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千年風陵渡

風陵渡口初相遇,

一見楊過誤終身。

只恨我生君已老,

斷腸崖前憶故人。

這是大家熟知的武俠故事——《神鵰俠侶》中的一首詩,武俠故事是虛構的,但是這個故事的發生地風陵渡卻真實存在,這也為小鎮增加了俠骨柔情的色彩。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一渡望三省

天下黃河,濁浪滔天,途徑晉陝,依山婉轉。奔流峽谷迴環南下,閱盡人間萬千美好。河水在壺口占盡風光,飽受讚歎後一洩而下,出龍門,過蒲津,至潼關,為華山所阻,折向東流。這裡,是一個近似直角的大拐彎。風陵渡不偏不倚地扼住了這個拐角。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渡,亦稱渡口。在水運時代,其地位如同今天的車站、碼頭。金人趙子貞曾言:“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風陵渡守著陝西、山西、河南三個省的大門。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左傳」記載:“三門峽——風陵渡——蒲津渡”一線是黃河上開發最早的航線。春秋時期,大旱的晉國向秦國借糧,秦穆公徵發秦粟萬斛之巨,泛舟出渭河,經風陵渡,再沿汾河溯流而上直抵晉國都城,史稱“秦粟輸晉,泛舟之役”。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長期以來,風陵渡所在地,既承擔河運碼口,同時也是重要關隘。除了風陵渡,這裡還曾建有關隘風陵關。關隘攜手渡口,一眼望三省:北往河東,扼山西大門;南接中原,與河南相望;西鎖關中,與秦省為鄰。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經過這裡,走進秦晉。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人們常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來形容世事盛衰興替,感嘆世事變化無常。這裡的“河”指代黃河。“河東”在古代指的是位於黃河以東的山西晉西南一帶(今臨汾、運城),唐代以後“河東”也用來泛指山西。“河西”與“河東”隔黃河相望,在春秋戰國時期指的是黃河以西,北洛水以東的狹長區域。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黃河從晉陝峽谷俯衝到龍門時,河床由400米驟然擴大至幾公里甚至十數公里寬,出了龍門進入臨汾、運城一帶後地勢趨於平緩,因為黃河水少沙多,加上在這一代附近接納兩大支流汾河和渭河輸送的泥沙,河床變得“寬、淺、散、亂”,主河道搖擺不定,成為遊蕩性河道。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到了明清時期,這種遊蕩性更為加劇,河道擺動極為頻繁,東西擺幅已達到5~10公里,最寬可以達到19公里。原來在河東的地方很可能就變到河西那邊去了。

例如運城蒲津渡經過黃河河道的屢次變遷,已經離黃河將近兩公里之遠。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在風陵渡一帶的河道,渭河每年給黃河貢獻5。8億噸泥沙,因此河床被高高抬起,河道落差減少,水情平穩。造就了黃河中游特有的一種地貌「磧」,指水畔堆積的沙石淺灘。著名的磧口古鎮就設在一個較大的「磧」上。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就這樣,這裡形成了一塊優質的「磧」。因為這裡的河岸固定,甚至堪稱「千年永固」。隨著蒲津渡衰落,風陵渡地位不斷增強。商賈往來、店鋪林立,好不熱鬧……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且看《風陵曉渡映晉陝》中的描述:

每日拂曉,沉睡的黃河剛剛甦醒,岸上樹影依稀可辨時,南來北往的客商就熙熙攘攘地朝風陵渡集結了。推車的,騎馬的,趕牲口的,荷擔的,負囊的……接踵而來。有的趕路,有的候渡,有的則已經坐在船頭泛舟中流。遙望黃河上下,煙霧茫茫,桅燈閃爍。船隻南北橫馳,彩帆東西爭揚,側耳傾聽,嘩嘩的水聲,吱吱的櫓聲,高亢的號子聲,顧客的呼喊聲,鳥聲,鐘聲,匯成一片,古渡兩岸迴盪著優美的清晨爭渡的交響曲。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千年風陵渡

1935年12月貫穿山西省的同蒲鐵路南段從這裡跨過黃河與中國東西大動脈—隴海鐵路相連。而今,公路和鐵路兩座大橋飛跨南北兩岸,把黃河天塹變為通途。那堪稱忙碌嘈雜的“風陵曉渡”之場景也只能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去追尋了。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千年風陵渡,見過太多的大起大落,如今一副飽經滄桑、見慣不驚的模樣,任由黃河水來回搓揉、拍打……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習題連結

練習一

風陵渡位於豫陝晉三省交界處(下圖),歷史上商旅雲集,是黃河上的重要渡口。風陵渡上游河段擺動頻繁。1970年黃河鐵路大橋建成,風陵渡航運業務受到影響;20世紀80年代風陵渡貨運量急劇增加;1994年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此處商旅雲集的盛況逐漸消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1。 風陵渡成為圖示地區的重要渡口,主要是由於該河段

A 。河面相對狹窄 B 。河道相對穩定

C 。流速相對平緩 D 。含沙量大

2。 20世紀80年代風陵渡貨運量急劇增加,得益於

A 。鐵路運力提升 B 。水運條件改善

C 。渡口旅遊興起 D 。商貿快速發展

3。1994年以後風陵渡商旅雲集盛況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流量減小 B 。基礎設施陳舊

C 。無需在此中轉 D 。貨運量減小

解析與答案

【答案】1。B 2。D 3。C

【解析】

【1題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出,黃河的擺動範圍較大,風陵渡附近河段擺動較小,河道穩定,故成為圖示地的重要渡口;河面狹窄不是主要原因;流速平緩相差不大;該處上游流經黃土高原,含沙量大。故選B。

【2題詳解】

20世紀80年代風陵渡貨運雖急劇增加,得益於改革幵放後,商貿快速發展,D正確;鐵路適合長距離運輸,運力不會下降;水運條件的變化不大;旅遊興起對貨運的影響較小。故選D。

【3題詳解】

1994年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貨運可直接從大橋經過,無需在此中轉過渡,故風陵渡商旅雲集盛

況消失,主要原因是無需在此中轉,C正確;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流量增大,貨運量增大,基礎設施陳舊是其中一個次要原因。故選C。

練習二

黃河小北幹流是指黃河禹門口至潼關河段。全長132。5千米。該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匯入,河道擺動頻繁,衝淤變化劇烈。為典型的堆積性遊蕩河道。下圖為黃河小北幹流河段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課程資源 地理視野|千年風陵渡

4。 黃河小北幹流為堆積性遊蕩河道,是因為該河段河流

A。 流量大、含沙量季節變化小

B。 流量大、含沙量季節變化大

C。 含沙量大、流量季節變化小

D。 含沙量大、流量季節變化大

5。 黃河小北幹流河道中段擺動範圍較小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河水流量

支流匯入

沿岸地貌

兩岸巖性

A。 B。 C。 D。

6。 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導致黃河小北幹流

A。 含沙量劇增,擺幅增大

B。 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 水位上升,淤積增強

D。 侵蝕加強,河床加深

解析與答案

【答案】4。 D 5。 C 6。 C

【解析】

【4題詳解】

由圖以及材料可知,黃河小北幹流為堆積性遊蕩河道,是因為該河流位於黃河中游地區,流經黃土高原,黃土土質疏鬆,極易被沖刷侵蝕,因此含沙量大,該區域是季風氣候區,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變化率較大,因此流量的季節變化大,正確答案選D。該區域位於河流中游地區,流域內降水較少,加之沿岸工農業取水,所以流量總體不大,而季節變化大,導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積,使得河道寬度季節變化大,形成遊蕩河道,ABC錯誤。故選D。

【5題詳解】

黃河小北幹流的河道中段擺動範圍較小,相對於上游以及下游地區來說,河流的上游以及下游地區分別有支流匯入,河流流量中段較小,是影響擺動範圍小的因素,不符合題意。兩岸岩石的巖性相差不大,多為黃土。中段河道兩側地貌均為黃土高原,沒有差異,不會影響擺動範圍,符合題意,故選C。

【6題詳解】

渭河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在潼關處匯入黃河,匯入處位於小北幹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對黃河下游地區影響較大,不會影響小北幹河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錯誤。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導致小北幹流下游區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區河水水位差變小,導致小北幹流排水不暢,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積,故選C。

圖文參考自中國國家地理等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

TAG: 風陵渡黃河小北河道含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