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長治縣古八景,有的已消失很久再也看不到了

漸行漸遠的長治縣古八景,有的已消失很久再也看不到了

在古代,各地都有一個習慣是找出當地的幾個名勝古蹟,起個好聽的名字,湊足八個或十個,命名為某地“八景”或“十景”,一般以八景居多。

這種做法在什麼時候興起的,我試圖尋找,終未找到合適的資料能說明,也就罷了此念想。從目前流傳的各地地方誌記載,關於古景多是明清時期文人的吟詠,也就是說至少在明朝,各地已有“八景”“十景”之謂。

明朝,長治縣誕生之後,也隨之誕生出了古八景:

五龍松色、百穀寒泉、雄山疊翠、漳水拖藍、天台無影、瑞閣餘馨、雲封壺口、月印龍潭。

其實,在長治縣得名以前,潞州就有“上黨八景”之說,具體為:

五龍蒼靄、百穀寒泉、壺口祥雲、龍潭皎月、雄山疊翠、漳水拖藍、瑞閣餘馨、慈林晚照

前後一對照,你是不是覺得就像考試有人抄襲一般,長治縣的八景與上黨八景是如此的相似。八景中,僅僅一個“慈林晚照”與“天台無影”之別,其它七景只是詞語提煉略有不同而已。這是因為長治縣與“上黨”的特殊關係所在,而慈林晚照因為在長子縣,所以長治縣只能將其替換了。

長治縣的得名時間不長,但不能否認它的歷史卻十分久遠。

歷史是這樣的,在明嘉靖八年之時,潞州的行政區劃來了一次大變革,一下子產生了三個新的行政區劃地名。首先是潞州升為潞安府,繼而以潞安府附郭為長治縣和以壺關、潞城、黎城三縣割出一部分土地設立平順縣。

這是“長治縣”第一次面世,但它承接的卻是歷史悠久的上黨郡縣之地,這也是如今長治縣改名為“上黨區”的一個重要因素。

那時候長治縣管轄著如今上黨區和潞州區的絕大部分割槽域,所以明清時期的長治縣古八景到如今就有四景屬於了潞州區,分別是:百穀寒泉、瑞閣餘馨、雲封壺口、月印龍潭;三景屬於了上黨區:五龍松色、雄山疊翠、天台無影;還有一景“漳水拖藍”因時間久遠已無法準確的說明是指那一個位置所在,無法確定它屬於哪家。

漸行漸遠的長治縣古八景,有的已消失很久再也看不到了

五龍松色

據清光緒《長治縣誌》載,“五龍山,縣東南二十五里,環山植松,宿雨初霽,望之蒼然”。 五龍山在蘇店鎮南董村東,相傳西燕慕容永在長子稱帝時,見山有五色龍狀祥雲,故置五龍鎮廟祀之,得名五龍山。原先廟西有觀稼軒,再西下有石佛窪,東北有小松窪、山上有三官閣、元帝殿、仙人橋等古建築。山景觀以松色著稱,小松窪峽谷深邃,奇峰四合,蒼松蔽日,飛澗流泉,更勝一籌,據說著名的“上黨碧松煙”即出於五龍山。五龍山在明清時期的名氣遠遠超出百穀山,舊時潞安府、長治縣的官員初來乍到,都會登上五龍山祭天拜地,歷代文人墨客到上黨來遊,五龍山也是最優選擇,於是留下了眾多的詩文。後來植被破壞,古建倒塌,五龍松色就慢慢的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了。

漸行漸遠的長治縣古八景,有的已消失很久再也看不到了

百穀寒泉

百穀山即今天的老頂山,位於長治市潞州區東部。百穀山傳為炎帝嘗百穀之處,有炎帝神農氏在此地嘗百穀、制耒耜、教農耕的美麗傳說,老頂山仍保留有反映炎帝活動的創建於東晉等不同年代的神農廟等十幾處遺址。近些年開闢的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2200公頃,園內松柏蔥綠,桃李芬芳,古洞煙霞,曲徑通幽。曾經享譽上黨的古八景之一的“百穀寒泉”就在這裡。只是,“百穀”還在,“寒泉”已不見久矣,只在滴谷寺一個小窯洞裡尚有水滴嘀嗒嘀嗒。

漸行漸遠的長治縣古八景,有的已消失很久再也看不到了

雄山疊翠

雄山位於今上黨區東南部,雄偉疊嶂,像一條巨大的蒼龍橫臥在上黨區西火、蔭城、南宋三個鄉鎮之間。山上古蹟甚多,有雄山十奇之稱。山頂四季松青柏翠,山間古村落星羅棋佈,山下煤老闆眾多。西火、蔭城、南宋三個古鎮歷史悠久,自然人文底蘊豐厚,絕美的自然景觀與匯聚了人文精華的古老遺蹟相輔相成。近些年古建築也進行了維修,通了旅遊公路,建成了森林公園,依託悠久的人文底蘊、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富集的生態資源大搞旅遊業。

漸行漸遠的長治縣古八景,有的已消失很久再也看不到了

漳水拖藍

濁漳河發源於長子縣,蜿蜒從西而來,在上黨區、潞州區的西邊穿過,一路上多支小河流匯入,越走越大,直奔向海河。在上黨區與潞州區的西邊這一段,落差較小,清澈寬闊,遠望平靜如湖,但在河的一邊拖著長長的一條藍帶,亦清亦藍,是為“漳水拖藍”。只是現在對“漳水拖藍”涵義、地段的理解與認識有些異議,後續會有專門的文章說起。

漸行漸遠的長治縣古八景,有的已消失很久再也看不到了

天台無影

此景其實就是座小土丘,位於今上黨區上郝村北,現在村上每年夏至這一天都會舉行一次“天台無影”文化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據說,這個小土丘在春夏秋冬整日見不到它的山影,每年夏至這一天,烈日當空的中午,遊人站在天台上的任何地方不會有自己的身影,故稱“天台無影”。“天台無影”和“女媧補天”故事還有很密切的關係。清乾隆《潞安府志》載:“天台無影山,在縣西南二十里,高六十九丈,週二裡。四周平坦,日出入胥無影。土人傳媧皇煉石地,又名望兒臺”。

漸行漸遠的長治縣古八景,有的已消失很久再也看不到了

瑞閣餘馨

唐明皇還沒登上大位之時,在潞州任別駕之職,潞州境內祥瑞不斷,計有十九瑞,有好事者獻上一幅《瑞應圖》,於是建了一座閣收藏,被稱為聖瑞閣。在明朝的時候,聖瑞閣早已不存在了,只有一個高高的土堆,只是潞州的老百姓人皆知之,那就是原來的聖瑞閣,因此為“瑞閣餘馨”。到今天,連個小土堆也找不到了,只能從舊志中得知在飛龍宮之西的大約位置。而飛龍宮、德風亭也都灰飛煙滅,只剩一個歷代多次重修的上黨門還在,使人不由得感慨滄海桑田。

漸行漸遠的長治縣古八景,有的已消失很久再也看不到了

雲封壺口

古書說,潞州城東有一座山,樣子像極了一把壺。該山兩峰對峙,中間可通車馬,是為壺口。李隆基在潞州任別駕時和潞州城的其它官員登臨此山,山上出現紫色祥雲,光彩映日,古云“雲封壺口”。壺口之名今仍在,只是李隆基在潞州時見到的祥雲已不多見。

漸行漸遠的長治縣古八景,有的已消失很久再也看不到了

月印龍潭

其實這個景點也存在爭議,只是現在爭議已經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了。明弘治《潞州志》載,八景之一“龍潭皎月”之“龍潭”“在城西三十里,週迴數百步,俗呼為金龍池”,夏秋之間,汪洋澄澈,在良宵明月之下,水天一色,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裡,水裡的月亮在天上。而清乾隆《長治縣誌》載,“月印龍潭”之“龍潭”“在城西五里,潭小而深,時見有黑龍起伏,故名”黑龍潭,“中秋月色上下相映,宛如合璧,為八景之一”。在今天,龍潭也好,金龍池也罷,都已無存。黑龍潭的位置,前些年潞安礦務局在這裡開發房地產,一開始擬以“黑龍潭”之名,大約是嫌此名不雅吧,最後改成了“頤龍灣”。

“頤龍灣”的房產在長治那是屬於高檔小區,一般人只能望塵莫及。只可惜了古八景之一,連個名字也沒留住。

TAG: 長治縣上黨八景龍潭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