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故都篇-煙雨袁家

大秦故都篇-煙雨袁家

袁家村坐落在陝西關中平原腹地,位於禮泉縣煙霞鎮北面的昭陵九嵕山下。車開進村裡,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各色人等、熱鬧非凡。一幅幅二三十年前的農家生活畫面讓人頓生親切,恍惚中有種穿越時空之感,彷彿回到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

實際上袁家村的名聲早都很大了,多少年前,還是我在周至工作的時候,那時袁家的水泥和集體經濟就是廣為學習的根據地,那時還在想這或許有政府鼓吹的助推原因吧,當然又由於不是很瞭解,所以也便不敢貿然的加以揣測,於是只有作靜靜觀察的態度。直到前兩年袁家農家樂的訊息,一度又讓這個關中腹地的小村落再次聲名廣播,不過因為上王村的先例,我依然沒有把袁家村的發展當一回事情。

大秦故都篇-煙雨袁家

不是嗎?一個農家樂,難道你做的能比過烏鎮和曲江?

然而,今天的袁家村還確實是讓人大開眼界了。

如果說北京的798是現代藝術的集散創作地,西安的半坡藝術區則有步其後塵之嫌。只可惜整體業態沒有發展起來,所以整個區域稍有冷清之嫌。袁家村卻不一樣,和集市一樣的農民貿易場也有,稍有關中風情的生活居家場也有,再上個層面的具有個性設計藝術的環境消費地也有,所以一種立體的經營狀態相互拉扯又相映生輝,給這關中的農村發展明顯的樹了一個標杆,當然這個標杆或許還有新的突破點。不管你是官員鄉紳還是巨賈明星,不管你是廚師鐵匠還是漁夫隱士,這裡你都會找到所感興趣的事物和讓你心動的東西。因為你能迴避開讓你不快的庸俗,你卻沒有辦法不追憶你曾經走過的歲月。

大秦故都篇-煙雨袁家

所以當你置身於這個包羅永珍的村落裡時,你瞬間就被淹沒了。人海、東西的海、聲音的海、老物件的海、藝術的海……人間的味道和歷史的陳設(或者說是復原)讓你頓失當下而回歸到幾十年前,而又還不完全是幾十年前的樣子,因為村落的整體設計和因形就勢的建造總是那麼的出乎意料又那麼的合乎人心,讓你一截一截的在街區拐來拐去的過程中驚喜新的發現。

大秦故都篇-煙雨袁家

應該說在大環境統一的前提下,整體設計中材質的選擇、配置和使用確實十分到位,尤其是路邊淺淺的溪流,給北方黃土沉積的雄渾厚重裡搭了一襲柔美和細膩,輕重之對比和涵融拙中見巧,巧裡生靈。做為一個景區或者做為一個集散地,這裡既有江南水鄉的曲折疊扣又有成都百姓的散漫隨意,當然更重要的是對關中民俗文化的還原和提升。所以如果我們置身袁家村的二期建設,行走在磚瓦建築的書院街裡,你絕對不會定義這裡是個農家樂的環境,可能還會因為對這種環境之陶醉而浮想聯翩,做一系列的衍生和設想。

大秦故都篇-煙雨袁家

儘管你可以在這裡百般挑剔而尋找出不足的地方,但這種由內至外由建築到商品的藝術雖然不能說征服了你,融化你在美和善的概念裡應該還是綽綽有餘。我們從不缺少美,也不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和創造美的心靈,可是能大規模的靠自然之吸引聚來這麼多的因緣,恐怕全國都沒有幾家能做到吧。

袁家村為什麼這麼繁榮?

大秦故都篇-煙雨袁家

據資料顯示,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農工貿為一體的集團型企業袁家農工商聯合總公司,下轄12個子公司,全村有400多口人,集體資產已達到1億多元,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的物質需要已經不是當前面臨的問題了,如何再上一個臺階,引領鄉親們朝著環保、生態、綠色的高度發展,並且讓發展更有持續力和引領力,這是他們現在考慮的關鍵。發展觀唸的轉變是引領整個業態轉變的先決要素,袁家村的幹部不但沒有固步自封反而做到了與時俱進。他們圓融的見地,大膽引入各類人才的魄力,讓利於商家和遊客的策略,誠實守信真材實料的經營理念,上下一心的團結共濟以及順應時勢大力建立的民俗、民風體驗一條街,這些都是袁家村發展到當前狀態下的必然原因。

大秦故都篇-煙雨袁家

我們應該說袁家村的發展跟他們周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關係,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唐肅宗建陵石刻都是旅遊選擇的核心部分,所以依託這種資源形成的以昭陵博物館、唐肅宗建陵石刻等歷史文化遺蹟為核心的點、線、帶、圈為一體的旅遊體系實際上也是袁家村發展的一種大局勢,每一個事物的誕生剛開始都可能不會形成縱橫相關的網路,但它又一定會有千絲萬縷的瓜葛扭纏,所以這種由孤立走向聯合是必然的一個過程。當然更重要的是袁家村的領頭人和隊伍建設,離開了這一點,談其他的都將無法站立。

大秦故都篇-煙雨袁家

接下來的袁家村能持續走多遠,我不知道,好像這也不是我應該操心的事情。但還是衷心的祝福這個地方,有些事情一定需要做這樣事的人出現才能顯相出它的美麗,深切的希望這裡出脫的更加婉致,更加莊嚴。

大秦故都篇-煙雨袁家

TAG: 家村農家樂發展袁家昭陵