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來,第一次以這樣的面孔呈現!杭州這些有故事的古牌匾開始全面修復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首席記者 鮑亞飛 通訊員 葉曉玲 楊舒夢

600多年來,它們將第一次以這樣一種全新的面孔呈現在人們面前。

這個村子裡的村民奔走相告——最近這幾年來,大家再一次統一、集中地把目光聚集到了這些古舊的木板身上。

600多年來,第一次以這樣的面孔呈現!杭州這些有故事的古牌匾開始全面修復

修復前

600多年來,第一次以這樣的面孔呈現!杭州這些有故事的古牌匾開始全面修復

修復後

“木板”,有一個更加專業的叫法:古牌匾。它們中年紀最長的有640多歲,最短也已過百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曾在2015年、2017年、2020年多次關注這些古牌匾,有關這些古牌匾的故事、身世和遭遇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今天,有一個讓關注者都非常願意看到的場景發生了:這些古牌匾正在有計劃地、科學地被逐一修復。擁有這些古牌匾的淳安縣姜家鎮莊口村也已經開始計劃它們的未來。

1】最早的一塊牌匾,距今639年

2015年,淳安縣姜家鎮郭村莊口自然村的老房子隔牆中拆出來大量古牌匾。幾年來,這些古牌匾一直堆放在祠堂中。錢江晚報對此,也有過系列報道。2021年,在淳安縣博物館的牽頭下,祠堂裡的牌匾修復工作終於提上了日程。

2021年1月28日,祠堂裡的兩塊牌匾作為樣本被送往附近的芹川村王旭明家中,由王旭明對牌匾進行加固修復工作。為什麼說是樣本?這些古牌匾對於村民來說意義非常,既是祖上留下的文化遺產,又是“好家風”的良好教材。所以,在不確定修復技術的情況下,莊口村村委會採取了先修復兩塊,根據各方意見再進行下一步計劃的辦法。

2】用19種材料修了20天,完成了一塊牌匾的修復

3月5日中午,兩塊題字為“節並篔簹(“節”同“節”;“篔簹”同“篔簹”:一種節長而竿高的大竹子)”和“汪氏宗祠”的牌匾斜靠在祠堂的大門上。無論近看遠觀都能發現它們的老舊和滄桑,但幾乎所有的字都能清晰地辨認——而此前,它們已經幾乎不可辨認。

600多年來,第一次以這樣的面孔呈現!杭州這些有故事的古牌匾開始全面修復

修復前

“修復既保留了老底子的味道又清晰地呈現了它的內容。”莊口村文化員汪小明“跟”了這些古代牌匾五六年,他清楚地知道這兩塊匾完整的變身過程。“今年1月28日,在多方研討、考證的基礎上,我們委託第三方並對接了當地的修復高手王旭明。”他說,一方面是內容修復,另一方面是牌匾加固。

600多年來,第一次以這樣的面孔呈現!杭州這些有故事的古牌匾開始全面修復

600多年來,第一次以這樣的面孔呈現!杭州這些有故事的古牌匾開始全面修復

修復後

“我拿到古匾時,字跡非常模糊,缺字、漆面脫落非常嚴重。”王明旭說,以1。93米長、0。75米寬的“節並篔簹”匾為例,木漆脫落、起甲、開裂、發黴、病蟲害等部位多達90餘處,加上此匾額由8塊木板(打4條橫檔)的對角框架固定而成,其表面附著的石灰水已經區域性滲入板身。“從品相上看,這個樣子的匾額屬於‘嚴重損傷’,修復難度非常大。”

前後大概20天的時間,王明旭用針頭、脫脂棉球、金粉、軟毛刷、手術刀等19種材料對匾額進行了除塵、回帖加固、清洗等多個步驟的修復。“放慢每一個動作,修舊每一個區域性。”他說,一個差錯就會造成不可逆的後果;一次偷懶可能就沒法實現“修舊如舊、因地制宜、因材施工。”

風沙吹盡春苗來。

經過反覆的文獻查閱、筆畫比對和細緻推敲後,除了古牌匾的四個大字外,上下款的字被一個個恢復:(上款)文林郎知遂安縣事奉旨欽型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靜海高爾修為,(下款)故儒士方夢基妻嚴氏 順治拾肆年仲春月榖旦。

3】100餘片匾額將被一一修復

錢江晚報第一次報道這些古牌匾,是在2015年7月初。當時這些牌匾被發現只有一週。

那時的報道比較詳細地描述了發現經過、數量、年代和歷史價值——經過清理和辨認,總共發現牌匾近60片(之後一年又陸續發現殘片約40片),其中完整的有26片(後又發現了16片);大部分為明清時期州、縣所授的牌匾,最早的一塊落款為“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最讓人關注的一塊是由與翁方綱、翁同龢齊名的浙江巡撫阮元所提“貢元”。報道刊發之初,西泠印社理事、書法家、史論家朱妙根曾說“發現阮元的匾額本身就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這是一件大事。”

很快,浙西深山村莊隔牆裡發現上百片古代匾額的訊息,引起了愛好者和專業研究者的關注,古牌匾的損傷情況也快速引發了當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600多年來,第一次以這樣的面孔呈現!杭州這些有故事的古牌匾開始全面修復

“把表面的灰塵除去並予以加固很容易,關鍵是缺字,如何補、找誰修。”莊口村黨總支書記汪紅寶說,在當地有關職能部門的直接指導和參與下,他們開始多路打聽、多人聯絡、多方考證。“‘節並篔簹’匾額中光‘欽’、‘修’、‘旦’三個字就查閱了數萬字的資料文獻,極不容易。”

“人一旦沉浸在某件事務當中,有些運氣就會自然而來。”汪小明說前段時間他一直被“高爾修”三字困擾,後來竟然非常湊巧地在瀛山書院志中看到那原來是一個人名。“有時候是踏破鐵鞋,有時候又真是不費功夫。”

儘管目前修好的兩塊牌匾效果不錯,積累的經驗也會對今後提供幫助,但接下來的近100片牌匾(其中半數以上的嚴重殘缺)該如何“找字歸位”?他們還需要時間。

“一方面要請教專家,另一方面就是要發動所有村民加入到‘找字’的隊伍中來,群策群力才能事半功倍。完整的一字不落,殘缺的充分利用。”汪紅寶說,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他對古牌匾的修復充滿信心。

4】做個古牌匾博物館,可行嗎

在淳安縣博物館的牽頭下,這項修復工作儘管還只是開始,但已修復成功的兩塊牌匾已經給村民帶來了希望並因此有了想象空間。比如:修好了之後可以集中展示嗎?能弄個民間的古牌匾博物館嗎?能變成一個受遊客歡迎的景點嗎?

“只要有字,我們都希望恢復成原先的樣子。”姜家鎮莊口村的一位村民說,修牌匾的事情已經婦孺皆知,也經常會有人去看去問,即使是在山外工作的村民也時不時會在微信群詢問最新進展。

莊口村因為這件事變得更加熱鬧和凝心聚力起來。

“可以說,關心者眾。”汪紅寶說,有關部門已經撥付了修復資金,村民也開始有了更多期待。“一個村子能找出上百片古代牌匾的情況在淳安甚至是杭州都比較罕見,這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一定會整理修復好,也一定會尋找到更為妥當的方式利用好。”他說目前村民的想法都傾向於三步走:先逐一修復——嘗試建設民間博物的可能——變成一個文化景點。“利用姜家本地深厚的文化積澱以及現有文淵獅城、瀛山書院、半畝方糖等景點的吸納能力,古牌匾的集中展示有可能會被做成一件既能保護它又能利用它的多方共贏的好事。”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TAG: 牌匾修復莊口村匾額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