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福建寧德,周寧,浦源古村。

800多年曆史的村落,是國內唯一鯉魚文化古村落,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魚冢”、“魚陵”和“魚祭文”。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浦源村最有名氣的要數鯉魚溪了。鯉魚溪源於海拔1448米的紫雲山麓,匯數十條山澗清泉奔流而下,峰迴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頓減,五彎六曲穿村緩流而過。溪流貫村而去,長一華里,寬數米。溪中悠然遨遊著七、八千尾彩色斑斕的大鯉魚,“聞人聲而至 見人形而聚”,“竟相覓食 彩鱗翻飛”,溫順如馴,誠如“神魚”。婀娜之姿,活潑可愛。水深及膝,清可見底,鯉魚滿溪,故而得名“鯉魚溪”。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浦源村住著的800多戶人家,是800年前從河南滎陽遷徙而來的鄭氏後裔。“中華奇觀”鯉魚溪源自海拔1448米的紫雲雙筆峰麓,沿途彙集九條山澗,奔突疾馳,一路自西向東順勢而下,至一馬平川的浦源村口時流速頓減,於是形成了一條五彎六曲,長裡許,寬丈餘,深不足一米的溪流,貫村而過。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澗水拖蘭翠,遊鱗逐浪多,羨魚休唱釣魚歌。佇看樂時曾似,躍龍梭。噴沫驚芳餌,浮沉滾碧波,青鰭紅尾順行過,點破天機動靜,快如何!”這是清朝詩人王鴻在周寧遊覽鯉魚溪時所作的《南歌子》。它不僅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了溪中鯉魚的活潑與機靈,更是完美詮釋了鯉魚溪閒適愜意的和諧人居。而此景正現實地呈現於周寧浦源鎮浦源村。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鯉魚溪水源自紫雲山麓的山泉,在浦源村溪段全長600多米。溪流中段為村基,以溪為軸心,230多棟黃土黑瓦的明清風格的民房環溪而建,向兩岸輻射開去,溪流成太極走勢“S”形穿村而過。溪流上下端各有一個碩大的水池,名曰葫蘆塘和一鑑塘,為村中的八卦陰陽眼,蜿蜒的鯉魚溪恰處於陰陽分割線。人魚同樂的人間異景就集中在這一段陰陽分割線上。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寬約3米的溪道旁,盛開著一叢叢紅的月季、白的木槿。伴著彎曲的河道,是一座座厚重而略顯殘舊的水杉木板橋。小橋、流水、人家,與寧靜婉約的一鑑塘、翠綠平整的鯉魚溪公園交相輝映。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駐足溪邊,一群群花團錦簇的錦鯉在清澈的溪水中愜意悠遊,人影倒映處,魚兒們爭先恐後,蜂擁而來。將餅餌拋下溪中,魚兒們頓時興奮起來,追逐著,有的錦鯉甚至躍出水面,翻個跟斗,再“啪”地一聲重重跌落水裡。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浦源村民來說,每個人都曾裸足入水,與魚嬉戲。來自福州的詩人趙玉林寫下了“,何須鼓浪向龍門”的佳句,訴說著自己的豔羨。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村裡流傳著鯉魚溪從無到有繁衍不息的故事。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河南滎陽鄭氏先祖朝奉大夫鄭尚受害避世向南方遷徙隱居,被周寧浦源的鳥語花香以及清澈的溪流深深吸引,遂在此開荒種田,安居下來。浦源村“三山環抱,一水彎行”,不但景緻清幽,而且這“一水”也成為全村人的“生命之河”。為防止飲用水源被汙染或投毒,聰明的鄭氏祖先就在溪中放養鯉魚,一則去汙澄清,二則預防外人投毒。這魚兒便成了村人飲用水的哨兵和守護神。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為保護溪中鯉魚,鄭氏先人費盡苦心,一邊給全村人講著神仙魚的由來,為護魚推波助瀾,一邊立下族規:誰捕殺一尾鯉魚,就出錢給魚祭葬,並請全村人吃祭葬酒三天,請戲班到祠堂開三天戲,請祖宗和鯉魚仙姑看戲。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饑荒時代,難免有人會為飽腹而冒險。為嚴明村規,震懾後人,時任族長晉十公想出一計,故意暗示孫子“違規”撈魚,然後派人當場抓住孫子,在鄭氏宗祠前,當眾將其吊打到皮開肉綻,並“罰宴”三日,請全村人吃整整三天的宴席。在宴席之上,晉十公面色嚴峻地讓全村人立下誓言:無溪中鯉魚,則無浦源村人。此後,村民恪守村規,絕不捕撈鯉魚,也不再食用鯉魚。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據介紹,村裡沿溪建房都要修建“L”形下水道,用不規則的花崗岩和鵝卵石砌成,留下許多大小不同的石洞和穴道,供鯉魚休息、避險。溪中築有高低不同、構造各異的攔水壩,並種植蒲草,既美化環境,又可防止鯉魚被大水沖走。每年發大水,村中還要組織人員到下游,將被水沖走的鯉魚重新找回。為保護鯉魚,村人還組織了護魚隊,隊員們練就專門的“護魚拳”。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浦源鯉魚溪還因有了獨一無二、傳承數百年的魚祭、魚葬習俗,獲得了“世界上年代最為久遠的鯉魚溪”這一殊榮,成為中華鯉魚文化最為特別而典型的象徵。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800年來,鄭氏子嗣秉承祖訓,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護著溪中鯉魚。獨特的鯉魚文化,成為鄭氏一脈精神傳承的源頭。在鯉魚溪尾,觀音橋旁,鄭氏宗祠穿過數百年的光陰靜靜佇立。

宗祠門前,是樹腹中空,卻枝葉茂盛的千年古柳杉。當年,鄭氏先祖曾於樹下得夢,夢見大船載著子孫、金銀滿載而歸。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鄭氏先祖圍著這株古柳杉建造“船型”宗祠,形同古船靠岸,別具一格。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宗祠正廳中,被歲月燻黑的祖牌,嵌刻著先人名諱。每一個牌匾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晉十公是浦源村村基的奠基人,也是鄭氏宗祠和開展保護髮展中華奇觀鯉魚溪的總設計師和開拓者;愛山公是周寧第一所書院南山書院的創辦者,被譽為周寧教育第一人;十三世祖鄭德厚是抗倭剿匪保一方平安的英雄……

宗祠內懸掛的歷代名人名家贈送的為德高望重者立的匾額,大體上可分為仁義、忠孝、敦行、文教、貞節、忠勇六類。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作為華東地區儲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罕見的豎幅“鄭氏宗祠”昭示著祖先異於常人的榮耀。但對於這個寧靜淳樸的山鄉而言,鄭氏宗祠更多象徵著子孫繁衍衣錦還鄉的夢想,象徵著代代相傳的碩德淳風。

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伴隨著一溪歡快的鯉魚,那些沉澱在歷史煙雲中的前塵過往,如涓涓細流般浸潤著這方土地,成為浦源人獨有的鄉愁。

古村記編輯自網路

TAG: 鯉魚鄭氏宗祠浦源周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