戈壁起跑,跨欄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嶺,踢蹬起黃沙黃土,高天朦朧,太陽淡化……這樣一而再三,麥苗才吐青,冰雪也還在角落裡、背陰裡、窪裡坎裡齜著白牙。

我服了。後來也愛了。說到愛,我又是江南水鄉出身,那裡的春風叫歷代詩人寫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寫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皺一池春水”的“吹皺”二字,都是千古贊為絕活,咱還囉嗦什麼呢,本來在針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時還有立錐之地。這些絕活早已鐵案如山,咱們不抱沒縫的蛋也罷。這是做詩做文章的話。說到愛,卻又是一番天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極好的詩句,不過我不愛。“隨”字好,江南水鄉的春風和春雨,是緊相隨的,“潛”字好,“潤”字好,“細”字更好,風也細雨也細也。但“無聲”二字惹翻了我的愛心。

【書樓】林斤瀾:文革後任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

我久居北國,有個弟弟久居北大荒。我們壯年時都不大思鄉,儼然四海為家了。有回我問他,有沒有偶然心動,念及家鄉的時候?他思索。

我追問好比說一剎那?我這裡有過一剎那來去如閃電,閃電就夠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靂。他說有。有時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處,忽聽屋頂“瓦背”陣雨掃過——沙、沙、沙……江南絕無炕,北大荒沒有“瓦背”,有雨也不會“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風春雨了,你說你沒有思鄉,那是故鄉思念你了。你這個遊子不但不知身在何處,還不知道童年永不離身。我勸弟弟寫詩吧,他一笑,無意於此。人到老時,血管會硬化,腦子卻又會軟化,弄得可笑。蓋世英雄,也難免小丑般收場。落葉歸根之思,我又以為那是軟硬兼施的東西。若論固執勁兒,只怕是軟硬不吃。

【書樓】林斤瀾:文革後任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

我耳朵裡不大出現弟弟的“沙沙”聲,現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蘇蘇蘇”。江岸“綠”,是蘇蘇“綠”的。春草“生”時,春風“吹皺”時,“隨”時“潛”時“潤”時,都必定蘇蘇作響。“潤物細無聲”,“無聲”兩字不能接受。好好聽吧,幼苗拔節,童年拔長,那也是蘇蘇響著拔上來的。老來硬化或軟化的時候,耳朵裡蘇蘇不絕,那是春的回聲。那是故鄉故土的呼叫。這是春聲。

【書樓】林斤瀾:文革後任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

北京俗話說:“春脖子短”。意思還是“春短”,中間加個“脖子”,妙!楊樹剛上葉子,柳樹剛吐絮,桃花“暄”,杏花“舊”,都才看見就暴熱起來了。頭連肩膀,無所謂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極壯健的人如拳擊勇士,也可以是縮頭縮腦如武大郎者。不過有那猛烈的春風在,漫天的黃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無可惜,不無可笑。春天就這樣勇了,夏日炎炎怎麼處,冰凍三尺的寒冬又怎麼稱呼。

【書樓】林斤瀾:文革後任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

我問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麼樣?他立刻回答很長,長到過不完的樣子。虧他說得出來,只一個長字。故鄉的遙遠,童年的朦朧,春天的深沉,無意過篩過籮卻過了,無心淘洗也夢遊一般澄清提純了。只落下一個字:長。我疑心這一長字是思鄉的單相思,不一定實際。寫信去問一位蟄居家鄉的小夥伴,他一生困頓,現在是混得最好的時候,在鄉下做機修生活。回信來了,說只覺得做生活手冷,快點熱起來好。可見實際長還是長的。手冷希望快點熱起來,那是一個老手藝人的話。

【書樓】林斤瀾:文革後任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

少年時候我們沒有這種想法,那手總是熱的。“大地春如海,男兒國是家,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那時候我們喜歡這樣的詩。現在敢說經歷了滄海桑田,細細想來敢說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長,才包羅永珍,一個浪花冷一個浪花熱,這個手冷那個手熱,都不過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詩裡文裡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實這個“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說的“長”字吧,不過也還有不同。

【書樓】林斤瀾:文革後任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

少年時正是戰爭歲月,我在鄉下跑來跑去。花花草草沒人管,沒有人理。淡淡的陽光,濛濛的細雨。陽光只管照,細雨只管下,誰也不理誰,忽然,山坡上映山紅開了,人走不到的石頭巖上開了,人走來走去踩得稀爛的黃泥路邊也開了,牛羊吃草的坡上開了,水泥墳圈石頭墳壇那裡拱著水泥拱著石頭開了。映山紅,滿山紅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鵑,栽在盆裡,放在暖房裡過冬,溼度、溫度、光度樣樣伺候合適了,才開個五天八天。

江南也有大晴天,單薄的映山紅當天發乾,再曬一天,減色。曬上三天,山上殘紅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細雨,不等陽光收走,自會瀠瀠一片。映山紅一掛上針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來了。時雨時晴,同時雨同時晴,晴雨沒有休時,映山紅沒有休日。這是長了。

【書樓】林斤瀾:文革後任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

在艱難的歲月,我在北國風沙裡,忽然遇上個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國畫展。我沒有了接受的興趣,匆匆一走而過。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畫灰濛濛,細雨看不見,可又撲面。一道漫坡,坡頭一圈矮矮圍牆,牆裡有些石頭堆又不夠廢墟,說不清。坡下邊有兩頭牛,邊吃草邊瞌睡,牛毛上當掛著針尖水珠,要不,怎麼朦朦朧朧。我在草地上找紅色,也朦朧似有似無,我認定是有,還是映山紅。

【書樓】林斤瀾:文革後任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

我看見了少年時代,看見了“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看見了老手藝人,手冷望天。在艱難的風沙裡,忽然看見了想也想不起來的故鄉的春天,又朦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這是春深了。

• END •

TAG: 映山紅春風蘇蘇細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