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澗下杜村:明代大儒徐用檢宗族聚居地

馬澗下杜村:明代大儒徐用檢宗族聚居地

馬澗下杜村:明代大儒徐用檢宗族聚居地

母親河蘭江的北岸,聳峙著巍峨的北山山脈。馬澗鎮下杜村就坐落在這片大山中離蘭溪城東北16公里的地方。雖是山區,交通卻很便利。走進村裡,但見溪水潺潺,古木參天,精緻古樸的民居和遠山近水相映成趣,儼然一幅整潔有序、亮麗和諧的新農村畫卷。

村北是風景秀麗的桂峰山,因此民國時期這一帶稱為“桂峰鄉”。1950年,為便於進行土地改革,蘭溪縣原29個鄉鎮擴編為86個,在這裡設下杜鄉,轄下杜、蔣塢、馬塢、鮑村四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下杜村。1956年下杜鄉併入馬澗鄉,現在是馬澗鎮33個行政村之一。

馬澗下杜村:明代大儒徐用檢宗族聚居地

村西有一條原貌依稀的蘭浦古道,緊依著溪澗,一直伸向遠方,其中一段路面鋪滿了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大石子。出村口不遠的古道北側有一棵參天古樟,南側有一座造型優美的小型石拱橋,與周邊景色相得益彰,富有詩情畫意。這條貌不驚人的石子路,昔日卻是蘭溪到浦江的官方大路,日夜車馬喧囂不息。《光緒蘭溪縣誌》記載,從前蘭溪到浦江的主路必經石渠和金峰橋,從石渠到金峰橋又有兩條大路,一條是從石渠出發,經下杜、鮑村、到達金峰橋,另一條是經馬澗村再到金峰橋。有趣的是,這兩條路的路程相同,全程都是十里。

從石渠經下杜、下杜、鮑村、金峰橋,這段古道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整體風貌未被破壞,周邊山上遍植楊梅樹,蒼翠欲滴。每年六月,在明媚的陽光下,火紅楊梅掛滿枝頭,蔚為壯觀。下杜村楊梅栽培歷史悠久,近十年來,圍繞楊梅產業頻頻發力,利用楊梅產業和文化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科技興梅”工程,2018年6月,位於下杜村的國際楊梅研究中心正式啟用,標誌著該村的楊梅生態產業趕上新臺階,2019年1月被評為“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馬澗是著名的楊梅之鄉,國際楊梅研究中心又位於該古道附近,如果機緣成熟,對古道加以保護和完善,併發掘其文化內涵,可打造一條以石渠為起點,經下杜村到金峰橋,再從金峰橋到馬澗古街,集觀光旅遊和體驗農耕文化為一體的“馬澗古韻”文化帶,在傳承馬澗歷史記憶、提升馬澗文化品位、促進馬澗文旅融合等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惠及沿線的石渠、馬塢、下杜、蔣塢、章巖、馬澗等多個村莊。

馬澗下杜村:明代大儒徐用檢宗族聚居地

下杜村是傳統古村落,該村徐氏是徐偃王后裔,吳越國時期遠祖徐練到衢州當官,後來定居衢州。元代至正年間,徐練後裔徐得欽從衢州遷居蘭溪城冠蓋裡,冠蓋裡大致在今延安路小學附近的徐宅巷一帶。明代初期,徐得欽後裔徐宗行從蘭城冠蓋裡遷居靈泉鄉桂峰山南麓(今下杜村所在地),徐宗行即下杜村徐氏始遷祖。因靠近桂峰的緣故,下杜村徐氏又稱桂峰徐氏。

冠蓋裡徐氏是明代蘭溪望族之一,下杜村徐氏和蘭城冠蓋裡徐氏一脈相承,先前一直保持密切聯絡。該族徐氏根深葉茂、先祖中精英輩出,著名人物如徐徽言、徐袍、徐用光、徐用檢、徐學聚等等。在明清兩朝,徐袍、徐用光、徐用檢、徐學聚皆入祀蘭溪鄉賢祠。

馬澗下杜村:明代大儒徐用檢宗族聚居地

自明初徐宗行遷居下杜以來,該村人丁一直非常旺盛,經過兩百多年的繁衍到清代初期該村已經頗具規模。清順治年間,村中建起徐氏宗祠。宗祠五開間,佔地面積近500多平方米,單簷硬山頂結構,山牆為高出屋面的馬頭牆,在聚族而居的傳統村落中,此結構可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

徐氏宗祠由門廳、中堂、享堂組成,門廳木樑和樓板上的木雕、繪畫栩栩如生。中堂曾掛有一幅與宗祠同年的楹聯——“為王侯為節度為大夫奕葉相傳迭受絲綸封萬里,居信安居清湖居冠蓋支流所衍同修俎豆重千秋”。楹聯中的“為王侯”指遠祖徐偃王,是西周時徐國國君。“為節度”指衢州始遷祖徐練後裔、武官徐徽言,他為國捐軀後,追贈彰化軍節度。“為大夫”指當文官的徐用光、徐用檢、徐學聚等同族先祖。“居信安”指五代十國時徐堰王后裔徐練遷居衢州信安縣(今衢江區),而後有了衢州徐氏分支。“居清湖”指徐徽言繼子徐僎、徐珝在南宋初期從衢州遷居蘭溪清湖(徐珝裔孫又遷回衢州),而後有了蘭溪清湖徐氏分支。《桂峰徐氏宗譜》還記載如下細節:徐徽言父子為國捐軀後,宋高宗憐其無後,詔選徐徽言三哥徐昌言之子徐僎過繼為徐徽言長子,同時他大哥徐慎言的第五個兒子徐珝過繼為次子。“居冠蓋”指元末至正年間,徐珝後裔徐得欽從衢州遷居蘭溪城冠蓋裡,又有了蘭溪冠蓋裡徐氏分支。

徐氏宗祠曾於嘉慶十八年(1813)、民國三十八年(1949)、2017年三次重修,2018年在祠堂內建成“文化禮堂”,成為當前村民的文化活動中心。村裡古建眾多,還有親睦堂、永熙堂、敘倫堂、懷德堂、水口殿、經堂、五福橋等。

馬澗下杜村:明代大儒徐用檢宗族聚居地

下杜村東出口處有一棵大樟樹,枝繁葉茂,華蓋如雲,炎炎夏日,常有村民們到樹下乘涼聊天,粗壯的樹幹上釘有搪瓷質地的“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牌”,牌上標註著2003年的時候,樹齡已經有380年了。村西出口處的水口殿邊上還有四棵古樟,其中三棵樹幹上也釘有保護牌,牌上標註在2003年的時候,其中兩顆樹齡為200年、另外一棵為180年。在這四棵古樟西面大約百米處,又有一棵古樟,樹上也釘有保護牌,牌上標註在2003年時樹齡為200年。

馬澗下杜村:明代大儒徐用檢宗族聚居地

水口殿和經堂在村南出口處,兩者相距十多米,有廊屋相通。經堂有院子,整體建築面積約160平方米,2010年9月重建。水口殿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正門兩側牆上有碩大的“善”、“福”兩字,門臺兩側牆上繪有兩個高約1。6米的古代文官像,殿內樑上墨書“大清光緒二十六年歲次庚子葭月重修”。大門門額漆書“明赫”兩字,落款是“公元一九九三年春月修建”。“明赫”,或許取自《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明明在下,赫赫在上”,但也有人讀“赫明”,總之是神明顯赫的意思吧。作為古代民間信仰的歷史遺存,對研究蘭溪民間風俗具有有一定的實物參照意義。

文字、照片:張曉敏

編輯:張紹芳

蘭溪市文史與文獻研究會

聚英才 重文獻 興蘭溪

打造蘭溪文史愛好者共同的家園

歡迎關注 轉載轉發

恭/請/賜/稿

TAG: 徐氏蘭溪馬澗杜村冠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