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浚縣是河南省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就衝著這一點,我把浚縣當成了這次豫北之行很重要的一站。到浚縣的時候已經接近晚上,開車路過北城牆,燈火通明,非常壯觀。當時就非常興奮想看一下浚縣古城的夜景,可惜作為外地人,真的是一抹黑,走到哪裡都繞不過正在修的黃河路,找到住處時已經是精疲力盡。只好在第二天白天花了半天時間,用徒步的方式丈量了這座古城。話說浚縣古城真的很大,一圈走下來我在微信運動裡的排行直接飆升到了前列。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浚縣古城是一座開放的古城,完全免費,它以文治閣為中心,分東、南、西、北四個城門,我是從浮丘山下來後進的古城,所以走的是南城門。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南城門前是一條護城河,上面有明清時期架起的南關石橋,橋面鋪滿了歷史的痕跡,並不是很平坦。雕欄上的獅子仍不減當年神韻。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南城門,高大雄偉,上面的重簷閣樓,為新修的仿古建築。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南城門東側有專門的古城牆體驗館,分為明清兩代城牆,明城牆主要是土層堆積及文字介紹,清城牆則是遺址展示。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進入南大街後路兩側到處都是仿古建築。為了保持這種統一,肯定是花了不少功夫的。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賣衣服的直接叫“武裝部”,真是武裝到全身上下。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這個賣炸魚的存在感真的是極強,光小的招牌就有五個。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來浚縣吃特色美食,少不了“石子饃”。浚縣人直接叫“子饃”,子帶兒話音,聽起來很有美食的味道。看著很像我們那裡的餡餅,吃起來外酥裡嫩,裡面都是肉和雞蛋。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浚縣古城正中間的這個建築是文治閣,他是整個浚縣古城的中心,也是浚縣的標誌之一。明代時叫中心閣、鐘樓。清朝重修後改名“文治閣”。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一條東大街,半部浚縣史,從文治閣往東走,就是東大街。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東大街最典型的就是這幾棟“革命”風格的建築,總能讓人想到那個紅火的年代。另外東大街還有一個“宋家大院”,是清朝留下來的四合院,不過正在翻修。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要說浚縣古城最有看頭的那非西大街莫屬了,西大街在古代一直都是浚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最西邊是一條河,不但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而且是世界文化遺產,這條河就是衛河(永濟渠)的浚縣段,在古代這裡是衛河重要的碼頭,吞吐量相當可觀,造就了浚縣商業的繁華。而上面架的一座石橋,叫云溪橋,在當地也極為有名。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河是護城河,橋是護城橋,過了河和橋就是西城牆,西城牆是浚縣古城儲存最好的一段古城牆了,雖然城門、城樓都是新修的,但牆基是老的。經過修繕,現在依然可以登上城牆,俯瞰西大街。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從西城門進入西大街,最先看到的一座孤立的小樓叫“遏雲樓”,是古代的一座戲樓。樓前有當地的市民做“騎馬”的營生,去的時候正好生意開張。遏雲樓對面是一座關帝廟,正在大修,暫時沒有開放。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和遏雲樓做鄰居的是浚縣電影院,同樣是“革命風”,在裡面看地道戰、地雷戰這樣的電影一定會很有感覺。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再往東走就能看到世襲翰林院,其實世襲翰林院最初在浚縣南大街,清朝光緒年間才搬到西大街現在這個位置。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世襲翰林府是浚縣歷史名人端木子貢後裔的宅院。子貢是孔子門徒當中非常有名的一位,善於經商,號稱是儒商的鼻祖。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解放前夕,浚縣在世襲翰林府設石印局,以承接政府印刷業務。後來這裡先後做過縣醫院、縣集體工業聯社、集體工業聯社家屬院等。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西大街現在也是商鋪林立,有賣吃的,有“嘿店”,還有拋繡球招親的,沒有女朋友的不妨去試試運氣。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西大街還有很多小的岔街,像這個就叫“雞市街”,在古代應該相當於農貿市場。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位於西大街中間,向北的這條縣前街了。上面寫著“黎陽舊治”。裡面藏著古代的縣衙和學校等。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通往浚縣縣衙的路上,有很多以前的機關和民居,近年來翻修以後,全部透過一個個側門連線互通到了一塊兒,我是從數學家劉亞星的故居進入的,這家串那院的,先後走了王家大院、兵役局,最後也不分不清到底是哪家了。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裡面有關於古代結婚和拜壽的一些民俗,結婚的那一套有很多環節,現在依然還在沿用。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如果靜下心來,一個一個仔細觀看,還真能學到不少知識。可惜時間有限,多走馬觀花,拍照留念。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縣前街往北走到頭,就是浚縣縣衙,老地方,新建築。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公生明,偏生暗”這是古代的官場箴言,放到現在或者以後也不會過時!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縣老爺辦案的地方,兩排衙役一喊“威武”,縣老爺一聲:“下跪者何人”,是不是馬上就兩腿發軟了。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古代為了避免貪汙和產生裙帶,官員都是異地派遣的比較多,所以縣衙後面往往都是住宅區。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縣衙裡有幾個“土圓糧倉”,這可不是古代的官老爺留下的,而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浚縣建造的第一批國建糧倉。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縣衙裡很多房子都被開闢成了展覽館,有講浚縣廟會的、有說古代官員服裝的、還有關於兵器刑法的。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有意思的是縣衙門口的這組雕塑,有很多人吃的都是沒有文化的虧,還有一些人掙得是有文化錢!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從縣衙往東走沒多遠,就是文廟了。這裡可是浚縣古代的文化中心。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欞星門、泮池、跨鰲橋、戟門該有的建築,無論是原有的還是後補的,一個都沒有少。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文廟最終到達的建築當然是大成殿,裡面供奉的是至聖先師孔子。

有沒有發現,文廟裡面的戟門和大成殿用的都是綠色琉璃瓦,大成殿還是歇山頂的建築。而剛剛走過的縣衙是青磚灰瓦硬山頂,在建築規制上可是比文廟矮一頭的。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行走中原—浚縣古城

從文廟出來再往東走,就能走到北大街,北大街一條街幾乎都是商鋪。走到北城門的時候突然就想到第一天來的晚上,在城門外開著車來回轉找不到停車和住宿的地方,多少有點小狼狽。走到北城門也算是將整個浚縣古城全部走了一遍。無奈的是車和行李都在南邊,只好又從北走到南,中間再次經過文治閣,經過這座古城的中心,感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熟悉,可能這種感覺就叫來過吧!

TAG: 浚縣古城縣衙西大街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